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虚云大师的终南茅棚(西林寺)
  现在的西林寺,就是光绪十一年虚云和觉朗禅师同住的“大茅棚”旧址,位于大顶之南的峭壁下,与圆光寺上下垂直,相距100余米,有小道盘旋可通。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虚云大师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公认的高僧。他历经三朝,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出家于咸丰八年(1858),于光绪十一年、光绪二十六年先后两次入陕,总共停驻七个年头。又历经民国,逝世于1959年,活了120岁。他在圆寂时写下“吾死后化身毕,请各位将吾骨灰碾成细末以油糖面粉共骨灰和好,做成丸果,请送放河中,以供水族结缘。满吾所愿,感谢无尽”的遗嘱,从而实现了弘法利生、彻底奉献的价值观追求,归于圆融通达之大道。
  虚云大师俗姓萧,湖南湘乡人。19岁时离家出走,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居山洞礼忏三年,后回寺任职事四年,又住山洞三年。三年中,“居则岩穴,食则松毛及青草叶,渴则饮涧水。日久裤履俱敝,仅一衲蔽体。头上束金钢圈,鬓发长盈尺,双目炯然。人望见之以为魅,怖而走”。然而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修行却使他“胸次洒然,体力日强,耳目聪明,步履如飞,自问亦不知其所以然”,只觉及“心中欢悦,自以为四禅天人也”。31岁时出山为行脚僧,在温州得到一位僧人的指点,赴天台山华顶龙泉寺得到融镜老法师点化,开始学习天台教规及各种经典。从33岁开始游方各地,转益多师。光绪十一年(1885) 46岁时来到陕西,他在年谱中记述了他从甘入陕的经历:
  西出大庆关。入陕境。经耀州三原。至咸阳。观召伯甘棠树。至长安。城垣雄伟。古迹甚多。城外东北(应为东南)慈恩寺内大雁塔。浮屠七级。有唐代以下题名碑。大秦景教碑。府学宫前为碑林。有七百余种。城东为灞桥。环有七十二孔。桥亭折柳。有阳关三叠处。
  至华严寺,礼杜顺和尚塔、清凉国师塔。至牛头寺、兴国寺,礼玄奘法师塔。到终南山东五台响鼓坡宝藏寺。白水浪。此处有两圣僧隐此。到嘉五台银洞子五祖窑。
  至南五台。晤觉朗、冶开、法忍、体安、法性。诸上人在此结茅庵,留予同住。法忍住老虎窝,冶开居舍龙椿,法性住湘子洞。予与觉朗、体安同住大茅棚。
  这一住南五台便是两年多。他说:“以上两年余,在南五台茅棚,与诸师同参究,甚有饶益。”1887年,48岁的他在二月下山,“至翠微山,礼皇峪寺、青华山。后庵山净业寺,礼宣祖塔。至草堂寺,礼鸠摩罗什法师道场。游太白山,高一百八里,六月不溶雪,至二板寺、大板寺,上大龙池顶,水分四流”。接着经子午镇到汉中南郑,后入川。结束了他在南五台茅棚两年多的修行。
  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虚云和尚65岁,应请赴云南讲经。此后,他开始在全国各地弘法,并用他的巨大影响力恢复重建了许多佛祖道场,为佛教的复兴殚精竭虑。直到1959年,虚云大师圆寂于云居山真如寺,时在农历九月十二日下午1时45分。12时半,虚云大师对弟子说:
  你等待我有年,辛劳可感!从前事不必说了,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撼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持呢?只有一字曰“戒”。
  虚云大师说毕,合掌道珍重,诸人含泪而退,在画室外檐下守候。这便是虚云大师最后的告“戒”。
  虚云禅师终其一生,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15个道场,重兴6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5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10余人,其中释一诚、释传印两位大德高僧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虚云大师圆寂后,佛教界把他比作西竺龙树、禅宗泰斗,认为他“以一身而参与五宗法脉”①,全面振兴了中国禅宗。②
  ①五宗指禅宗的一花五叶,即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个宗派。
  ②岑学吕:《虚云老和尚年谱》。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