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人杰地灵的文明摇篮

  秦岭古迹遗存灿若繁星,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广泛,丰富多彩。这里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秦岭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里居住。它不仅是现代人类的摇篮之一,更是人类文明最早开放的一支艳丽的奇葩。

  作为中段秦岭,年代学证据显示,至少从距今70至60万年前开始,早期人类已经开始在秦岭山区生活,历经几个阶段,距今5—3万前后仍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秦岭为中华的文明进程不仅提供了生态屏障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对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使秦岭的生态环境拥有了厚重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包括距今160万年前的猿人遗址,距今115万年完整的蓝田猿人头颅骨化石、距今18—20万年的大荔智人化石和距今4—5万年的河套人遗址。

  秦岭在陕西境内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非常丰富。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寝都在陕西。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大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和国家在此建都,为陕西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有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墓,有规模宏大的古城垣和宫殿遗址,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有香火旺盛的名刹古寺等等。悠久的历史赋予陕西掘之不尽、观之不胜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然历史博物馆。

  陕西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有中国较早的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人文初祖炎帝(生于宝鸡市)和黄帝(生于武功县)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

  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张骞发轫丝绸之路,到司马迁独领传记史书之风骚;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无不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汉中地区、安康地区和商洛地区很早就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文化遗址,可推断在100—20万年前,陕南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在马家镇杨家村出土的铜鼎、编钟、陶瓷等说明先民在秦岭地区繁衍生息的历史十分悠久,遍及秦岭地区众多县城的多处原始社会遗址,证实了远古人类在此活动的足迹。

  秦岭北面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人类农耕、定居,是中国有名的文物古迹荟萃之地。

  秦岭之南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其间的邛崃山脉和成都平原又是蜀汉文明的发端之地。根据对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早在3000年以前的商周时代,蜀的先祖即掌握了非常先进的青铜冶炼、玉石加工工艺,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

  无疑,秦岭文化遗产为人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渗透在了华夏子孙的血脉。

出处: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