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陕西特色风味指南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8.19臊子面


臊子面为秦川地区风味饭食,其品种多达数十种。其特点是面条细长,薄厚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质味皆绝,尤以岐山的臊子面,汤味酸辣,柔韧爽口,有浓厚的地方风味。
  臊子面是在唐时“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据《猗觉寮杂记》记载,“唐人生白多俱汤饼,世所谓‘长命面’者也”。其所以叫“长命面”,大概是因为这种面又细又长,耐煮不断以此比喻人寿年丰,长命百岁。相传,宋代善于识味的苏东坡在陕西凤翔任佥事判官时,对这种面条特别爱吃。把长命面与臊子结合起来成为臊子面,当在北宋末年。当时城市的肉铺已有专卖经过加工的臊子肉。
  臊子面在关中地区,特别是在农村的信誉很高。除了沿袭唐代老年人过寿、小孩子生日必食臊子面,以示“长寿”、“长命”的习俗外,还根据不同地方与节令,有着不同的讲究。有的正月初一要吃臊子面,有的接待贵客要吃臊子面等等。关中许多农村结婚时,还有隆重的扞面仪式,测验新媳妇的扞面本领和烹调技艺。
  臊子面有两个关键工序,一是揽臊子,二是扞面。作臊子的原料要齐全,作出的臊子色香味俱佳。扞面要求技艺高超,扞出的面条薄厚均匀,又细又长,下锅后不断,吃起来特别有劲。
陕西特产风味指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