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桥峪和草链岭

  桥峪位于华县高塘镇南部山区,从310国道南行15千米至桥峪水库,东为石堤峪,西为涧峪。桥峪因其峪道幽长、山清水秀、石奇树怪、岭高壑深,深受休闲旅游与户外穿越者的喜爱。

  入峪口,过桥峪水库后逐渐升高。从峪口到兴石板为河谷带,海拔800~1000米;从兴石板至土地为低山带,海拔1000~1500米;从土地到发源地为中山段,海拔1500~2000米;从发源地到草链岭为高山段,海拔在2000米之上。桥峪内仍有村民居住,沿桥峪河上行的水泥路一直通到进山10千米处,可行小车的土路又向内延伸5千米,为游人和驴友提供了很大方便。

  峪口至秦岭梁约30千米,沿途景色变幻,欣赏美景中令人心旷神怡。从水库往南经东砭、西砭、凉水泉、南湾子,沿途山高水急、峡窄坡陡,行走其间被四周景色所震撼。南湾子往上,是桥峪最为开阔的地带,峪宽大约1500米,这在秦岭北麓的峪道中是罕见的。沿途有铁姜大树、石鱼、老虎潭等景点,还有汉至元时期大型古栈道遗址,分别为楔形、方形和圆形,断续状分布于桥峪河东侧的石岩上。这一带溪水边有一些残留的老树,不但将峪道的景色衬托出一种原始的美,也让人感悟到了生命的顽强。这些老树以槐树、榆树居多,由于长年水的冲刷作用,东倒西歪,奇形怪状,有的斜横在溪水上方,枝干怪异,枝蔓密盖;有的笔直地挺立水边,任溪水将树根裸露,不屈不挠的样子;也有的已经枯萎,黑黢黢的树干似倒非倒,任风雨洗刷;还有的树干被雷电拦腰劈断,但顶部仍顽强伸出枝桠。老树不倒,生命不息;细水长流,青山依旧。

  从三岔坪往南进入高山地段,峪谷陡峭狭长,林木茂盛,郁郁葱葱。其上有三岔坪大洞,据传有个“陈半仙”圆寂于此,南宁窝有其悬棺。三岔坪西为石臼沟,进沟1千米有“灯盏窝”,直径约1米,深0.7米,水流其间,清澈见底。传说此处曾存珍宝,后来被人盗走,留下这一景观。“灯盏窝”上10多米,三间房大一块巨石横架于沟槽,水流其下形似一座石拱桥,故名“天桥子”。

  三岔坪正南为龙江,山峰俊秀,水丰林密,盛柳夹岸,卵石出水,酷似珠玉。这里是攀登草链岭的通道。从龙江口上行2千米多,东为溜沙口,顺流而上有百丈高的红石崖,峰顶前倾,若苍鹰扑食之状。崖壁群燕云集,往返穿飞,蔚为壮观。西为草链口,入口西行,溪水渐小,时隐时现。入密林登山,路隘林深苔滑,鸟鸣蜂乱蝶飞。顺沟槽而上由北小坪沟绕梁,至南大坪沟,经黑浪、三里泉、花园即可登上草链岭。

  黑浪是一洼槽地带,黑松林中有一堆形状各异的灰青石块,排列得错落有致,周围开满紫色冬青花,环境特别清静幽雅。三里泉一带嫩草丛生,宛如绿色绒毯式的芳草地,石下有几眼清泉,驴友称之为“三斤水”,初时形成小溪,至三岔口与其他支流汇合奔涌而下,出峪后称“遇仙河”,北流入渭。花园紧靠草链岭,矮小松林间缀以各色冬青,碗口粗细,两三米高,虬枝盘曲,五月上旬杜鹃开满北坡,万紫千红,争艳斗俏。

  草链岭是渭南地区秦岭最高峰,海拔2646米。岭上气势不凡,鹤立鸡群,千峰独尊,似有与日对话、与天共语之态。岭北刀山剑峰,峥嵘,岭南烟云茫茫,小岛耸峙。岭长数里,东西走向,到处散落着几近白玉的石堆,如山梁上贴着印花,岭中凹陷部分,方圆一里内荆、树全无,尽是一窝连一窝羊胡蓑草,形成一大片草甸。草甸周围即松林、冬青,自生自灭,顺其自然。唯有槟榔般的小松球和绿油闪亮的针叶,讨人爱怜。春秋季节,洛南山民常结伴至上百人来此采药,喜欢户外出行的驴友常跋山涉水到此观光旅游,并探路踩踏,走出了金堆城、东涧峪和洛南县洛源镇登草链岭穿越桥峪的多条“驴路”。

出处: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 / 谢伟主编.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