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下三千年——“秦岭”地名的由来

  雄伟、神奇、博大、秀丽的秦岭,像一卷长青的史书,张扬着千古不变的勃勃生机,弥漫着沁人心扉的清新芬芳。这座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巨大山脉,横亘于祖国中部。

  3000多年前的西周末年,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周幽王为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再现陕西临潼的骊山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从而葬送了西周江山。从此,各诸侯国为成就更大的霸业,连年征战,烽烟四起。

  在诸侯国中,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叫秦国。“秦”原是一支弱小而善于驯养禽鸟兽畜的游牧民族。在舜时,为舜调驯鸟兽有功,赐姓赢。公元前890年,周孝王召来赢氏族的首领非子,在“千渭之会”(千河渭河交汇处,今陕西凤翔长青镇一带)为周王室牧马,并捍卫西陲边防。

  秦人从没有离开过秦岭、渭河流域。他们从甘肃几经迁徙来到雍地(“九州”中的雍州,今陕西宝鸡凤翔),在陕西八百里秦川西部肥沃的平原上建起国都雍城。在雍城历经约19代王公,不断向外扩张,壮大自身实力,其中秦穆公的作为最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的后人们凭借秦岭有利地域变法图强、重农奖兵。到了战国末期,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最终兼并其他六国,建立了强大的大秦王朝,也成就了伟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

  由于秦人在甘肃、陕西绵延千里的“南山”山脉、渭河流域长达上千年的生息、发展、壮大,这片土地赋予秦人得天独厚的优势,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恋情。建立大秦帝国后,便将此前唤作南山或终南山的,位于秦国的这座大山,约定俗成地称为“秦岭”,自然而然得到人们的认可。

  “秦岭”地名最初的记载,见于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从此,秦人,秦地,秦岭,就成了中国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名词;秦人,秦地,秦岭,也成了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岭因秦国的强大、统一所得的冠名,显示了强秦的霸气与理直气壮。15年后,刘邦埋葬秦朝,成立汉朝。刘汉政权运作了300多年,“秦岭”的名字却固定了下来,并绵延千古。同样,刘邦建国也得益于秦岭。刘邦曾把贯穿于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秦岭腹地的褒斜栈道毁了又修、修了又毁,上演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世代相传的戏码。

  “China”在英语中是中国的称谓,因为在古代,世界各国把中国称之为“秦”,英文简称为“China”,它其实是汉字“秦”的谐音。而秦的政治中心陕西简称为“秦”,陕西人也就唤作“秦人”。究其溯源,在于秦汉王族以秦岭作为自己的家园故土,作为繁衍生息,守护王朝的天然屏障。悠悠上下3000年,“秦岭”的名称延续至今,足以印证了这座绿色纽带成为华夏民族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摇篮。

出处: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