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自古一条道
作者: 刘兆英
循溪随峪行十里,为莎萝宫,路始峻。又十里。为青柯坪,路少坦。五里,过寥阳桥,路遂绝。攀锁铁链上千尺幢,再上百尺峡。从崖左转,上老君犁沟,过猢狲岭。去青柯五里,有峰北悬深崖中,三面绝壁,则白云峰也。舍之南,上苍龙岭,过日月岩、去犁沟又五里,始上三峰足。望东峰侧而上,谒玉女祠,入迎阳洞。道士李姓者,留余宿。乃以余晷上东峰,昏返洞。
——《游太华山日记》(徐霞客)
华山自古一条道,这条道有许多处是在岩石上开凿出来的石阶或石窝,陡坡或悬岩上也是如此,必须借助铁链向上攀登。登华山须手脚并用,攀着锁链上“千尺幢”“百尺峡”,接着左旋右转,贴着山崖过“老君犁沟”“猢狲岭”,扶着护栏上“苍龙岭”、过日月岩。攀爬的时候千万不要向下看,否则就会头晕目眩。传说韩愈登华山,中途已惊出浑身冷汗,一时万念俱灰,担心下不了山。现在山上还有韩愈投书处,据说投下的是遗书。传说固然不一定是真,但华山之险却处处是实。徐霞客游华山第一天的日记没有出现一个“险”字,但却处处险象环生。不过话说回来,险却正是华山的魅力,也是攀登者的动力,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中国有很多很美的山,或奇或秀,或幽或雄,华山兼而有之,更以险闻名,险成为华山的亮点。
从壁立的崖面向上攀爬,双手紧抓铁链,即便横向沿“犁沟”、栈道前行,双手也不能脱离锁链。这种一步一步向上或者向前,需要全神贯注和全身配合的感觉,是登山的人对华山终生磨灭不去的印象,也是终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对一个人重要,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为重要。中华民族正是依靠这种不畏艰险、勇于登攀的精神走向辉煌,也将依靠这种精神重新崛起,实现民族复兴,走向新的辉煌。
华山现在有缆车方便游人,但年轻人还是觉得依靠自己的手脚攀登更具魅力,因为可以看到更多的华山美景,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当你的胸膛紧贴着大山的胸膛,你就能听到一个强健的心跳声:勇者胜。
出处: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