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陕西特色风味指南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6.1凤凰牌西凤酒


几千年来,酒一直和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历代文人墨客有关酒的佳句不胜枚举。象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女诗人李清照的“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等佳句,借酒生情,有情有景,脍炙人口,铭记难忘。更有唐代酒仙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具有非凡的天才和超群的想象力。仔细吟诵,犹入仙境,仿佛真的是与月神举杯共饮,难怪后人竟把“太白”名字当成了酒的象征。
  从医学道理讲,适当少量饮酒,可通脉活血,祛寒健脾,强心提神,补气健胃。多则有损肝肾,麻卑神经,不利脏腑,对身体很有害。“一杯不少,两杯还好”就是适当的饮量,“三杯上脑,四杯骄傲,五杯胡闹”就显得过量了,若酗酒,更荒唐。
  西凤酒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名白酒之一,因产于西府凤翔而得名。其历史悠久,纵贯千古,名驰中外,誉满天下。
  凤翔是周秦的发祥地,各种生产技术发展较早,秦穆公时这里已有酿酒业。到唐代,西凤酒已被列为国宴佳品。据说,唐代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驾送出使长安的波斯王子回国,来到扶风郡首府雍县(今凤翔)城西的十里长亭(今亭子头)。当时正值暮春三月,风和日丽,百花盛开,裴侍郎忽闻得浓郁的酒香,而且发现沿路上蜜蜂、彩蝶纷纷落地而卧,觉得很奇怪,遂命郡守查询缘由。这位郡守走到离城十五里的柳林镇,经仔细盘问,原来该镇一家作坊刚打开一坛窖藏数百年的陈酒,气味浓香无比。酒味随风飘去,镇东十里之远的蜂蝶闻酒皆醉,卧地不起。此时,郡守便设宴招待,裴侍郎十分欣喜,即兴吟诗一首:“送君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回朝后,裴侍郎又将这美酒敬献给高宗李治,这种酒从此列为国宴佳品。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佥事判官时,酷爱此酒,在修建东湖落成之日,邀朋赏景,饮酒叙欢,文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喜雨亭记》。清代末期,在南洋赛会上,西凤酒荣获二等奖,1952年又被评为全国四大名白酒之一,与茅台、汾酒、泸州特曲媲美。1963年全国第二次评酒会上又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1984年全国第四次评酒会上第三次评为全国名酒。注册商标为“凤凰牌西凤酒”。
  柳林镇在清朝以前叫玉泉里,发源于杨家山和陈家坡流入三岔河的引凤渠从这里流过,渠旁柳树成林,街上摆摊设铺,因此又得名柳林铺,解放后改名为柳林镇。这里地势开阔,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最宜于酿酒,所以民间流传着:“柳林的酒,东湖的柳”这么一句美谈。传颂着“白云带醉过柳林,天涯海角飘酒香”的诗句。
  西凤酒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酿造技术,自成一家。它采用传统的新窖续渣热拥连续发酵工艺,用大麦、豌豆制曲,以本地高粱为原料,新酒制出后,经过三年贮存,然后精心勾兑,装瓶贴标出厂。西凤酒,按其酒体的香和味来看,属复合香型大曲白酒,五味俱全不出头。酒色清澈如水晶,酒香似幽兰,酒味醇香芳郁,甘润爽净,谐调典雅,回味悠长,诗人赞曰:“这酒呵,清香润喉,五味谐调又不上头,简直是透明的玉液,可称秦酿之首,……它像寒冬的炭火,又似春雨滴滴渗透”。西凤酒物美价廉,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特别是在我国“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和北京市场声誉更高。现已远销港、澳、日、美、新加坡、罗马尼亚等国。
  西凤酒不仅是一种壮怀提神,通胃祛劳的高级饮料,而且还是泡制药酒的高级底酒。许多中医药方都要求用此酒作药引和底酒。西凤酒还可以作为调味品用于烹饪,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品。
陕西特产风味指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