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神秘面纱,许许多多的传说不是神话,在保护区多年不懈努力下,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豹、金雕等珍稀濒危动物种群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秦岭最古老的物种在这里得以延续。
1958—1959年,西北大学实习队曾多次在宁陕、佛坪县发现大熊猫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窝迹和取食竹子的痕迹,并采集到了粪便。1959年,陕西省农林厅组织农林牧工作大队调查了秦岭中段南坡的野生动物,在调查报告中称,洋县东北部有“花熊”大熊猫出没。1962年,北京师范大学实习队在佛坪县今保护区境内的三官庙、岳坝地区收集到大熊猫皮及一些不完整的头骨标本。1963—1964年原陕西省生物资源考察队在洋县茅坪也得到了大熊猫皮,并证实太白县也有大熊猫分布。1973年,张纪叔等在今保护区境内的龙潭子、三官庙、大古坪、大城壕、小南坪等地收集大熊猫皮8张、头骨2具,进一步证实了秦岭是中国另一个大熊猫集中分布区。1974年,史东仇等进行大熊猫生态学调查时再次获得标本。同年,原陕西省生物资源考察队对佛坪、洋县、周至、宁陕、太白五县的大熊猫、羚牛和金丝猴的数量进行了调查,进一步确定佛坪是秦岭大熊猫分布的中心地区,建议在佛坪建立保护区。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佛坪自然保护区并将此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区,1980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在中国近2000个自然保护区中,佛坪是中央部门直管的三个保护区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于2005年3月正式颁证批准其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获世界旅游组织“绿色环球21”认证。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理事会批准为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
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佛坪县境内的西北部,有“天然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境内山清水秀,自然风光雄奇秀美,52万亩原始森林完好无损。是集避暑、度假、观光、狩猎、探险于一体的陕西省综合旅游基地。
本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森林覆盖率95%以上。竹林面积占44.7%,为大熊猫生息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植被垂直带明显,自下而上依次为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和高山草甸带,构成了秦岭南坡特有的森林植被景观。保护区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汉江的一级支流金水河的源流,水资源丰富。
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复杂,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区系构成具有南北过渡、四方杂居的特点。保护区地处秦岭大熊猫分布的中心地带,种群密度居全国之冠,野外遇见率最高。在保护区核心区内平均每2.5平方千米就有一只大熊猫。本区大熊猫毛色奇特,不但有黑白色大熊猫,而且多次发现棕白色和白色大熊猫。现存大熊猫的几大隔离种群中,秦岭的大熊猫代表了原始的类型,在外貌形态上是最漂亮的一族,被认定为秦岭亚种。佛坪自然保护区保证了大熊猫自然状态下的家园和“竹林隐士”的野外生存能力。珍贵稀有的羚牛、金丝猴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充分体现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国内外专家多次前来考察,称这里为“野生动物的乐园”“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大熊猫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大熊猫的分布区相当狭小,仅限于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四川交界的岷山和摩天岭,四川的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彼此分割的六个分布区域,栖息于海拔为1400—3600米之间的山地竹林中。每个区域又因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实际栖息地面积不足总面积的20%,仅有约5900平方千米。支离破碎的栖息地和孤立分布的生存状态,对于大熊猫的繁殖和抵抗自然灾害都十分不利。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pi)、《峨眉山》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革纲目称貘,等等。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最初定名叫“猫熊”或“大猫熊”。1869年春天,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四川宝兴一户姓李的人家,被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皮所深吸引。主人告诉他,这种动物叫“花熊”或“竹熊”,很温顺,一般不伤人。戴维异常激动,他估计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
1869年5月4日,戴维捕到一只“竹熊”,他取名“黑白熊”,“黑白熊”黑白相间的外貌,以及又圆又大的脑袋和滑稽可笑的动作倍受戴维的喜爱。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可爱的“黑白熊”带回法国。结果,“黑白熊”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戴维只好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
1936年,35岁的纽约女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利斯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四川汶川的深山老林里捉出一只毛茸茸的小动物,这就是西方人半个多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大熊猫活体……
1939年,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其中“猫熊”标本最吸引观众注意。它的标牌采用了流行的国际书写格式,分别注明中文和拉丁文。由于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往左读,所以参观者一律把“猫熊”读成“熊猫”,久而久之,人们就约定俗成地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促进大熊猫的繁殖,为大熊猫的生存创造必需的条件。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