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的千谷万峰之中,有一个2001年建立的宁陕大熊猫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异兽奔欢,百鸟齐鸣。来到这里,不但能领略绚丽多彩的林海风光,而且能够欣赏大熊猫等珍禽异兽追逐嬉戏的动人情景。
陕西宁陕大熊猫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宁陕县境内,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目的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汉江支流汶水河的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5′~108°28′,北纬33°27′~33°42′之间。保护区属钢铁、皇冠、新场和四亩地等乡(镇)集体林,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880~2200米之间,总面积26732公顷,像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秦岭中段南坡。其外围与陕西省属宁西林业局、宁东林业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国有林区接壤。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这些地方停止采伐,也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庇护所。
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为我国南北植物交汇的地域,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植物区系主要以华北植物区系和华中植物区系为主,混杂有青藏高原植物区系成分,形成该区植物种类独特、多样、丰富等特点,植被垂直分而带谱较为明显。
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36科、591属、1178种,占秦岭种子植物总科数的86%、总属数的66%、总种数的38%。药用植物有木贼、杜仲、银杏、异叶、冷水花、百蕊草、羊蹄、桃叶蓼等多达534种。森林覆盖率86.4%。在该区植物种类中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7种,其中Ⅰ级保护植物的1种,Ⅱ级保护植物26种;属于濒危植物类型1种,渐危植物类型的13种;稀有植物类型的13种,该区植物的另一特点是植物种类独特、植被区系起源古老,充分表现在种子植物中含有许多特有种属和特有的单种属,如杜仲、金钱槭、青檀、星叶草、山自树等世界性单种属,有领春木、黄栌等世界性少种属,植被过渡性明显,兼有北亚热带和温带的植被类型。
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边缘,适于竹类生长。境内分布有华北、华中、华东、华西等多种竹类植物区系成分,主要竹类有巴山木竹、华桔竹、紫耳箭竹、阔叶箬竹、秦岭箬竹、大箭竹、箭竹、冷箭竹、淡竹、紫竹等种类。在海拔1000米以下,多分布刚竹、箬竹;在海拔1400~2200米之间,是巴山木竹的主要分布区;海拔1500~2500米之间,主要分布有箭竹林;海拔2000~3000米之间,主要分布有华桔竹林。
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处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东洋界和古北界的交汇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野生动物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据首次开展的全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分布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有25目、78科、273种,其中,两栖类2目、6科、13种,占全省总种数的46.2%;爬行类2目、6科、20种,占全省总种数的40.8%;鸟类14目、40科、168种,占全省总种数的44%;兽类7目、26科、72种,占全省总种数的49.0%。在273种脊椎动物中,东洋界种类占总种数的41.4%,古北界种类占总种数的37.5%,广布种占总种数的21.1%。
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属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华南虎、云豹、豹、林麝、金雕等8种;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小熊猫、黑熊、鬣羚、斑羚、鸢、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大鲵等25种。
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茂密的森林及竹林,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奇花异草,纵横交错的沟谷、溪流,谷盆相间的山夷、平地,及点缀在其中的泉、瀑、塘,隐没在云雾之间时隐时现;错落有致的祟山峻岭,出没在高山狭谷、茫茫林海中独来独往、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毛色金黄发亮的金丝猴群,状似犀牛、毛色金黄的羚牛等众多的珍禽异兽,这些构成了该区高、寒、奇、险、丰富多样化的自然景观,使这里成为秦岭最美丽的林区之一。
在这里,城市的喧闹、嘈杂、污染被山林的寂静、安逸和清新所取代,城市园林呆板和固定形式被繁杂多样的自然景观所取代。一天之中可以领略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和景观,登上峰顶远眺,脚下群山起伏、林涛汹涌、云雾缭绕,在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生态环境意识已渐入人心的今天,该区域是开展科普性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 / 谢伟主编.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