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捌 神秀沣峪 翠微藏真
  沣峪是终南山的大峪,也是沣河的主流。正是在沣河出山不远处,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西周在此建都,名为镐京。镐京作为西周的都城有近300年的历史,作为古代城市营建的典范,它一直是后世帝王的学习榜样。
  据《周礼·考工记》记载,镐京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由此可知,镐京是经过严密规划的产物。其规模宏大,单是城中的道路之宽就可并行9辆马车,而这种南北向的道路居然有9条。镐京经过200多年的不断建设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也是最繁荣的大都市。但是周幽王即位不久,却遭遇了一次大地震,从而引发灭顶之灾。周幽王二年(前780),大地突然发出隆隆吼声,接着山崩地裂,暴雨倾盆而下,山洪暴发,涌入镐京都城。当一切平静之后,镐京城早已消失在一片深不可测的汪洋之中。仓皇逃出的周幽王惊魂未定,不得不寻找新的栖身之处,这大概就是后来迁居骊山之宫的原因。
  从周武王剪商到周平王迁都洛阳,周人在这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光辉灿烂的篇章。从考古角度看,镐京遗址还没有非常惊人的发现,而在先周遗址却常常有令人惊叹的文物出土,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以为这种情况极可能和地震毁灭镐京有关。幸运的是,周文化由于其强大的影响力使很多文献保存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周文化的辉煌被孔子赞美为“郁郁乎文哉!”并且成为他毕生追求的目标——“吾从周”。以孔子为代表的后世儒家以复兴周文化为旗帜,因而这里也可视为儒家文化圣地。孔孟虽然在山东,他们的理想却在镐京城。
  周文化的核心有两点,一是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革命理论,一是创立了完善的礼乐文明制度。这个革命理论颠覆了前代的天命观,突显了“民”的作用。到春秋时发展出“民为主”甚至“民为神主”的理论。“惟德是辅”原本只是对“有命在天”的颠覆,最后却成为自己被颠覆的根据,并且影响中国3000年。农民起义以“替天行道”为口号,源于此;关学领袖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源于此。甚至当代的“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也和它息息相关,其历史影响及于当代。
  沿沣峪入山,处处风景神秀,也有众多历史文化胜迹。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