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作者: 刘兆英

这本书是在好几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完成的。其间完成了4本书的写作,且均已出版。因此,这本动手较早的书反而落在了后边。
生活在西安的人习惯把秦岭叫南山,我上小学时它就是我们春游的目的地,坐在教室里透过窗户能看见它蓝色的伟岸身影,走在路上一抬头也能“悠然见南山”。从少年到老年,它始终是我们最可靠的靠山。正是有了它,才有了长安这座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圣城。因为这座山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列祖列宗的栖居处,当然也是这个民族灵魂栖居的圣地。中华民族从这里出发,创造了无数辉煌,也经历了许多磨难。历史证明,根的力量是无穷的,灵魂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这个根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这个灵魂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这本书正是从文化的视角对大秦岭的探寻,而不仅是对壮美河山的赞叹与歌颂。
大秦岭无疑是中国最美的山,也是世界最美的山。无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或是从社会的角度,大秦岭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的父亲山和母亲山。为此,这本书采取了图文并举的形式,这要感谢众多陕西摄影家的奉献,有不少以大秦岭为主题的摄影作品美妙绝伦,撩动着人们的心弦使人梦想驰骋。书里有一些机构提供的图片未能署名,这里要特别感谢他们,将来如果有机会,应该弥补这一不足。这本书的篇题大都是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与之相配的数十枚篆刻作品也凝聚了十几位青年篆刻家的心血。书中还有一些以秦岭为对象的绘画作品及陕西作家的题句,其中就有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为蓝田和临潼的题词,不幸的是先生已于2016年谢世,未能看到本书的出版,深以为憾。书中贾平凹先生的题词曾在《净土祖庭香积寺》一书中使用过。
还应指出,这本书虽然只有一个作者的名字,却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其中青年学者何谦贡献最多。他不但提出意见和建议,还亲自动手校读引文,补充内容,做了大量的工作。当我建议共同署名作者,他却婉言谢绝了。的确,大秦岭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它的每个子孙都应该明白这个符号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都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历史是条长河,文化也是一条长河,子曰:“逝者如斯夫!”但作为个体的人诚如庄周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但庄子并非不可知论者,他又说:“指(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薪火相传,永无穷尽,这正是我们不自量力探寻大秦岭文化奥秘的精神动力。
书中一些不同的观点有些为一家之言,有些为即兴所感,因而不免偏颇或错误,还望识者指正。
作者2017年6月12日于炊云书屋
出处: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