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五丈原

  五丈原是秦岭北麓向北延伸的一块台地平原,两边被两条河深切,高20余米,面积为12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为悬崖陡坡,属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南临秦岭临褒斜栈道,北俯渭河,东望长安,军事地位极为重要。五丈原何以得名“五丈”,说法不一。一说此原前阔后狭,最狭处仅五丈,因此得名;二说秦二世西巡至此时,原头曾刮起五丈尘柱大风,得名五丈原;三说原高五十余丈,原称五十丈原,门口相传,简化成了五丈原。

  五丈原面积不大,名气却不小,很少有中国人不知道的。这要感谢罗贯中写了一部《三国演义》,他塑造的诸葛亮艺术形象深入人心,而五丈原正是这颗智慧之星陨落的地方。
  据史载,公元234年,诸葛亮从斜谷出兵进驻五丈原,和曹魏名将司马懿对垒。蜀军长途作战,贵在速决,魏军以逸待劳,却坚壁不出,形成对峙局面,形势明显对蜀军不利。相持百余日之后,诸葛亮由于常年操劳患病不起,安排后事后,在五丈原溘然长逝。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借助夜幕悄然退军。蜀军退兵后,司马懿来到五丈原,察看了蜀军营地及屯田,仰天长叹:“真奇才也。”
  五丈原上,忠魂永存。
  晋武帝司马炎曾发诏寻访诸葛亮后裔为眉县令,以祭祀其祖。唐代在五丈原建“忠烈武侯祠”,历代都有续修扩建。
  现在的忠烈武侯祠为1980年整修,保持了原有的格局,山门、献殿、寝殿位于中轴线,钟鼓楼位于前院两侧,八卦亭居中。献殿两侧嵌着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正殿则塑着羽扇纶巾的孔明像,以及关兴、张苞、姜维等人的塑像。寝殿后有冢,名为“衣冠冢”。
  从古至今,到五丈原凭吊诸葛亮的人极多,也不知书写了多少诗文,感动过多少忠志之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也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典范。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