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鸡市区驱车往南,过渭河世纪大桥,不远处便是姜城。姜水在这里与渭河交汇,姜水今名清姜河。川陕公路沿姜水而行,至嘉陵江源头森林公园秦岭山碑,大约20多千米的山谷,两岸崇山夹持,姜水蜿蜒,车行沟中人仿佛有了一种置身于长江三峡一样的感觉,这便是著名的清姜峪了。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清姜峪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在这里经过留下足迹,中国历史许多文化典故也源自这里。
五千年前,当人类文明晨曦初露之时,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炎帝就诞生在这里。据史料记载炎帝生于姜水,制耒耜,教民稼穑,日中为市,在天台山尝百草,日遇八十毒,葬常羊山,被尊为农耕医药之神,号“神农氏”。清姜峪口常羊山上的炎帝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苍松翠柏,一年四时香烟缭绕,祭祀不断,游人如织。站在炎帝陵南望,不远处如黛色屏风般的山脊便是炎帝神农氏采药遇难之处天台山,这里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荟萃,景区面积约133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主峰天柱峰海拔2198米,按地域可划分为六大景区,120多个景点。
位于清姜峪中段峡谷之中的大散关,在川陕公路19.5千米处的清姜河岸,南通巴蜀,西拱长安,自古为蜀道锁钥,又称“益门雄关”,为关中四关之一。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是兵家必争之地。楚汉相争之时,刘邦与韩信北出汉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唐代大诗人李白从这里出蜀入长安,写下千古名篇《蜀道难》;李商隐从巴蜀归来,曾在这里朝拜过圣女庙;安史之乱,玄宗幸蜀,也从这里经过。及至南宋,大散关成为西北边关,名将吴玠、吴璘兄弟带领当地军民与金兵大战和尚原。抗战之初,北京故宫文物辗转运送保护,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经过这里运往陪都重庆的。如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穿关而过,千年天堑变通途,一批旅游场馆业已兴建。
因大散关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从古到今都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宋代陆游、苏东坡等,留下歌咏大散关的诗篇,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成千古名句。伫立关址,纵目远眺,但见群山叠嶂,古木蓊郁,两侧的山峰犹如卧牛奔马,又似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
清姜峪人杰地灵,自然景色更是钟灵毓秀,美不胜收。在20多千米的峡谷之中,除了炎帝陵、大散关外,还密密匝匝分布着桃花源、银洞峡、观音山、神沙河、嘉陵江源头等众多自然美景。山溪林瀑,奇峰怪石,满眼秀色,目不暇接。当你来到川陕公路33千米处的秦岭之巅时,垭口上竖立着的秦岭山碑成为显著标志,脚下的山脊便是中国南北气候和江河水系的自然分界线,南望巴蜀,北瞰中原,神州南北尽收眼底。望着叠峦碧透的群峰,满目秀丽奇绝的景色,会让人沉浸陶醉于大自然的如画风景中。海拔2819米的玉皇山成为清姜河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往南流淌于嘉陵谷中的溪水成为嘉陵江源头,位于秦岭南坡的嘉陵江源头风景区有景点40多处,奇峰突兀,水流清澈,森林茂密,四季景色迷人。而北坡一带的清姜河流域,沟谷险峻,人迹罕至,也为清姜河清澈甘美的河水做了自然的保证。站在秦岭之巅,远望高山流云,近观巨石山碑,我们可体验到远古与现代的交汇,自然和人文的流淌,能深切地感受到陆放翁“三万里河东入海,八千仞岳上摩天”的意境,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
你若是真想访古寻幽,探索大秦岭72峪的风采和奥秘,清姜峪肯定是不错的选择。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 / 谢伟主编.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