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从学步开蒙到长大成熟,人生旅途的每一个阶段,都寄予了宁陕人不同的希冀和期盼,因而形成了宁陕独特的风俗习惯。
生育
怀孕 从前妇女妊娠期,不做重活,不伸手在高处取物,不听秽声,不看秽色,不看戏,不逛庙。忌吃牛羊肉和母猪肉,据说孩子吃了羊肉会发“羊角疯”,吃了母猪肉会发“母猪疯”,吃了牛肉则会“吊舌头”。
催生 旧时代产妇产前约半小时吃催生药;到月份不生,由亲朋好友送催生饭。
接生 过去接生粗暴野蛮,遇到难产,就采取救一方的办法,所以都说,生孩子是“儿奔生,娘奔死”,又说“人生人,吓坏人”。接生后,主人给接生娘子搭红,放炮,煮荷包蛋,下挂面,赠送一件衣服。如果下地婴儿是死的,便用稻草或烂布包着捆紧,掷于岩洞或荒野。第二胎再不成活,就用火焚烧,或装入小罐,窖在十字路口,让千人踏万人踩。据说这样,下胎才养得活。解放后,政府提倡新法接生。现在孕妇临产前,到医院及妇幼保健站分娩。
逢生 婴儿下地,外边第一个进屋的人,谓“逢生干老子”。主人连忙接待,给肩上搭几根红线,煮鸡蛋,下挂面,酒肉相待。满月后,家长要带着孩子和礼物,去认干老子。临走时,干老子要给干儿子打发钱和衣帽等。
洗三朝 产后三天,用艾蒿熬水洗婴儿,用艾叶搓丸塞小儿耳,以免进水。产妇坐入盛有热艾水的木盆中,用床单从腰往下连木盆围起来,这叫蒸浴,15~20分钟后再沐浴。
坐月子 产妇从临产那天起,一个月不出门,忌风,忌冷,忌阳光。忌穿草鞋的人进屋,据说穿草鞋的人进去,会把“奶带走”;忌有孤臭的人进屋,否则秽气冲胎儿;忌四眼人(孕妇)抱婴儿,抱了要拉稀屎。解放后,政府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给国家职工产假,晚婚产假更长,有的甚至产后给一年哺育假。
满月酒 月子里,亲友陆续送礼。满月这天,办满月酒酬客,以示庆祝。
抓周 孩子满周岁那天,在堂屋设一桌案,摆着文具、小农具、小工具、算盘、尺子、碗筷等,让孩子自己去抓,看先抓到什么,则预示着将来的志向。
寿诞
寿诞,当地人叫“过生”。给年满“花甲”的人办筵席祝寿,叫“做生”。明清时期称“拜寿”,要行大礼。清末以后就不实行拜寿了,只送礼。
当地有些江南籍的人,不分老幼,过生这天要饿一天,意在怀念母亲生育之苦,第二天才是庆贺之日。中年人,父母在堂不祝寿。
有的人,一怕别人花钱,二怕受麻烦,为避免庆贺生日,便在生日前几天出门,躲在别人家里,过了生日才回来。
当地有一种迷信说法,认为生日祭死寿更长。于是,有的人过生,一些同龄好友用火纸、灵堂、金银山、祭幛、挽联、三牲等来祝寿。
乔迁
新房落成时,主人从旧房迁出,谓“乔迁之喜”。乔迁,除选定黄道吉日外,必当辰时始迁,因为按地支排序,辰属龙,龙乃吉祥所兆,可讨得大吉大利。
开业
开业多在城镇上,有人筹得资金,或经营百杂货,或开办饭馆旅社。从此,有了生财之道,此乃大事。
开张的头一两天,主人将店堂内外布置一新,给人以干净、新鲜之感。“开张鸿发”“大吉大利”等大红条幅贴得格外醒目,大门外张灯结彩,招引顾客。开张时,众亲友放炮,送礼,热闹庆祝。
参军
民国以前,人们认为“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当兵入伍者,皆用绳捆索绑。解放后,当兵则成了一件光荣的事。可谓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所以年轻人都想当兵,而且把当兵看作喜庆之事。只要谁家孩子接到了应征通知书,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便馈赠礼品,以示祝贺。
升学
随着知识分子地位和待遇的提高,人们都把升入大学视为喜事。谁家子女被大学录取,便以礼相贺。
秦岭绿都 山水画卷:宁陕/中共宁陕县委宣传部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