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蜀道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发自古人对秦岭蜀道艰难险阻的真切体验与困惑。聚焦蜀道走向和古时变迁,我们会寻觅到一条条清晰的足迹。

  蜿蜒在秦岭山里的那数条古栈道,就是古代从秦地通往巴蜀的“高速公路”。你回头看看今天的高速公路,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在线路的设计上,还是在整体规划上,我们都可以发现中国秦岭栈道的影子。毫无疑问,栈道就是现代交通的雏形,就是现代高架桥梁和隧道的鼻祖。

  有人认为,秦岭中共有七条古栈道,这些栈道在当时起到的关键作用,是把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中国古代的天府之国连接起来,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基地,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沿栈道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这些都说明古栈道曾经的繁华与喧嚣。

  喜好周游的诗人李白没有走过这些古栈道。在他的游历生涯中,有幸来到秦岭山间,体验了一番道路艰险的状况,诗兴和灵感一阵阵涌上脑海。进入峰峦之间的险要路段,诗人却头晕得不敢向下张望了。过后他还梦魇似的在诗中惊呼:“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实际上,到了唐代,通往南北的道路已经比千年以前好多了。与那些在崇山峻岭中英勇开拓、修路护路的先人们相比,善于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李太白,是不是多少有些矫情呢?

  “李白当年肯定没有走过蜀道,否则他就不会发出感叹了。”研究古栈道的汉中学者一说起这个话题,就大发评论,一副笑傲李白的口气。“从后人对傥骆道等关中通往西南等地的古栈道的研究情况来看,1000多年前,长安前往四川等地不仅没有‘上青天’那么艰难,而且要比今人想象的快捷和方便得多,因为那时候就已经有中国的‘高速公路’了。当然在那个时候不叫高速公路而是叫栈道,因为大都是在悬崖峭壁上修造,路况有些差。”学者很自豪地介绍说。

  当年的“路况”尽管因大部分段处于险要崎岖的山崖而充满未知,但记载中傥骆道、子午道等古栈道当年的繁华和喧嚣,在史料里却很多。这些记载里的许多人,几乎都是与李白同时代的人,这就让人很是纳闷!游遍千山万水的“诗仙”为什么没有选择傥骆道、子午道,而选择秦岭中最难走的山间小道,出入长安和蜀地呢?这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再说说子午道吧。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西安市长安区,叫子口;南口在洋县,叫午口。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经宁陕、石泉、西乡到洋县,全长420千米。

  子午古栈道由西乡穿越大巴山向南还称之为“荔枝道”。荔枝道是由川东涪陵经西乡至宁陕通往长安的通道。至今,在紧邻西安的宁陕县广货街镇、江口镇等地方,还依稀可见先民们深凿于峭壁上的石窝。在子午道的沿途有东汉发明造纸的蔡伦墓地,西汉出使西域使者张骞的墓地,还有摩崖石刻、唐兵马营遗址、竹林八卦阵、铁板峰、石阵等十余处人文自然景观。这条栈道是古人在悬崖陡壁上开凿出来的一条小道。栈道先在峭壁上凿一个洞。再把木桩打进洞,然后在木桩上铺上木头,做成供人们行走的路。其实,这样的栈道,与其说是一条路,莫如说它是一条悬在空中的木桥。

  在秦岭诸道中,子午道曾最为冷落。三国时期,子午道成了曹操和刘备相争的要道。曹将钟会曾从子午道由长安取兵汉中,梁州刺史司马勋出子午谷向长安进军,都经过此道。

  “长安回首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描写了当年在子午道上的另一番情景。

  此情此景能上演于子午道和一位美丽的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唐天宝年间,美人杨玉环喜欢吃荔枝,玄宗为讨美女欢心,遂派员在四川涪陵建优质荔枝园数座,并修整四川涪陵至长安的道路,快马取道达州,穿大巴山、秦岭而到长安。即从今四川达州经陕西镇巴、西乡,转子午道经宁陕而出秦岭……经过这样一番“接力赛”般的长途跋涉之后,至长安也不过三日。也只有如此,从巴郡进呈给贵妃的荔枝才能新鲜如初。因为这条“专用道”是专为美人吃荔枝而修整的,所以后世有好事者就将其改名为“荔枝道”。诗人杜甫曾对此叹曰:“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

  1000多年过去了,荔枝道早已湮没在绿色的秦岭大自然里,风雨剥蚀,当年的古栈道如今只留下了一孔孔栈洞。但那个浪漫而苦涩的故事,却和当年的古栈道一样,流传得深远莫测。

出处: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