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周至老县城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水系清水河的上游地段,秦岭山脉的南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0′~107°49′,北纬33°43′~33°50′。该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森林生态环境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东西长14千米,南北宽14.5千米,总面积12611公顷。境内最高海拔2838米,最低海拔1524米。海拔1500米是落叶栎林带,海拔2200米至2400米是松桦林带,海拔2400米以上是冷杉林带。这里沟谷纵横,气候温和,常年流泉淙淙,是大熊猫等珍贵动物的天然乐园。
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山峦叠嶂,古木参天,风光秀丽,繁花掩映,有典型的森林垂直分布,多样的生物群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尚未进行资源调查,未被人们完全认识的一块“处女地”,被称作秦岭山脉中部的“翡翠”。丰茂的森林植被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森林资源、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珍贵稀有种类较多。据初步调查,区内有森林植物约800余种,有世界单种属植物青檀、水青树、连香树、独叶草,有世界少种属植物构树、领春木、木通等,还有第四纪以来遭受冰川袭击后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植物如云杉、冷杉、山毛榉等植物。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在中国植物地理分布上属中国—日本、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交汇处,这里既有华北、华中植物区系成分,也有青藏高原植物区系成分,成为我国南北植物交汇过渡地带。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鸟、兽等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据初步调查,区内约有鸟类160余种,兽类70余种。既有我国特有的大熊猫、金丝猴、金毛扭角羚、林麝、豹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还有黑熊、苏门羚、青羊、金鸡、红腹角雉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进入林内,既能听到百鸟争鸣的盛况,又能见到动物追逐嬉戏的踪影。由于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古北界动物和东洋界动物的分界处,所以这里成为我国古北界动物和东洋界动物的汇集处,既有东洋界的豪猪、豺、兰喉太阳鸟等,又有古北界动物艾虎、林麝、白顶溪鸲鸟等,同时还有混杂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狐、黑熊、豹、岩松鼠等动物,成为多种动物基因交流的天然遗传基因库。
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原佛坪县城遗址,这里群山环绕,中间是一片近百亩的林中空地,生活着38户人家。历经沧桑,这里至今还保留着文庙、三龙珠石刻、白云塔、完整的古城寺庙遗址及唐代首任县令手植的云杉,还有传说中的四郎泉、北芳洲、药王洞、怪石洞等景观。来到这里,不但能看到和听到许多关于动物的轶闻趣事,更能领略大自然的奇光异彩。进入林内,高大乔木在头顶搭起天棚,脚下绿荫覆地,多年落叶松软,步履其上,犹如踩上绿色的地毯;林中清泉流水,碧波荡漾;沟中流云飞瀑,烟雾缭绕;奇兽争雄,百鸟对歌;万木峥嵘,百花放香,犹如进入天然博物馆。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 / 谢伟主编.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