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横渠张载祠

  张载(1020—1077)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关学创始人和旗帜。他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近年来,张载的“四为句”经常被国家领导人在演说中引用,可见张载思想影响之深远。看来“四为”不但是做学问的宗旨,与执政也息息相关。

  张载的“四为句”是什么意思呢?
  “四为”句中所谓“立心”,乃是指立天地之心,以天地之心为心;所谓“立命”,乃是指以生民之命为命,或者说处处要为百姓着想。“立心”“立命”之学正是“往圣”之学的核心,张载认为其于宋时已不行于世,故称“绝学”,如能“继”之,则万世可太平也。由此可见,张载的“四为句”和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大为不同,治学格局直追往圣。
  张载,字子厚,号横渠,眉县横渠镇人,祖籍河南开封。1033年,张载13岁,其父病逝于四川任上,张载与弟弟、母亲扶柩行至眉县,葬父于大振谷之迷狐岭,遂与母亲、弟弟定居眉县横渠镇。
  张载自幼志于学问,年长后以授徒为生,继续钻研学问。57岁完成代表作《正蒙》,创立关中学派,简称“关学”。关学和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以及周敦颐的“濂学”共同构成宋代学术的基本格局。其实还应该包括王安石的“三经新学”,其一度作为官学,而成为指导变法的思想理论。张载独树一帜,不但对形而上的易学有精深的研究,而且非常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比如“封建”“井田”的问题,看似法古,实则有其新的内容,并非复古。张载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其代表著作有《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等。
  张载祠在眉县县城东20公里的横渠镇,祠内五间正殿,塑有张载坐像,另有献殿、过厅、后殿三间。清代时祠内设横渠书院,现为张载事迹陈列室。张载墓亦在大振谷口的迷狐岭,背依凤凰塬,面向荞麦山,占地约40余亩,槲树成林,清风悠悠,倒是一个安息的好地方。
  关学之所以产生于关中,和陕西这片浑厚的文化土壤大有关系,它给了张载鲜明的文化性格和务实的治学态度。张载之后,关学不但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关中代代相承,在明清两代涌现出众多关学派精英。
  现在关学热再次兴起,当然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继承和发扬历代关学传统,就成了当代人的历史责任。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