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傥骆道

  秦岭自东往西的第三条古道是傥骆道。这条道北部出口为今周至的骆峪,南为傥峪,其间还要翻过众多的峪道。傥骆道虽然是一条曲折迂回的山道,仍然是长安到汉中、城固比较捷近的路。三国时期魏蜀用兵曾多次走过此道,隋唐时正式设驿成为驿道,宋代傥骆道仍在使用。女作家叶广芩所著的《老县城》一书中所描绘的老县城等大部分场景,就是古傥骆道的一部分。

  有一则关于傥骆道的美丽传说,讲的是美人杨贵妃。据民间传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在陕西兴平马嵬坡上吊的只是一个替死鬼,玄宗皇帝从褒斜古栈道入四川,38岁的杨玉环则被偷偷安排过傥骆道沿汉江达长江到扬州,后来竟飘洋过海去了日本,至今该岛国的山口县向津具半岛尚存“杨贵妃故里”,留下不少古迹。有人还从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中找出这个传说具有真实性的证据,比如“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等。白居易写下这些诗句的时候,距事件发生也就几十年,当事者有些还在人世,掌握实情的可能性是有的。

  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小河口会议,就是在傥骆道上召开的。1932年12月3日,红四方面军从周至县辛口子入秦岭,冒大雪,忍饥饿,晓行夜宿,经6日行军,通过老君岭、厚畛子、下佛坪、都督河、黄柏源,于9日抵达城固小河口镇。

  红军到小河口后,战士们精神大振。这是红军在艰难的征途上驻扎的第一个集镇,时任三十四团团长的许世友同志曾回忆说:“在清贫困苦的戎马生涯中,能在屋子里安安稳稳地睡一觉,能够放开肚皮吃一顿饭,就是生活上很高的享受和最大的满足了。”

  著名的小河口会议。这是西征以来红军总部举行的第一次师以上干部会议,对张国焘推行王明路线,以及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不明不白地无止境向西转移进行尖锐批评,并建议恢复军委会,集体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会议的具体成果是组成了前敌委员会,委任曾中生为西北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虽然没有也不可能纠正张国焘的错误,但也起了某些抑制作用,使张国焘独断专行、飞扬跋扈的军阀作风有所收敛,对以后川陕根据地迅速创建起了积极作用”。

出处: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 / 谢伟主编.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