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龙舟抢鸭子
作者: 刘兆英

安康在春秋战国时是楚国的旧地,战国末归秦,因而保留了不少楚人风俗,赛龙舟就是其中的一个。
赛龙舟起源于对楚国忠臣、爱国诗人屈原的热爱与崇敬。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因受奸人陷害被楚王流放。在放逐期间,屈原写下了大量诗歌,流露出了对楚国的热爱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了坚守贞操的高尚品德。这些诗歌被后人辑为《楚辞》一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屈原最后投汨罗江而死,民众为了纪念他,就在屈原投江这一天包好粽子驾舟将其投入江中,意思是不要让水中的鱼咬噬屈原的尸体。这一民俗活动后来超越旧楚范围,形成了一个全国的节日——端午节,不少地方演变成另一项水上盛事——赛龙舟。
安康地处汉水之滨,龙舟比赛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到晚清时出现了专门的常设组织机构“龙船会”。龙船会由当地士绅和热心人士组成,负责两年一度的赛事组织工作。为了保证经费,龙船会有属于自己的地产,不足部分通过募捐解决。据资料记载,每年端阳节前后,安康沿江一带群众赛龙舟成为民间自发的盛大活动,届时观众如云,河街为之堵塞,甚至有举火夜赛的盛况。龙船会的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这项赛事时断时续。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热情重新燃烧,龙舟赛成为安康民俗旅游活动的亮点。江面之上,龙舟竞发,号子声声、锣鼓隆隆,响彻汉江两岸。几百名龙舟好手,身穿节日盛装,单膝着舟、奋力挥桨,在水面上溅起一道道白色浪花。
现在安康的赛龙舟定在每年5月1日至6日。届时国内外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安康人亦倾城出动,十里长堤观者如潮。
与各地龙舟赛不同的是,安康龙舟赛更具特色,它有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花样:抢鸭子。在龙舟赛开始之前,数只龙船在指定地点集中后,但见放鸭船上飞起一只鸭子钻入水中。各条船如箭离弦,竞相追逐,时而形成包围圈,时而各自为战,单独行动。抢鸭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放鸭子以前,先将鸭子头上的羽毛拔掉,撒上盐巴,鸭子被蜇痛,入水后便一头扎入水中潜游,增加了竞赛的难度。但选手齐跃入水,几分钟后有人将鸭子抓在手中,钻出水面,举过头顶,岸上一片欢呼。观众用一阵阵鞭炮声向他们祝贺。按照习俗,抢到公鸭预示着男人勇猛,抢到母鸭预示着来年发财。2006年,安康龙舟以其独特习俗被陕西省政府批准为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安康龙舟入选“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
出处: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