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探寻
华阳黑水惟梁州
陆游诗云:“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戎梁州。”(《诉衷情》)陕西汉中古以梁州闻名。梁州之名出现甚早,大致在《禹贡》三王时代。《禹贡》在对华夏九州的伟大命名中,对其中两个州——关中平原的雍州与秦岭山南的梁州记载的著名内容是:“黑水、西河惟雍州”“华阳、黑水惟梁州”。
“华阳”是秦岭傥骆道上的著名驿站,在今洋县北约150里地的秦岭南麓半坡。中国《地理学报》第23卷4期刊有全国著名古道研究家黄盛璋编绘的《历史上通过秦岭的入川要道图》。图中清楚的标划着傥骆道,其线路为:北始长安,经周至、骆谷、厚畛子、佛坪老县城、青隆岭、铁厂、华阳、傥谷、西南到南郑(汉中)。“华阳”北是秦岭主脊,南望傥骆谷口。还有一个问题,从傥骆道到华阳驿站后,古道主线怎么走?根据现有资料研究,应该是:由今日华阳街向南偏西,从西水河边,由华阳寨下,过“得意阁”到中坝、小华阳、翻牛岭到铁河,沿傥骆水河谷到清凉川,即到了傥谷(这里距洋县城有资料记40里,有的记30里);再由傥谷西行到渭水驿(马场附近),再西行经城固县到汉中市区,从汉中市取道金牛道进入四川。
华阳古镇有“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美誉。古镇三山对峙,两河并流,青山为屏,盆地为基,负阴抱阳,依山傍水,古镇恰似一叶精美的小舟,荡漾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被称之为华阳,原因有三:其一,因形而名。华阳古镇居中而建,地面房屋隆起,东西两河河水夹流,在南部交汇,俗语“二水洗铧”,站在高处看华阳,像犁地的铧,因此叫“铧样”,后来读音演变成华阳。其二,是因方位得名。华阳镇位居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山之南为阳,故名。其三,因山而名。《洋县志》记载:“华阳以华阳山而名”,1988年新编《洋县地名志》同载。那么,华阳哪一座山叫华阳山呢?华阳当地老人们说,华阳镇北面的秦岭就叫华阳山,也叫酆都山。
其实,全国叫华阳山的很多,华阳地名同样很多,这都体现了《尚书·禹贡》的巨大影响。《尚书·禹贡》是中国第一部地理书,属于儒家五经之列,也为道家推崇。洋县华阳镇,首先,毫无疑问符合《尚书·禹贡》的地望描写。其次,汉中历史上就是梁州。最后,洋县华阳镇在唐朝设立过华阳县,且一度叫真符县。“真符”者,就是真的符合之意。东晋学者常遽著有《华阳国志》一书,足见《尚书·禹贡》的巨大影响。《华阳国志》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共12卷,约11万字。从《华阳国志》的具体内容来看,所谓的华阳国即秦岭以南的中国领土——相当于华夏九州中的梁州,这是最宏观的华阳概念。中等意义的华阳概念,来自于华山之阳,即秦岭南坡区域,相当于今日陕西省的陕南地区。最为狭义的华阳概念,指今日汉中洋县的华阳镇,因唐代在此地设立华阳县而得名。唐代在此地设立华阳县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秦岭傥骆驿道。
严耕望先生在《骆谷驿道》写道:“开元十八年置华阳县,去京兆府400余里。天宝三年废。八年复,因得玉册,更名真符。其地区可能在今洋县北150里骆谷道中之华阳镇。”傥骆道的秦岭北麓,东骆谷叫做黑河。黑河在周至境内,长125.8公里,流域面积2258平方公里,黑河落差较大,有南北两大源流。北支发源于太白山主峰拔仙台东侧,向东又折向南流,称红水河,至老场向东流,接纳八斗河,流向两河口。南支发源于太白山主峰拔仙台南侧的第四纪冰川湖泊二爷海,向南流经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至钓鱼台接纳鱼肚河等众多支流形成黑河(黑河因河水深且蓝而泛黑得名),千百年来,黑河一路跨过崇山峻岭,千回百转,于马召金盆村与仙游寺之间出山。如今,随着甘甜的黑河饮用水进城,黑河已经是西安市的母亲河。
因此,“华阳黑水惟梁州”中的“黑水”,就陕西关中的地望而言,非傥骆道的芒水黑河莫属。当地人形容骆谷水:“绿得发蓝,蓝得发黑”,可见,它就是一条清澈丰沛的黑水啊!让人惊讶的是,傥骆道南端的傥谷,其实也是一条“黑水”。傥谷原叫“灙水”,今日洋县周忠庆有《灙水集》问世。“傥”原写做“灙”——如此甚明,傥谷“灙”水也是一条黑水。傥骆道在秦岭的南坡北簏,皆清流晶莹,黑水藏魂。“梁州”更好理解,论在关中,穿行秦川,秦岭即是最为崇高巨大的“山梁”,从地望与心情,皆然。秦岭之北簏,《禹贡》要突出的就是“黑水”;而秦岭南坡,则自然是“华阳”——“华阳、黑水惟梁州”,多么自然而然啊!傥骆道,穿越秦岭主梁,联结着汉中华阳与关中黑水。兴元府兴起了汉朝,保护了唐朝;“华阳、黑水惟梁州”,《禹贡》早已把秦岭傥骆古道的奥秘暗示。华阳镇的兴起繁荣,主要还是取决于傥骆驿道的开通。在历史上,它是一个依托傥骆道交通发展起来的军事经济名镇。从华阳镇和傥骆道的关系说,二者一荣俱荣,一衰俱衰。
“华阳”是秦岭傥骆道上的著名驿站,在今洋县北约150里地的秦岭南麓半坡。中国《地理学报》第23卷4期刊有全国著名古道研究家黄盛璋编绘的《历史上通过秦岭的入川要道图》。图中清楚的标划着傥骆道,其线路为:北始长安,经周至、骆谷、厚畛子、佛坪老县城、青隆岭、铁厂、华阳、傥谷、西南到南郑(汉中)。“华阳”北是秦岭主脊,南望傥骆谷口。还有一个问题,从傥骆道到华阳驿站后,古道主线怎么走?根据现有资料研究,应该是:由今日华阳街向南偏西,从西水河边,由华阳寨下,过“得意阁”到中坝、小华阳、翻牛岭到铁河,沿傥骆水河谷到清凉川,即到了傥谷(这里距洋县城有资料记40里,有的记30里);再由傥谷西行到渭水驿(马场附近),再西行经城固县到汉中市区,从汉中市取道金牛道进入四川。
华阳古镇有“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美誉。古镇三山对峙,两河并流,青山为屏,盆地为基,负阴抱阳,依山傍水,古镇恰似一叶精美的小舟,荡漾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被称之为华阳,原因有三:其一,因形而名。华阳古镇居中而建,地面房屋隆起,东西两河河水夹流,在南部交汇,俗语“二水洗铧”,站在高处看华阳,像犁地的铧,因此叫“铧样”,后来读音演变成华阳。其二,是因方位得名。华阳镇位居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山之南为阳,故名。其三,因山而名。《洋县志》记载:“华阳以华阳山而名”,1988年新编《洋县地名志》同载。那么,华阳哪一座山叫华阳山呢?华阳当地老人们说,华阳镇北面的秦岭就叫华阳山,也叫酆都山。
其实,全国叫华阳山的很多,华阳地名同样很多,这都体现了《尚书·禹贡》的巨大影响。《尚书·禹贡》是中国第一部地理书,属于儒家五经之列,也为道家推崇。洋县华阳镇,首先,毫无疑问符合《尚书·禹贡》的地望描写。其次,汉中历史上就是梁州。最后,洋县华阳镇在唐朝设立过华阳县,且一度叫真符县。“真符”者,就是真的符合之意。东晋学者常遽著有《华阳国志》一书,足见《尚书·禹贡》的巨大影响。《华阳国志》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共12卷,约11万字。从《华阳国志》的具体内容来看,所谓的华阳国即秦岭以南的中国领土——相当于华夏九州中的梁州,这是最宏观的华阳概念。中等意义的华阳概念,来自于华山之阳,即秦岭南坡区域,相当于今日陕西省的陕南地区。最为狭义的华阳概念,指今日汉中洋县的华阳镇,因唐代在此地设立华阳县而得名。唐代在此地设立华阳县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秦岭傥骆驿道。
严耕望先生在《骆谷驿道》写道:“开元十八年置华阳县,去京兆府400余里。天宝三年废。八年复,因得玉册,更名真符。其地区可能在今洋县北150里骆谷道中之华阳镇。”傥骆道的秦岭北麓,东骆谷叫做黑河。黑河在周至境内,长125.8公里,流域面积2258平方公里,黑河落差较大,有南北两大源流。北支发源于太白山主峰拔仙台东侧,向东又折向南流,称红水河,至老场向东流,接纳八斗河,流向两河口。南支发源于太白山主峰拔仙台南侧的第四纪冰川湖泊二爷海,向南流经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至钓鱼台接纳鱼肚河等众多支流形成黑河(黑河因河水深且蓝而泛黑得名),千百年来,黑河一路跨过崇山峻岭,千回百转,于马召金盆村与仙游寺之间出山。如今,随着甘甜的黑河饮用水进城,黑河已经是西安市的母亲河。
因此,“华阳黑水惟梁州”中的“黑水”,就陕西关中的地望而言,非傥骆道的芒水黑河莫属。当地人形容骆谷水:“绿得发蓝,蓝得发黑”,可见,它就是一条清澈丰沛的黑水啊!让人惊讶的是,傥骆道南端的傥谷,其实也是一条“黑水”。傥谷原叫“灙水”,今日洋县周忠庆有《灙水集》问世。“傥”原写做“灙”——如此甚明,傥谷“灙”水也是一条黑水。傥骆道在秦岭的南坡北簏,皆清流晶莹,黑水藏魂。“梁州”更好理解,论在关中,穿行秦川,秦岭即是最为崇高巨大的“山梁”,从地望与心情,皆然。秦岭之北簏,《禹贡》要突出的就是“黑水”;而秦岭南坡,则自然是“华阳”——“华阳、黑水惟梁州”,多么自然而然啊!傥骆道,穿越秦岭主梁,联结着汉中华阳与关中黑水。兴元府兴起了汉朝,保护了唐朝;“华阳、黑水惟梁州”,《禹贡》早已把秦岭傥骆古道的奥秘暗示。华阳镇的兴起繁荣,主要还是取决于傥骆驿道的开通。在历史上,它是一个依托傥骆道交通发展起来的军事经济名镇。从华阳镇和傥骆道的关系说,二者一荣俱荣,一衰俱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