古道探寻
金牛道及其传说
金牛道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金牛道,即以汉中至成都平原之间的某一段古道、栈道为金牛道。广义金牛道,即指汉中至成都的古道全程。明清时南、北栈道的划分,使金牛道的方位完全“定格”:金牛道即南栈道。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六的表述是:“金牛道,今之南栈。自沔县而西南至四川剑州之大剑关口,皆谓之金牛道,即秦惠王人蜀之路也。”
《辞海》和《中国历史地名辞典》都列有“石牛道”或“金牛道”词条,释文不尽相同,但关于金牛道的路线大体一致: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经宁强县,越七盘岭人四川境,经朝天驿,广元趋剑门关至成都。按古地名来说,所经过的主要地方有西县、金牛驿、五丁关、宁州、七盘关、朝天驿、利州、葭萌、剑门关、涪城、雒县,大体即现在川陕公路的路线。金牛道的主线有过两次大的变动,它在先秦至南北朝、唐宋时期和元明清时代路线是不同的,主要是唐金牛驿至葭萌段的变化。
1.秦汉金牛道——经白水关之道。战国、秦汉时期,金牛道的路线殊难考究。史料表明,东汉至南北朝,蜀道是经过白水关的。白水关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龙江右岸,白龙江古称白水,西汉于此筑城置县。《资治通鉴》卷四〇载,东汉建武二年(26年),割据四川的公孙述使将军侯丹开白水关,取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这是开白水关路的早期记载。尔后,建武六年(30年),刘秀诏隗嚣从天水伐蜀,嚣上言“白水险阻,剑阁败坏”以拖延。顺帝时,议郎李固经洛阳、汉中“出为广汉雒令,至白水关,解印绶,还汉中”。上述史实说明,自陇右、汉中入蜀均需经过白水关。《三国志》之《先主传》《庞统传》载,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为自固,遣大将杨怀、高沛把守关头(即白水关),防御割据汉中的汉宁太守张鲁。而刘备随后设计杀死杨、高二人。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取汉中时很可能即越白水关而进军,进军时,“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徐)晃征破之……”对于马鸣阁道的地望,史家有不同观点。清《昭化县志》记为“今三堆镇”,在今广元市西北、白龙江东岸。《中国历代战争史·刘备攻取汉中作战经过图》,亦将马鸣阁定位于此。进军的具体路线尚存疑问,不过,刘备自汉中还成都时则十分明确是经过白水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载:刘备为汉中王后还治成都,“起馆合,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蜀汉炎兴元年、魏景元四年(263年),魏将钟会“攻破关城”,而蜀将姜维则“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上述史料表明,白水关是东汉前后自汉中入蜀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条道路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连续性,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先秦、秦汉时的金牛道(故称秦汉金牛道)均经白水关。秦汉金牛道的路线是:自汉中勉县(古沔阳县、西县)西南行,经宁强县大安镇(古金牛驿)、阳平关(古阳安关、关城),从燕子砭(古青乌镇、除口戍)西南渡嘉陵江,由广坪、金蝉寺抵白水关,沿白龙江到昭化(古葭萌),清姜河西至沙溪坝,顺大剑溪峡谷上,越剑门关经武连驿抵梓潼,历绵阳(古涪城)、广汉(古雒城)至成都。此为金牛道最初的路线,亦即张仪、司马错攻蜀所行之道。
2.唐宋金牛道——循嘉陵江之道。这里的循嘉陵江指自今陕西宁强县阳平关沿嘉陵江一线行至广元。嘉陵江道与白水关道的区别是,自勉县、宁强大安至燕子砭后不渡嘉陵江西南行,而折南沿嘉陵江东岸直抵广元。此道广泛使用于唐宋,故称唐宋金牛道。但史料表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此道即兴起。今广元市城北45公里嘉陵口东岸原有中唐所置筹笔驿,传为诸葛亮攻魏时驻军之地。唐人杜牧、李商隐、薛逢、薛能、罗隐等皆有题咏。孙樵《出蜀赋》写道:“眄山川而怀占,得筹笔于途说。指前峰之孤秀,传卧龙之余烈。”《舆地纪胜》卷一八四载:“筹笔驿,在绵谷县,去(利)州北九十九里,旧传诸葛武侯出师尝驻此。”说明唐宋时就有诸葛亮于此道中筹划军机之说,这是一。其二,两汉之前金牛道不经过现在的广元市区,这一带也没有县及其以上的行政建置。两汉以后置昭欢县(新编《广元县志》谓治所在今广元市)。东晋孝武帝时析晋寿县(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东北境置兴安县(今四川广元);北魏时置西益州,西魏时改利州(今四川广元)。这些位于嘉陵江道的行政建置的设置,表明这一带的地理位置日趋重要。其三,两晋南北朝时,今四川成都、广元至陕西宁强、汉中一带,战争频仍,必利用嘉陵江道。这是金牛道的第一次大改线。此路线成为唐宋600多年往来汉中、巴蜀间的主要路线。这条道路比秦汉金牛道便捷,但谷狭路险,工程浩大,只有在盛唐经济背景下才能实现(孙启祥)。
在唐宋金牛道(循嘉陵江)之后,明清时期的金牛道,选择了从宁强县五丁关通行。这一线路选择,倒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了秦岭金牛道的传说。金牛道的传说非常多,最著名者有两个:石牛粪金与五丁开关,其实两个传说有很深的逻辑关系。五丁关在宁强县宽川乡,国道108线通过,东距汉中市80公里。春秋战国,秦惠王为征伐蜀国,向蜀王送能屙金之石牛,蜀王派五丁开辟路后被秦所灭。景区内有川陕道上的金牛峡,仰望天光一线,道路依山傍水,两岸奇峰如刀劈斧削,直插云霄。峰回路转,每疑路绝,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明朝薛宣《金牛峡》诗中道:“巨峡三十里,天开几万年。泉飞林杪雨,云合管中天。”公路盘桓而上,登五丁关之巅,举目四望,群山尽在脚下,绿浪万顷,郁郁葱葱。五丁关风景区谷深山雄,仄径盘云,幽涧涌雪,怪石嶙峋,相传为蜀道第一险。关上原竖有“五丁开关处”石碑一通,并有五丁庙。
相传,秦惠王和蜀王十世在秦蜀交界处邂逅相遇,秦王赠给蜀王一箱黄金,蜀王回赠给秦王许多珠宝珍奇。当秦惠王回官后打开珍宝箱一看不禁愕然,原来带回来的珍宝都变成了泥土。秦惠王大怒。群臣奏道:“大王息怒!珍宝化土,这是上天要把蜀国土地赐给大王的预兆。”秦惠王听罢转怒为喜,就和群臣共谋取蜀良策。当时的主要困难是山高路险,加之秦国对蜀地不熟,无法进军。秦国就用石牛粪金的计策,既让贪财的蜀王派五丁壮士修了路,道义上还获得了讨伐蜀国的理由。唐代胡曾有诗云:“五丁不凿金牛道,秦惠何由得并吞。”(《咏史诗·金牛驿》)
“五丁关”另一传说是,秦惠文王许配五个女儿给蜀王,蜀王派五丁力士去迎娶。返回蜀国时,遇一大蛇钻入山洞,五丁力士拽住蛇尾想把它拽出山洞,结果山被拽塌,五丁力士及五位秦女都被大山压死。李白《蜀道难》中诗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说的就是这一传说。在石牛粪金与五丁开关两个传说里,黄金和美女都出现了,再加上壮士和暴力,可能就是它魅力深远的缘由吧。今日美国好莱坞大片,也无出金牛道的文化逻辑。
《辞海》和《中国历史地名辞典》都列有“石牛道”或“金牛道”词条,释文不尽相同,但关于金牛道的路线大体一致: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经宁强县,越七盘岭人四川境,经朝天驿,广元趋剑门关至成都。按古地名来说,所经过的主要地方有西县、金牛驿、五丁关、宁州、七盘关、朝天驿、利州、葭萌、剑门关、涪城、雒县,大体即现在川陕公路的路线。金牛道的主线有过两次大的变动,它在先秦至南北朝、唐宋时期和元明清时代路线是不同的,主要是唐金牛驿至葭萌段的变化。
1.秦汉金牛道——经白水关之道。战国、秦汉时期,金牛道的路线殊难考究。史料表明,东汉至南北朝,蜀道是经过白水关的。白水关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龙江右岸,白龙江古称白水,西汉于此筑城置县。《资治通鉴》卷四〇载,东汉建武二年(26年),割据四川的公孙述使将军侯丹开白水关,取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这是开白水关路的早期记载。尔后,建武六年(30年),刘秀诏隗嚣从天水伐蜀,嚣上言“白水险阻,剑阁败坏”以拖延。顺帝时,议郎李固经洛阳、汉中“出为广汉雒令,至白水关,解印绶,还汉中”。上述史实说明,自陇右、汉中入蜀均需经过白水关。《三国志》之《先主传》《庞统传》载,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为自固,遣大将杨怀、高沛把守关头(即白水关),防御割据汉中的汉宁太守张鲁。而刘备随后设计杀死杨、高二人。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取汉中时很可能即越白水关而进军,进军时,“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徐)晃征破之……”对于马鸣阁道的地望,史家有不同观点。清《昭化县志》记为“今三堆镇”,在今广元市西北、白龙江东岸。《中国历代战争史·刘备攻取汉中作战经过图》,亦将马鸣阁定位于此。进军的具体路线尚存疑问,不过,刘备自汉中还成都时则十分明确是经过白水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载:刘备为汉中王后还治成都,“起馆合,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蜀汉炎兴元年、魏景元四年(263年),魏将钟会“攻破关城”,而蜀将姜维则“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上述史料表明,白水关是东汉前后自汉中入蜀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条道路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连续性,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先秦、秦汉时的金牛道(故称秦汉金牛道)均经白水关。秦汉金牛道的路线是:自汉中勉县(古沔阳县、西县)西南行,经宁强县大安镇(古金牛驿)、阳平关(古阳安关、关城),从燕子砭(古青乌镇、除口戍)西南渡嘉陵江,由广坪、金蝉寺抵白水关,沿白龙江到昭化(古葭萌),清姜河西至沙溪坝,顺大剑溪峡谷上,越剑门关经武连驿抵梓潼,历绵阳(古涪城)、广汉(古雒城)至成都。此为金牛道最初的路线,亦即张仪、司马错攻蜀所行之道。
2.唐宋金牛道——循嘉陵江之道。这里的循嘉陵江指自今陕西宁强县阳平关沿嘉陵江一线行至广元。嘉陵江道与白水关道的区别是,自勉县、宁强大安至燕子砭后不渡嘉陵江西南行,而折南沿嘉陵江东岸直抵广元。此道广泛使用于唐宋,故称唐宋金牛道。但史料表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此道即兴起。今广元市城北45公里嘉陵口东岸原有中唐所置筹笔驿,传为诸葛亮攻魏时驻军之地。唐人杜牧、李商隐、薛逢、薛能、罗隐等皆有题咏。孙樵《出蜀赋》写道:“眄山川而怀占,得筹笔于途说。指前峰之孤秀,传卧龙之余烈。”《舆地纪胜》卷一八四载:“筹笔驿,在绵谷县,去(利)州北九十九里,旧传诸葛武侯出师尝驻此。”说明唐宋时就有诸葛亮于此道中筹划军机之说,这是一。其二,两汉之前金牛道不经过现在的广元市区,这一带也没有县及其以上的行政建置。两汉以后置昭欢县(新编《广元县志》谓治所在今广元市)。东晋孝武帝时析晋寿县(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东北境置兴安县(今四川广元);北魏时置西益州,西魏时改利州(今四川广元)。这些位于嘉陵江道的行政建置的设置,表明这一带的地理位置日趋重要。其三,两晋南北朝时,今四川成都、广元至陕西宁强、汉中一带,战争频仍,必利用嘉陵江道。这是金牛道的第一次大改线。此路线成为唐宋600多年往来汉中、巴蜀间的主要路线。这条道路比秦汉金牛道便捷,但谷狭路险,工程浩大,只有在盛唐经济背景下才能实现(孙启祥)。
在唐宋金牛道(循嘉陵江)之后,明清时期的金牛道,选择了从宁强县五丁关通行。这一线路选择,倒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了秦岭金牛道的传说。金牛道的传说非常多,最著名者有两个:石牛粪金与五丁开关,其实两个传说有很深的逻辑关系。五丁关在宁强县宽川乡,国道108线通过,东距汉中市80公里。春秋战国,秦惠王为征伐蜀国,向蜀王送能屙金之石牛,蜀王派五丁开辟路后被秦所灭。景区内有川陕道上的金牛峡,仰望天光一线,道路依山傍水,两岸奇峰如刀劈斧削,直插云霄。峰回路转,每疑路绝,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明朝薛宣《金牛峡》诗中道:“巨峡三十里,天开几万年。泉飞林杪雨,云合管中天。”公路盘桓而上,登五丁关之巅,举目四望,群山尽在脚下,绿浪万顷,郁郁葱葱。五丁关风景区谷深山雄,仄径盘云,幽涧涌雪,怪石嶙峋,相传为蜀道第一险。关上原竖有“五丁开关处”石碑一通,并有五丁庙。
相传,秦惠王和蜀王十世在秦蜀交界处邂逅相遇,秦王赠给蜀王一箱黄金,蜀王回赠给秦王许多珠宝珍奇。当秦惠王回官后打开珍宝箱一看不禁愕然,原来带回来的珍宝都变成了泥土。秦惠王大怒。群臣奏道:“大王息怒!珍宝化土,这是上天要把蜀国土地赐给大王的预兆。”秦惠王听罢转怒为喜,就和群臣共谋取蜀良策。当时的主要困难是山高路险,加之秦国对蜀地不熟,无法进军。秦国就用石牛粪金的计策,既让贪财的蜀王派五丁壮士修了路,道义上还获得了讨伐蜀国的理由。唐代胡曾有诗云:“五丁不凿金牛道,秦惠何由得并吞。”(《咏史诗·金牛驿》)
“五丁关”另一传说是,秦惠文王许配五个女儿给蜀王,蜀王派五丁力士去迎娶。返回蜀国时,遇一大蛇钻入山洞,五丁力士拽住蛇尾想把它拽出山洞,结果山被拽塌,五丁力士及五位秦女都被大山压死。李白《蜀道难》中诗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说的就是这一传说。在石牛粪金与五丁开关两个传说里,黄金和美女都出现了,再加上壮士和暴力,可能就是它魅力深远的缘由吧。今日美国好莱坞大片,也无出金牛道的文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