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古道探寻

古道探寻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史海钩沉篇 古迹与陵墓:秋风萧何墓


距金山乡北仓湾村西半里之遥,有一座被群岭环抱高约数十丈的土冢,土冢周围依稀可见破碎的汉砖瓦砾及夯土层。这座土冢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萧何之墓。据《蓝田县志》记载:“北仓湾村南零水原上,冢高十余丈筑三层,在县东四十里,俗称萧何冢。”距此冢数里是金山庙,因昔日风后逐蚩尤有功,后世封其为金山神,并于此处建立了金山神庙。萧何墓和金山神庙是金山有名的两处文化遗址,两千多年间一直受到当地人民的膜拜与尊敬,也为当地历史积淀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萧何是西汉有名的开国丞相,以刀笔吏崛起于沛,辅佐刘邦夺取天下,以功冠群臣被喻为汉初三杰之首,封为酂侯。萧何作为汉初谋略家,生于秦末乱世。当时正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时,萧何独具慧眼,一生铁心追随刘邦并矢志不渝。当霸王项羽攻占咸阳,斩杀秦三世子婴,赶走首先进入咸阳的沛公刘邦,并将其分封到远离关中的汉中任汉王时,刘邦手下诸将多出于沛地,对于霸王将他们置于荒僻的汉中纷纷不服,鼓动刘邦起兵反楚,萧何头脑缜密,目光敏锐,他审时度势,认为当时天下之势楚强汉弱,力劝刘邦采取韬光养晦之术,继续壮大力量。张良又火烧栈道,向项羽表示绝无东归之意。后来,汉王听从了萧何的建议,在汉中设立了招贤馆,网罗天下英豪,天下士人纷纷争附汉中投奔刘邦。此时韩信也背楚,来到汉中。萧何慧眼识英才,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有大将之才。刘邦因韩信少年时曾受过屠夫之子胯下之辱,怕重用胯夫为天下人耻笑,因此,不予重用。韩信本是一个兵韬将略盖世雄的英才,见刘邦不信任自己,遂不辞而别,乘马悄悄逃离汉中。萧何闻之,连夜乘快马追赶韩信,幸寒溪夜涨,萧何在褒河岸边追上韩信,回汉中后他极力劝汉王重用韩信。此时,韩信又取出张良荐书,刘邦方知韩信有大将之才,遂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登坛拜将,如石破天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攻克三秦,后又击魏破代,灭赵军20万,继而下燕取齐,垓下一战,用四面楚歌吹散万千楚兵,逼得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别美人,舍名马,自刎乌江……
  楚汉相争的几年中,楚强汉弱,楚王项羽百战百胜,汉王屡战屡败。在彭城灵璧战斗中,项羽大破汉军,汉军尸体连濉水也被壅塞而不流,刘邦仅带数十骑逃脱。在河南荥阳楚汉大战中,刘邦多次战败,幸得萧何镇抚关中,征发兵源粮秣支援汉军前线,并派萧家子弟族人前往军前效力。韩信又攻占齐地,向楚后方发动进攻。彭越又扰梁地,断绝楚兵粮道,使霸王腹背受敌,兵疲食尽,终于垓下一战,全军覆没。
  楚汉战争相持五年,萧何功劳最大。他首先是为汉王刘邦的大军提供了充分的兵源粮秣,建立了巩固的大后方。因此,刘邦虽然屡战屡败,但疲惫之师能及时得到补充,很快就恢复了战斗力,这实乃萧何之功也。取得天下后,诸将曾问刘邦:“陛下何以得天下?”刘邦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用之,所以能取天下。”
  刘邦消灭了项羽后,尚留有异姓王七个,皆为天下之枭雄。刘邦虽登基称帝,但他如芒刺在背,日夜不安,首先最不放心的是帮他夺取天下文韬将略的盖世英雄韩信。后来斩杀韩信的阴谋活动,终于在刘邦平定阳夏侯陈稀叛乱时发生。阴毒的吕后,利用韩信任性、率直、轻信之特点,并利用韩信挚友萧何作为帮凶。当时韩信由王降侯,心中常怀不平之气,整日闭门不出,并羞于与哙、婴等诸将为伍,不知韬光养晦保护自己。而此时萧何亦受到汉王猜疑,为了自保,他竟不惜卖友图存。韩信轻信了自己视为知己的萧何,被诱骗进宫,被吕后用菜刀残杀于长乐宫钟室之内。读史至此,让人不禁怨从心起。萧何虽非心甘情愿卖友,但作为吕后帮凶,实在难逃其咎,因此青史上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话柄。
  韩信死后,吕后为斩草除根,又夷其三族,而丞相萧何,此时也良心发现,千方百计保留韩信遗骨,收养韩信遗子,让一代良将的血胤得以保存。此说虽缺乏准确依据,但韩信与萧何毕竟有不平常的关系,姑存其说,以待后究。
  刘邦在斩杀韩信之后,又诛英布,醢彭越。随着异姓王的被剿灭,汉王对萧何的猜忌日甚,多次欲除掉萧何。平定英布之后,刘邦借上林苑萧何为民请命之际,以萧何接受贿赂、收买人心为罪名,将其押入廷尉狱中,带上脚镣手铐。诸大臣纷纷苦谏,刘邦也认为斩杀萧何理由不足,易引起内乱。然而,萧何功劳太大,已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敲山震虎,让其知道皇帝之威,这也是历史上帝王惯用的伎俩。萧何又光着脚披着发向刘邦谢罪,敲山震虎的目的已达到,于是刘邦就赦免了萧何。
  自古“伴君如伴虎”,萧何本是一个顾全大局、从不跋扈矜功的公正廉洁之人,经此危难,更加惧祸,从此小心谨慎,兢兢业业,终于全其大节,名传后世。萧何对汉的贡献,在于为汉治世安邦,颁法立规,在诸将攻占秦宫纷纷掠夺金银财宝之际,萧何却抢先进入丞相府,收集大量图书律令,这些都为制定“双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临终之际,他又极力推荐与自己有矛盾的曹参为丞相,对汉初政局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形成“萧规曹随”稳定的法制局面。
  传说萧何在任丞相期间,为刘邦修建未央宫。因蓝田东山巨木丛生,遮天蔽日,萧何来到许庙镇东相沟为汉宫选集木材,然后,用灞水漂流木料运往咸阳。萧何来到蓝田,见群峰削玉,山峦叠翠,于是就萌生了百年之后叶落归根葬于蓝田的想法。后来在萧何相木的地方,留下了棵一皂角树,至今高约三四十米,树身五人合抱不满,枝干上常聚集候鸟“老鹳”(俗称白鹤),冬去春来,栖息树上,巢窝累累,群雏相聚,当地称为“落鹳树”,相传这就是是萧何来蓝田相木的遗迹。
  萧何历事二帝,善始善终,在他声势煊赫之时,购置田地都选取在穷乡僻壤,死时,他又选择蓝田偏僻荒漠的金山岭巅,表现了萧何的政治上深思熟虑和十分谨慎的态度。另有一说,是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卒于长安,后陪葬高祖长岭司马道北。今徐家湾双冢为萧何冢。还有一说,是萧何先葬蓝田,后改葬长安。诸家之言,都为史家留下了历史的悬案。
  己丑年立冬,我重新登上金山乡北湾西的萧何冢。残秋的朔风,强烈而阴冷,吹得陵区上巴茅草东倒西颠,整个陵区的山峁在山风中,像只发威的山猫在抖动。苍黄的天幕下,这里仅留下孤零零的老冢一座、黄土一堆,掩尽千载风流。我想世上历史名人总会产生名人效应,如诸葛隆中之地,襄阳南阳笔墨官司争论不休,诸葛亮墓仅在勉县就有真冢假冢之说,霸王爱妃虞姬墓至今也有两处。作为西汉初年的谋略家政治家,萧何既独具慧眼识良将韩信于布衣之中,又荐韩信于未发达之时,他在后事处理上必有过人之节,选定蓝田荒凉偏僻之地必深有含义。作为汉初三杰,韩信受谤,死于钟室;张良惧祸,随赤松子远游;萧何遭谗,岂无惧祸之心?因此萧何墓选取蓝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老谋深算的萧丞相,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蓝关古道/曾宏根.-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