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作战和宛西“剿匪”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了,华东和中原两个野战集团集中20多个纵队,6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向80万敌军发起了全面攻击。

  1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将敌黄伯韬兵团包围于碾庄和曹八集地区,并歼灭其大部,徐州失守危在旦夕。为增援黄伯韬兵团,蒋介石除赶忙下令邱清泉第二兵团和李弥第十三兵团东援外,又令刘汝明和李延年两个兵团从南线沿平汉线北上驰援,调驻南阳的主力黄维第十二兵团向宿县驰进,以解徐州之危。

  为了歼灭黄维兵团,刘邓下令陕南军区派部赶赴淮海前线,同中原野战军主力一起,侧击黄维兵团。接到参战命令,汪锋、刘金轩和陕南区党委、陕南军区决定由十二旅旅长薛克忠、政委谭友夫率第十二旅第三十四、三十五团和郧白独立团、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共四个团的兵力,于11月13日由南阳出发,向东越过平汉线,绕到黄维兵团左侧,直向涡阳、蒙城疾进。11月25日,陕南军区参战部队配合主力将黄维兵团包围于宿县双堆集地区,26日便投入周庄、于庄、杨庄、小李庄等堵敌突围之战。从早晨坚持到下午6时,和敌人反复争夺10余次,阵地巍然不动,歼敌上千,被刘邓首长称为“钢铁阵地”,敌人突围失败,被迫固守待援。淮海战役,陕南军区参战部队配合主力先后向被包围之敌发动六次较大规模攻击,在全歼敌黄维兵团12.5万余人的战斗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取得淮海战役胜利大捷的鼓舞下,汪锋、刘金轩领导陕南军区十七师五十团、郧均独立团、上关独立团和原十二旅三十六团及商洛军分区,坚持根据地斗争,打击敌人,巩固根据地。12月6日,敌九十八军两个团,配以房县、竹山两县保安团,向根据地进犯,企图趁主力参加淮海战役之机,占领两郧地区。刘金轩、汪锋下令两郧军分区司令员符先辉,组织十七师五十团和三十六团阻击敌人,将敌全面击溃。

  参加淮海作战部队还未返回根据地之前,敌第九十八军第一一九师,从安康东调房县一带,伺机进犯根据地。汪锋、刘金轩和陕南党政军领导人研究分析敌我态势,决定发动房(县)竹(县)战役,解放房县、竹县,巩固郧西、郧阳,以便打开而后向陕南更大范围内进军,解放全陕南的道路。会议决定由刘金轩率两郧军分区司令员符先辉等实施战役指挥,战役从1月上旬起到2月初,历时30天。

  房县地处鄂西北大山之中,起伏的山峦从四面把它包围在中间,县城形成了一个小盆地。1949年的1月5日,中共陕南区党委根据中原局“今后地委一律以地名命名”的决定,将中共陕南区第二地委改为商洛地委,第四地委改为两郧地委,分区行政军事机构也随之改名。就在同一天,刘金轩和符先辉率第三十六团、五十团和上关县、郧均两县独立团,集结于房县地区。经过详细侦察,7日,各部队到达指定位置。

  8日上午,发现县城敌人有弃城逃跑的企图,这时,十七师师部和第五十团驻在一条大山谷山坡大村,团长陈云祥当即下令五十团项志毅第三营准备追击,项营长立刻组织全营冲出山沟,避开敌人制高点的火力扫射,转移后山梁,隐蔽待命。下午4时,三营秘密从泰山庙背后山梁摸上去,占领山顶,控制了制高点,对敌形成了夹击之势。晚上9时,利用夜幕掩护,三营秘密摸向敌占领的泰山庙,距离庙200米左右,发现敌人的电话线,剥掉线皮,挂上耳机,听到庙内与城内敌人通话内容:“我们这里没有发现情况。”说明敌人还未发现三营行动。当天正值“小寒”节气,晚上10点多,夜色一片漆黑,周围寂静,寒气逼人,突然从泰山庙下来三个解手的敌人。刚一走近,三营八连几名战士猛扑上去,抓获俘虏。从俘虏口中得悉了庙内敌人的全部情况。

  项志毅营长作了战斗分工,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庙内,仅用10分钟,三营无一伤亡,俘敌300余人,缴获甚丰。三营泰山庙战斗打响,三十六团也向莲花寺敌人发起进攻,50分钟战斗结束。至此,县城周围敌之阵地全部摧毁。深夜,城内守敌见势不妙,弃城逃跑,五十团和上关、郧均独立团奉命追击,包括敌师长在内的大部敌人被俘,攻克了房山县城。1月20日,第五十团又在房县到竹县的公路上设伏击溃敌一个团,第三十六团在追击中攻占了竹山县城,俘敌县长以下300余人。2月间,三十六团和五十团,两次收复被敌占领的房县县城,乘胜前进,向南发展,攻克川鄂交界的保康县城,房县、竹山、保康三县各级民主政权迅速诞生,陕南边区又向南进一步扩大。战役结束后,汪锋、刘金轩主持召开了陕南区党委、陕南军区战后总结表彰大会,奖励了有功团队和人员。

  当第十七师五十团于1月10日机智巧妙地拿下房山县城后,不几天,汪锋便赴河南商丘参加中原局扩大会议,途经郑州时,遇到老战友张邦英,张是由西北局派来陕南区党委工作的。

  汪锋和张邦英见面后,介绍了一下陕南斗争形势,一同前赴商丘出席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学习领会毛泽东发表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听取了邓小平等中原局领导人传达的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当前形势及其重大战略方针的指示。会议结束后,2月上旬,汪锋带张邦英,还有老部下王国以及徐环同副团长率领的一个营部队,乘坐刚缴获的国民党部队美式军用汽车,经老河口,回到陕南党政军机关驻地郧阳。汪锋把张邦英介绍给刘金轩、时逸之、陈先瑞、李耀等陕南党政军其他领导同志。

  张邦英到任后,担任陕南区党委第一书记,汪锋任第二书记。张邦英、汪锋分别兼任陕南军区第一、第二政委。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人事变动,其中一个原因是下一步陕南军区部队要西进解放全陕南,地方工作交由张邦英,汪锋以主要精力和刘金轩一起率领部队西进作战。此时,奉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野战军分别改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不久,陕南军区部队划归西北野战军序列,由彭德怀、贺龙指挥。

  3月初,参加淮海作战的陕南军区主力部队还在河南漯河、偃师一带休整总结,补充兵源,四个团的建制很快恢复,经过训练,军政素质又有了提高,战斗力增强。陈赓打算将第十二旅留下来,归他的第四兵团领导指挥,准备参加渡江作战,汪锋和刘金轩等军区领导人,充分考虑到当时陕西有胡宗南四个军,陕南军区如不增加兵力,只靠留在根据地的部队很难对付敌人;同时,当时商洛与宛西地区国民党特务土顽还未彻底肃清,新建的一些民主政权还未巩固。经汪、刘代表陕南军区一再请求,中原局刘邓首长和陈赓司令员最终同意陕南军区的请求,第十二旅回陕南,作为以后西进作战的主力。为扫除大军渡江南下与西进作战的后顾之忧,陕南军区开始实施商洛、宛西地区的剿匪任务。

  3月中旬,陕南主力部队由漯河、偃师返回到豫鄂陕三省交界的荆紫关。一方面协助商洛分区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对战斗中从国民党部队补充进来的大量解放战士进行帮助教育和改造。

  在荆紫关期间,汪锋和刘金轩率陕南军区主力和商洛军分区密切合作,对西荆公路沿线两侧的土匪进行了清剿,基本上使这一带的土匪一时土崩瓦解,先后收复了被敌占据的商南、竹林关、武关、龙驹寨、夜村等地,收拾了商县保安团,特别是清除了闻名三省的白清云保安团700余人,其团长、副团长一并被俘,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粮食、被服,保证了西荆公路畅通,使陕南、豫西南解放区连成一片。

  4月10日左右,国共和谈取得一些进展,人民解放军究竟是战斗渡江还是和平渡江未定,陕南军区部队是否西进安康、汉中还未正式确定。国民党却秘密派遣大批特务潜入陕南,纠集土匪和反动封建会道门、地主、恶霸、兵痞等流氓社会恶势力,利用青黄不接,老百姓生活困苦状况,借机煽风点火,蛊惑人心,滋事生非,制造事端,组织武装叛乱,胁迫人民群众逃离家园,尤其是在宛西的邓县、淅川、鄂西北的均县等地活动频繁,气焰嚣张,危害严重。为了安稳民心,安定社会秩序,保证大军渡江,保证陕南部队顺利挺进。早在4月11日,中原军区刘邓首长就电示汪锋、刘金轩调动十二旅前往宛西剿匪,重点是邓县、淅川、均县一带土匪。

  汪锋、刘金轩接电后,来到军区司令部小院,坐在一棵古老槐树下的石桌旁,主持召开有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人员和十二旅旅团长等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研究商量和部署剿匪事宜。清明节前后的陕南地区,漫山花妍,香色四溢,春意融融,就连山上那活泼可爱的猴子也悄然闯进院子,爬到刘金轩司令员的身上,逗得汪锋和所有与会人员也兴奋不已,会场气氛一时欢腾起来。

  在欢腾活跃的气氛中,与会人员一同分析了宛西和鄂西北地区土匪的历史和现状。大家认为,两个地区历来匪患严重,分布较广,目前主要有三股土匪势力:一股以邓县保安团头目肖洪运为首的3000人团匪,盘踞在西坪头、水田、蒿坪等地,以陕南、豫西南交界的上集、下集为中心,在四周为非作歹,骚扰破坏;一股以宁文达为首的1500人股匪,盘踞在李官桥、三官店、鼓桥等地抢劫、欺压民众;还有一股是以裴合银为首的2000余人股匪,盘踞在厚坡、三尖山等地,扰乱地方。三股土匪均为惯匪,装备也好,原股匪各成体系,宁、裴两匪新近合伙,编为所谓的鄂豫人民自卫军第一师,扬言攻打宛西,声称“宛西人管宛西”,不让共产党、解放军染指宛西。合编的两股匪徒袭击民主政权,杀害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农民协会干部和群众,蛊惑煽动群众抗粮、抢粮。针对土匪活动特点,会议制定了“分途奔袭,分区清剿”,全部肃清土匪的作战行动方针,并进行了明确分工和部署。

  4月13日,第十二旅按照制定的清剿行动方案,连夜整装出发,赶到淅川的马蹬侦察匪情。16日,第三十四团按照刘金轩、汪锋下达的作战命令,于当日拂晓包围了厚坡与九重堰地区,匪徒虽利用人熟、地熟、路熟等有利条件趁机潜逃藏匿,但经三十四团指战员挨门挨户对照户口几次清查,将这股土匪基本打垮驱散,逃匪成了惊弓之鸟。同日,十七师五十一团一部和郧白独立团,奔袭淅川的李官桥、三官店;第五十一团另一部和淅川独立团奔袭匪穴上集和下集,终于堵截逃跑群匪,歼灭匪首宁文达带领逃跑的500名匪徒。俘虏上集、下集多名匪首,俘虏匪徒100余人,基本肃清了这里的匪徒。

  当晚,三十四团和郧白独立团各一部马不停蹄,奉命出发,秘密行军,18日拂晓赶抵土匪聚集活动的邓县西三尖山一带,众匪徒一看遭受强兵围攻,早已吓破了胆,无心抵抗,满沟地乱窜,结果200余名匪徒被歼。剩下一股南逃鄂西北均县的匪徒,被第十二旅三十五团全部消灭。所谓的中原义勇军宛西挺进军第一纵队匪首宁文江手下100多人被俘获。

  三十四团一部化装隐藏在西北山区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段打击土匪,歼灭上百名匪徒。24日,根据侦察和群众报信,三十团三营七连、九连,连夜奔袭,抢先占领梁街寨与西岗,继而卡住寨子南门,爬上城墙,随后八连赶到,三营三个连队,终于把活动在宛西邓县最大最猖狂的匪徒歼灭,匪首“邓县自卫军”司令路宝仁、李希宁、张万卿等被击毙,俘获匪指挥官郑腾云及以下400余人,祸害邓县上百年的匪患被连根除掉。

  此后,十七师五十一团三营,协同淅川独立团三营,进剿金山寨老子寨,俘获匪首任真彦以下50余人,协同友临部队包围盘踞在杏塔沟的众匪,击毙匪首副司令贾万如、大队长王明泽、副大队长赵光耀等匪首30余人。

  行动中,汪锋和刘金轩对“剿匪”部队特别强调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并重,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大批恶匪亲人、亲戚、朋友劝说匪徒主动自首,立功赎罪。有的还报信带路,协助“剿匪”。4月底宛西土匪基本消灭,人民群众高兴满意,排除了陕南部队西进的后患。

出处:

秦岭之子:汪锋革命传奇/许发宏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