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少陵原南坡,原有华严宗祖庭杜顺的灵骨塔,以及二祖智俨、三祖贤首、四祖澄观的灵塔,清代因滑坡崩塌仅存两塔。位于东侧的是杜顺塔,位于西侧的是澄观塔。
  《华严经》据说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后最早向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宣讲的“自证法门”,但不曾引起重视,于是暂时封存。佛陀寂灭700年后,龙树发现此经,有上、中、下的区分,于是仅将下部诵记共计十万偈四十八品。随后龙树又写下十五万偈注解,并作《十住毗婆沙论》等,这就是最早的《华严经》版本。又200年后,世亲著《十地经论》,解释《华严经》中的《十地品》,华严思想开始广泛流行。
  华严思想从东汉流传入我国,至魏晋南北朝达于高潮,北魏时有菩提流支等人编撰成《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四十华严),之后又产生了“六十华严”,唐时出现了“八十华严”,明清时更增扩至“九九华严”。
  杜顺(557—640),万年(今长安区)人,18岁出家。一生除行持佛法外,还为僧俗治病,受到广泛崇敬并得到唐太宗的礼遇,经常出入内宫。他著有《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等著作,被尊为华严宗初祖。据说杜顺圆寂一月后肤色不变如生,并有异香,后起塔葬于此地。
  三祖法藏(648—712),二祖智俨的衣钵传人,被唐中宗授予《华严经》贤首菩萨称号,称为贤首国师,因此华严宗也被称为贤首宗。
  四祖澄观(737—839),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澄观11岁出家,后广游名山名寺,学习各宗经典。澄观花了多年时间疏解《华严经》,著有《华严经疏钞》,故而被誉为“华严疏主”,并多次进入皇家讲堂讲经,备受恩宠。后成为皇家任命的“大僧录”,主管全国佛教,影响极大。
  现在的华严寺仍面临地质方面的问题,即水土流失会导致滑坡或崩塌。如果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只有迁址重建。依我看,南五台山口是个好地方。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