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爱情篇 林英咀的传说:错位的丘比特爱情神箭


古时青泥岭芦山脚下的蓝关古道旁,有一座土层很厚很厚的山疙瘩,名叫“林英咀”。它是蓝田县城(古峣柳城)途经“蓝桥驿”的古道上,一座毫不起眼的土丘。这座土丘,不仅诠释了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与美丽的学士千金林英小姐那凄婉的爱情故事。这段神眷仙侣的故事,使林英咀自唐后名气大震,成为通向道教第五十五福地碧天洞道观路上最具影响力的道教文化符号和瞻仰胜地。
唐时,李唐王朝的统治者自诩为老子李耳的后裔,并一直把道教奉为国教。因此唐时道教政治地位明显优于佛教和其他宗教,天下道观无处不在,仅蓝田境内就有道观数十处之多。当时带发修行烧茅炼丹,是十分时髦的举动,连皇室国戚的子女公主嫔妃有的也纷纷进入道观,寻找释放感情的平台,这是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
话说中唐时,出了一位名满天下的诗人,他就是史称韩文公的韩愈。苏轼曾赞美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东坡先生称他内外兼修,文武俱备。韩愈有一位侄孙就是大名鼎鼎的八仙之一韩湘子。韩愈幼时,家境贫寒,他的长兄韩会承担了抚养他的重任。韩会比韩愈大了将近30岁。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韩会受权相元载之累,贬死韶州。13岁的韩愈与寡嫂郑氏从韶州扶柩回乡,安葬韩会遗骨于河阳故里。寡嫂郑氏在“伶仃孤苦”的环境中将韩愈抚养成人,因此韩愈对寡嫂郑氏终身充满了感激之情。
后来韩愈进士及第,贞元年间又先后担任国子监博士、监察御史等京官,侄儿韩志成(韩会之子)带家人前来投奔,韩愈他感念当年兄嫂抚养之情,慷慨地承担起抚养家兄后裔的重担。韩会有一孙儿名湘子,长得玉树临风,十分清秀,韩愈夫妇十分疼爱侄孙湘子,不久韩愈夫妇为湘子聘定了同僚林学士的掌上明珠林英小姐为妻。林英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礼书,举止端庄,姿容妙曼,待字闺中。她得知父母将自己许配于国子监博士韩愈侄孙,心中亦十分喜悦。她只盼着佳期早到,好与湘子成其大礼,夫妇举案齐眉共度百年。怎奈湘子是位列仙班之人,本有慧根,他心好道术,懒习六艺,喜爱云游。一日在终南山中,韩湘子受吕祖洞宾点化,凡心已去,遂遁入蓝田碧天洞中,攻研老祖李耳的《道德经》,练习吞纳之术,烧茅炼丹,修真养性,渐渐练得不食人间烟火。叔公韩愈见湘子如此,十分着急,他屡次派人送信,无奈湘子已绝红尘,总不回家。
韩愈乃官场中人,他认为“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走科举之路读才是书人的本分,见侄孙这样“误入歧途”,十分担心。韩会又子嗣不昌,韩愈和夫人也想早日为湘子成其大礼,一不负兄长嘱托,二来也想用家室将湘子拖住,让他从此好好读书,早日进士及第,光耀门庭。于是韩愈同夫人商议,想出一个妙计,以韩夫人染病为由,诓回湘子,待回长安后,迫使他成其大礼,即刻完婚。
家人来到蓝桥碧天洞,向湘子呈上韩愈书信。湘子见叔婆病危,不辨真假,立刻赶回帝都长安。此前,韩愈已令人做好家具,布置好洞房,当湘子一回到家中,立刻鼓乐齐鸣,将林小姐花轿迎回府上,当即强迫湘子与林英拜堂成亲。湘子拗不过叔爷韩愈之命,只得勉强从命。
然而,凡事皆有定数。湘子乃上界神仙,日后乃有名的地仙之一,他的婚事立刻惊动了上界。就在韩愈命人招聘能工巧匠为湘子做家具布置新房之际,仙师鲁班立刻下凡包揽了韩家全部活路,桌椅、板凳、床头、妆台,应有尽有。做成一件件家具,做得雕花细腻,样式别致,观之者无不惊叹,对新房中家具称赞不已。唯有湘子新婚的牙床上,有一条黑线隐隐再现。韩愈见湘子婚期在即,也毫不在意,他向工匠交付了工钱,让工匠们离开,然后,万事俱全,只待湘子进入彀中。
却说那日韩湘子在叔公的严令下,在喜乐声中同林英小姐拜了花堂,入了洞房。房内喜气洋洋,大红的“喜”字贴在窗棂上,花生核桃洒满在床上,一位新人身着红色衣裙,头戴簪花,顶着大红的盖头,含羞不语,坐在牙床旁,单等着湘子用杆秤挑起盖头。她哪里知道此时韩湘子已进入了道教境界,人在长安,心仪蓝桥仙山。他闭上眼睛,一直坐在桌旁椅子上,只想着白云缭绕的仙山,早已忘记了眼前这位如出水芙蓉般的二八佳人。林英坐在牙床边,左等右等不见新郎官来揭罗帕,少女的含羞与矜持,使她靠在床边和衣而寐。谯楼四更的击打声将她惊醒,她揭开锦帐一看,新郎趴在桌上已酣然入睡。林英不顾羞愧,走到湘子面前,轻轻拉动他的衣袖,轻声叫道:“韩郎,请上床安眠。”湘子一觉醒来,见一位二八佳人,站立面前,生得千娇百媚,杏脸桃腮。此时林英已脱去外面衣裙,只留下裹身内衣。湘子见林英玉肌丰腴,满面娇羞,秋波频传,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娇滴滴开莺声,吐燕语,敦促自己上床安眠,此时湘子修行尚浅,见林英如带雨梨花、三月杏蕊,早已把持不住,他一把楼住林英,软玉温香抱满怀,二人同入罗帐,欲成百年好事。
然而,当湘子与林英携手入帐,待入巫山,只见牙床上那条黑线忽然化作万丈深渊,二人虽肌肤相贴,却如远隔千山万壑,不管他俩如何折腾,总是不能到达彼岸。林英本是千金之体,是位读书知礼的小姐,见此情景,口虽不语,然十分伤感,后昏昏睡去。湘子乃住列仙班之人,至此方明白此乃天意,于是绝其俗念,偎依床边,坐以待旦。
雄鸡高啼,天将破晓,湘子起床漱洗已毕,此时林英也忙起更衣洗漱。只见湘子向她深深一揖,林英连忙向丈夫还个万福之礼。只见湘子说道:“林小姐,后会有期。”遂打开房门扬长而去。林英见湘子神色恍惚,满脸凄然之色,顿觉事情蹊跷,连忙追出门去。
原来,韩府忙碌数月,韩愈夫妇见湘子已同林英入了洞房,嘱咐家人不要干扰小夫妻共涉爱河,单等日上三杆小夫妻好一起来厅堂拜谢,所以韩府对湘子疏于防范。家人没有老爷之命,谁敢拦截小主人,见湘子、林英一前一后走出大门,也不敢问,只能放他们而去。
湘子在前面急奔,林英小姐在后急赶。一闺阁名媛,平日父母爱如掌上明珠,赶不了数里已气喘吁吁,香汗淋淋。但为了追赶丈夫,林英顾不得新婚燕尔,抛头露面拼命急追,但只见湘子身影在前,总是追不及。待上了七盘山,过了鸡头关,早已汗湿衣衫,两腿重似千斤,又挣扎着到了芦山脚下,见弓鞋已破,三寸金莲如同刀割针刺般的疼痛。林英一千娇百媚的千金小姐,此时蓬头垢面,已痛苦万分。她席地而坐,见弓鞋之内灌满黃土,脱下绣鞋,将鞋内黄土细细倒下,只见倒下的两堆小土堆,刹那间化作成为一座座小山头。此时湘子早已不见踪影。林英见天意如此,只得一路啼哭着回到长安。
从此,在蓝关古道峣岭之上便出现了一座小山头,人们为纪念忠于爱侣的林英,将此山呼为“林英咀”。后来,韩湘子在蓝桥不恋红尘,羽化成仙,湘子庙碧天洞也成为有名的道教第五十五福地,“蓝桥仙窟”也成为蓝田县有名的八景之一。
唐时,李唐王朝的统治者自诩为老子李耳的后裔,并一直把道教奉为国教。因此唐时道教政治地位明显优于佛教和其他宗教,天下道观无处不在,仅蓝田境内就有道观数十处之多。当时带发修行烧茅炼丹,是十分时髦的举动,连皇室国戚的子女公主嫔妃有的也纷纷进入道观,寻找释放感情的平台,这是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
话说中唐时,出了一位名满天下的诗人,他就是史称韩文公的韩愈。苏轼曾赞美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东坡先生称他内外兼修,文武俱备。韩愈有一位侄孙就是大名鼎鼎的八仙之一韩湘子。韩愈幼时,家境贫寒,他的长兄韩会承担了抚养他的重任。韩会比韩愈大了将近30岁。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韩会受权相元载之累,贬死韶州。13岁的韩愈与寡嫂郑氏从韶州扶柩回乡,安葬韩会遗骨于河阳故里。寡嫂郑氏在“伶仃孤苦”的环境中将韩愈抚养成人,因此韩愈对寡嫂郑氏终身充满了感激之情。
后来韩愈进士及第,贞元年间又先后担任国子监博士、监察御史等京官,侄儿韩志成(韩会之子)带家人前来投奔,韩愈他感念当年兄嫂抚养之情,慷慨地承担起抚养家兄后裔的重担。韩会有一孙儿名湘子,长得玉树临风,十分清秀,韩愈夫妇十分疼爱侄孙湘子,不久韩愈夫妇为湘子聘定了同僚林学士的掌上明珠林英小姐为妻。林英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礼书,举止端庄,姿容妙曼,待字闺中。她得知父母将自己许配于国子监博士韩愈侄孙,心中亦十分喜悦。她只盼着佳期早到,好与湘子成其大礼,夫妇举案齐眉共度百年。怎奈湘子是位列仙班之人,本有慧根,他心好道术,懒习六艺,喜爱云游。一日在终南山中,韩湘子受吕祖洞宾点化,凡心已去,遂遁入蓝田碧天洞中,攻研老祖李耳的《道德经》,练习吞纳之术,烧茅炼丹,修真养性,渐渐练得不食人间烟火。叔公韩愈见湘子如此,十分着急,他屡次派人送信,无奈湘子已绝红尘,总不回家。
韩愈乃官场中人,他认为“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走科举之路读才是书人的本分,见侄孙这样“误入歧途”,十分担心。韩会又子嗣不昌,韩愈和夫人也想早日为湘子成其大礼,一不负兄长嘱托,二来也想用家室将湘子拖住,让他从此好好读书,早日进士及第,光耀门庭。于是韩愈同夫人商议,想出一个妙计,以韩夫人染病为由,诓回湘子,待回长安后,迫使他成其大礼,即刻完婚。
家人来到蓝桥碧天洞,向湘子呈上韩愈书信。湘子见叔婆病危,不辨真假,立刻赶回帝都长安。此前,韩愈已令人做好家具,布置好洞房,当湘子一回到家中,立刻鼓乐齐鸣,将林小姐花轿迎回府上,当即强迫湘子与林英拜堂成亲。湘子拗不过叔爷韩愈之命,只得勉强从命。
然而,凡事皆有定数。湘子乃上界神仙,日后乃有名的地仙之一,他的婚事立刻惊动了上界。就在韩愈命人招聘能工巧匠为湘子做家具布置新房之际,仙师鲁班立刻下凡包揽了韩家全部活路,桌椅、板凳、床头、妆台,应有尽有。做成一件件家具,做得雕花细腻,样式别致,观之者无不惊叹,对新房中家具称赞不已。唯有湘子新婚的牙床上,有一条黑线隐隐再现。韩愈见湘子婚期在即,也毫不在意,他向工匠交付了工钱,让工匠们离开,然后,万事俱全,只待湘子进入彀中。
却说那日韩湘子在叔公的严令下,在喜乐声中同林英小姐拜了花堂,入了洞房。房内喜气洋洋,大红的“喜”字贴在窗棂上,花生核桃洒满在床上,一位新人身着红色衣裙,头戴簪花,顶着大红的盖头,含羞不语,坐在牙床旁,单等着湘子用杆秤挑起盖头。她哪里知道此时韩湘子已进入了道教境界,人在长安,心仪蓝桥仙山。他闭上眼睛,一直坐在桌旁椅子上,只想着白云缭绕的仙山,早已忘记了眼前这位如出水芙蓉般的二八佳人。林英坐在牙床边,左等右等不见新郎官来揭罗帕,少女的含羞与矜持,使她靠在床边和衣而寐。谯楼四更的击打声将她惊醒,她揭开锦帐一看,新郎趴在桌上已酣然入睡。林英不顾羞愧,走到湘子面前,轻轻拉动他的衣袖,轻声叫道:“韩郎,请上床安眠。”湘子一觉醒来,见一位二八佳人,站立面前,生得千娇百媚,杏脸桃腮。此时林英已脱去外面衣裙,只留下裹身内衣。湘子见林英玉肌丰腴,满面娇羞,秋波频传,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娇滴滴开莺声,吐燕语,敦促自己上床安眠,此时湘子修行尚浅,见林英如带雨梨花、三月杏蕊,早已把持不住,他一把楼住林英,软玉温香抱满怀,二人同入罗帐,欲成百年好事。
然而,当湘子与林英携手入帐,待入巫山,只见牙床上那条黑线忽然化作万丈深渊,二人虽肌肤相贴,却如远隔千山万壑,不管他俩如何折腾,总是不能到达彼岸。林英本是千金之体,是位读书知礼的小姐,见此情景,口虽不语,然十分伤感,后昏昏睡去。湘子乃住列仙班之人,至此方明白此乃天意,于是绝其俗念,偎依床边,坐以待旦。
雄鸡高啼,天将破晓,湘子起床漱洗已毕,此时林英也忙起更衣洗漱。只见湘子向她深深一揖,林英连忙向丈夫还个万福之礼。只见湘子说道:“林小姐,后会有期。”遂打开房门扬长而去。林英见湘子神色恍惚,满脸凄然之色,顿觉事情蹊跷,连忙追出门去。
原来,韩府忙碌数月,韩愈夫妇见湘子已同林英入了洞房,嘱咐家人不要干扰小夫妻共涉爱河,单等日上三杆小夫妻好一起来厅堂拜谢,所以韩府对湘子疏于防范。家人没有老爷之命,谁敢拦截小主人,见湘子、林英一前一后走出大门,也不敢问,只能放他们而去。
湘子在前面急奔,林英小姐在后急赶。一闺阁名媛,平日父母爱如掌上明珠,赶不了数里已气喘吁吁,香汗淋淋。但为了追赶丈夫,林英顾不得新婚燕尔,抛头露面拼命急追,但只见湘子身影在前,总是追不及。待上了七盘山,过了鸡头关,早已汗湿衣衫,两腿重似千斤,又挣扎着到了芦山脚下,见弓鞋已破,三寸金莲如同刀割针刺般的疼痛。林英一千娇百媚的千金小姐,此时蓬头垢面,已痛苦万分。她席地而坐,见弓鞋之内灌满黃土,脱下绣鞋,将鞋内黄土细细倒下,只见倒下的两堆小土堆,刹那间化作成为一座座小山头。此时湘子早已不见踪影。林英见天意如此,只得一路啼哭着回到长安。
从此,在蓝关古道峣岭之上便出现了一座小山头,人们为纪念忠于爱侣的林英,将此山呼为“林英咀”。后来,韩湘子在蓝桥不恋红尘,羽化成仙,湘子庙碧天洞也成为有名的道教第五十五福地,“蓝桥仙窟”也成为蓝田县有名的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