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秦岭简史
太白山:秦岭生态一面旗
 
    太白山是一座名山,历朝历代不乏名篇佳作。本章节以大秦岭视角看太白山,个中观点与《太白山志》有所不同。可能引发的争议,料在情理之中。
    太白山不止一座高峰而是一群高峰,不止一个景区而是一群景区,不止一个保护区而是一群保护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山系,而是大秦岭山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一般组成部分,而是最核心部分。大秦岭的每一部分都富有特色,以太白山为最。太白山将大秦岭的所有特质集合在一起,集中完美呈现。大秦岭以中华父亲山之位而笑傲天下群山,太白山以大秦岭主峰之姿而笑傲天下群峰。
    在大秦岭隆起的过程中,地力和水力作用影响不一,不同区块隆起的速度、力度,以及切割的深度、广度均不相同。由此,也就形成了连绵起伏、丰富多样的高山峡谷地理地貌。水是山最活跃、最灵动的元素,水将山切割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地理单元。也就是说,大秦岭是山中之山,也是水中之山。水系是划分山系的客观标准和重要尺度。水流的源头是高山、是峻岭,水流的归宿是山之末、山之尾。河流水系分为一二三级支流,级数越大越是发端、是源头。当溯流而上,至河流源头,即是山脊所在,山岭所在,也是分水岭所在。
    太白山的西邻居是玉皇山,玉皇山是长江流域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玉皇山以西的大秦岭是嘉陵江与洮河、渭河的分水岭。玉皇山以东的大秦岭是汉江与渭河、洛河的分水岭。大秦岭的主脊并非一条直线,总体以东西走向为主,时有迂回。无论如何迂回,大秦岭的主脊都不失分水岭意义。大秦岭的主脊是划分秦岭各部分山系的基础,每一段秦岭对应着一段主脊。
    卫星影像图上的太白山,像是健美男肌肉隆起的右臂。拔仙台—跑马梁—太白梁—鳌山是大臂,向南延伸的岭脊则像小臂,山体是隆起的肌肉,河流是鼓起的血脉。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太白山的主脊与大秦岭的主脊并不完全重合,太白山的主脊在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大幅度延伸,远超出了大秦岭的主脊。所有岭脊无疑皆具分水意义,唯秦岭主脊分长江与黄河之水,太白山也不例外。我们看到,太白山主脊超出大秦岭主脊的部分,无论岭脊南北,只能向渭河输水,或者只能向汉江输水。只有在太白山主脊与大秦岭主脊重合的部分,主脊之北水流向渭河,主脊之南水流向汉江。
    界定大秦岭山中的山,概以主脊周遭不同流向的四条河流为根据。太白山是大秦岭山中之山,周遭的四河也是太白山的山域边界,四河之内是太白山的山域范围。这样,既保持了太白山山中之山的独立性,又保持了大秦岭大山系的统一性,避免了因山域划分而机械肢解大秦岭,或将大秦岭碎片化。界定太白山山域的四河是黑河、湑水河、褒河和石头河。其中,黑河、湑水河是太白山的东南部界河;褒河、石头河是太白山西北部界河。黑河、石头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褒河、湑水河是汉江的一级支流。如果明晰了这四河,也就明晰了太白山山域。
    在太白山西北方向的河流,也是四条界河中最短小的一条,因石头多、石头美,人称石头河(古称“武功水”“斜水”)。石头河源头在太白山西北麓衙岭山一带,右岸纳太白山水,左岸纳玉皇山水,由西而东,由南而北,流经太白、眉县、岐山三县,出斜峪关后,于五丈原入渭河,河长77.5公里。源头高程在3000米以上,大爷海是石头河重要源头之一。五里峡、沙沟峡、大蹇沟、白云峡、三岔峡、蹇沟水,景观与水质皆一流。如今石头河谷口的石头河水库,已是宝鸡、咸阳、西安的重要水源地。
    衙岭山是大秦岭主脊,也是石头河、褒河的分水岭和河源区。褒河是太白山的西部界河,也是太白山四条界河中最长的一条。褒河是汉江的北源,各段名称繁多,由上而下,分别有虢川河、红岩河、太白河、下南河、北栈河、褒河等。褒河左岸纳太白山水,右岸纳玉皇山水,流经太白、凤县、留坝、勉县,于汉中市汉台区梧凤乡孤山村入汉江,河长175.5公里。褒河连接着两大古国,即源头区在虢国,出山入汉在褒国。褒国是汉中最早的政权,传说其开国君有褒氏协助大禹治水。褒国历经了夏、商、周三朝,末代国君褒珦因得罪了周幽王被囚入狱。其子洪德救父,献褒姒于周幽王。褒河在虢川河、红岩河、太白河河段海拔高却谷坡较缓,下南河以下进入峡谷地带,山势陡峻,河谷深切,水流湍急,“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褒河峡谷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及至石门,将美丽的自然画卷推向了高潮。说是石门,其实并不是门。这里的门,其实是世界上的第一条公路隧道。“百折马行空,千里蚁盘旋”,褒河一路逶迤,当再有3公里即可出褒谷口的时候,两岸山崖对峙、壁立千仞、乱石盈谷、水流湍急。褒斜道至此,无法架设栈道。于是,古人开凿了穿山隧道,褒斜道穿行其间。占时没有隧道这个名称,就称其为石门。自春秋战国以来,褒斜道就是川陕交通大动脉。在大秦岭中架设栈道,已是中国古代交通的一大奇迹。在褒河开凿石门,则是奇迹中的奇迹。如今的褒河石门水库是一个景色宜人的风景区,也是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博物馆。
    湑水河与褒河共享太白山南向岭脊(太白梁3523米、鳌山3475米、乌木梁2563米、摩天岭2609米、天台山2307米)。湑水河古称“智水”“左谷水”。大秦岭佛爷坪是湑水河的河源区,也是湑水河与黑河的分水岭。湑水河右岸纳太白山之水,左岸纳地肺山(光头山—兴隆岭)之水,流经太白、城固,于洋县西大门之湑水镇入汉江,河长167.5公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湑水河,为太白山再添一丝仙气。而湑水河流域森林茂密、景色优美,峡谷碧潭相间,水流时而湍急、时而平静,确实也是仙境。
    与湑水河一岭之隔的是黑河。黑河,古称“芒水”,因其出芒谷而得名。又因其水色黑,故称黑河。大秦岭佛爷坪是黑河河源区,太白山之二爷海(3650米)是黑河的源头。黑河左岸纳太白山(拔仙绝顶—一脚踏三县)之水,右岸纳地肺山(光头山—秦岭梁)之水。大致东北流向,经由厚畛子、马召、富仁,于尚村镇石马村入渭河,河长125.8公里。百里黑河大峡谷是黑河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傥骆古道绕开百里黑河大峡谷,从骆峪口入太白山,沿骆峪经厚畛子,越佛爷坪经老县城,出太白山入地肺山,越兴隆岭沿西水入华阳,再翻山入傥水河出地肺山。黑河谷口的黑河水库是大西安的重要水源地。
    太白山诸多特点,最突出的是一个“高”字。太白山最高海拔3771.2米,她的西邻玉皇山最高海拔2819米,东邻地肺山最高海拔3071米,太白山比东西两个邻居高出700—900米。太白山之南是汉中盆地的“白菜心”,太白山之北是关中平原的“大周原”,太白山比“白菜心”和“大周原”高出3200—3300米。无论东南西北,或是高山平原,四周的人们无不需要仰视太白山。
    太白山的高,很特别。太白山的高,不是高原上的高,而是盆地、平原上的高。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度,尤其是多高山。然而,中国比太白山高的山,尽皆集中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在青藏高原上要称高,必须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也正是由于极高,青藏高原缺少了四季分明,只有冷暖交替。大秦岭走出青藏高原后,掀起的第一座高山就是高达4920米的迭山。迭山是大秦岭的知名高峰,因离开青藏高原不久,尚带有青藏高原的寒气。太白山高不及迭山,不及青藏高原的腰。但是,太白山的高,是从关中、汉中拔地而起,从盆地、从平原拔地而起,从海拔450—500米直至3771.2米的高。山下四季分明,山上冷暖交替。太白山的高是一种气候、地质、水文、生物和人文多样性的高,山下山上、南麓北麓、阴坡阳坡、远近高低,各有天地,别具一格;太白山的高,是一种由北方到南方的高,从关中到汉中,也就从中国的北方到了中国的南方;太白山的高,是一种由黄河到长江的高,从北麓走到南麓,也就从黄河流域来到长江流域;太白山的高,是一种清爽的高,让你完美体会一日历四季的滋味!也正因为如此,太白山成为大秦岭无可争议的主峰。
    太白山的高,不一般。太白山的高,是屹立于华夏文明核心板块的高。太白山下的关中平原,曾是天府之国,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太白山下,渭河对岸的区域有“四圣”的美誉:即华夏族的圣人炎帝、黄帝、古公亶父、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周王朝圣地周原;圣山岐山;圣水沮水、漆水。周原有大小之分,大周原地域广,岐山之阳、渭河之北、汧河以东、漆水以西都是其辖区。包括武功、杨凌、扶风、岐山、凤翔、陈仓、眉县的部分地域。小周原即周原的核心地界,在岐山之阳、岐水之北、漆水之西。长期以来,存在一种文化误读现象,自隋唐设立岐山县以来,岐山从一个地理概念,逐步演变为一个行政单元。其实,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岐山,不是行政单元,而是地理概念。周原是岐山脚下的周原,不单是岐山县的周原。
    岐山是文化意涵深厚的中华名山,岐水、漆水是文化意涵深厚的中华名水。《诗经·天作》载:“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其中高山,即岐山。天作是为祭祀岐山而作,可见岐山是周人心目中的圣山。与太白山相比,岐山不高。岐山的三座主峰也是最高峰,高差无几,难分伯仲。西崛山、东崛山、北崛山海拔均在1650—1670米。岐山北部、东部之水注入漆水河。漆水古文献也称“姬水”,于咸阳市武功县白石滩入渭河。岐山西部发源了横水,横水由北而南,转而东南,与雍水合流后,一路向东,先后有横水、小湋河、后河等不同名称,也是古文献记载的“沮水”“姜水”“岐水”。岐水流向与渭河流向大体一致(这种现象很少见),于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注入漆水河。岐水是漆水支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岐山之水全部注入了漆水河。岐水与漆水的河长相差无几,只不过岐水大部分河段在川原(周原),而漆水大部分河段在山区。《诗经》中的祭祀诗作《潜》写道:“猗与漆沮,潜多有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可见,漆水、沮水是周人心目中的圣水。
    大约在5000年前,姜氏居民在周原一带活动,人们悬挂着炎帝神农氏部族的图腾。对于周原的原始居民来讲,岐山是北山也是靠山,而太白山是南山也是前山。神农尝百草,包括周原之百草,也包括岐山、太白山之百草。因此,《太白山志》大事记记述的第一条是:“传说公元前4500年,三皇出斜谷(石头河谷口)。”第二条即是:“公元前32世纪左右,太白山北麓曾有神农氏姜炎部落活动。”进入黄帝时代后,周原出现了岐伯部落。黄帝部族发扬光大了炎帝部族的农耕技术,而岐伯部落将炎帝尝百草推向新阶段。因此,后世将岐伯列为《黄帝内经》的主要作者之一,并尊称其是华夏中医始祖。《帝王世纪》写道:“(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今传《素问》是黄帝内经的核心内容,以黄帝询问、岐伯作答的形式阐述医理,可见岐伯医学造诣之高。中医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
    再晚些时候,尧舜时代的周原出现了邰国。邰国的主人是后稷有邰氏,也是周人的祖先部落。后稷是炎黄子孙,初为姜姓,后为姬姓。岐水下游河段,人称后河。后河,明确指向了邰国的核心区位。邰国地望与大周原近似,略微偏南。后稷的部分族人沿着漆水河逐步向北迁徙,直至泾河流域的咸阳彬县、旬邑一带,此地古称“豳”。及至古公亶父之时,又由豳地回迁至岐山脚下的周原。回迁的周人,在岐水支流七星河流域安营扎寨、修筑城邑,设官吏、改戎俗、垦荒地,发展生产。经历了北迁的历练,浴火重生,又加之是重返故地,进入周原的周族很快强盛起来。经过古公亶父、季历、姬昌三代,约一个世纪的时间,成为一个崛起于大周原的新兴大国。这时,商王朝是守成大国,明显感觉到来自新兴大国的压力,并开始围堵新兴大国,为其崛起设置了重重障碍。周人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及至第四代周武王姬发之时,顺利完成以周代商的大业。大业告成之后,追封古公亶父为周太王,季历为王季,姬发为周文王,后世合称“周三王”。其中,周文王既是治国理政的实践高手,也是儒道两家思想源头、国学经典《周易》一书的原创者。
    文献记载,周文王时期已将都城迁于丰镐一带。但是,最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表明,周原作为周公旦、召公奭的采邑,一直是京畿重地,在整个西周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文献资料看,周人与太白山的交集并不多,太白山就是周人眼中的南山,人称“周南山”。周人未必知道周南山的准确高度,但相信周人一定知晓,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朝,周南山是华夏版图中的最高峰。因为,华夏版图中没有一座山能够像周南山一样,在山的顶部常年积雪,太阳照耀下泛着白色的光芒,此谓望之皓然。至此,太白山之名呼之欲出。
    周人的脚步刚刚离开,秦人接踵而至。公元前770年,秦人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讨得“岐以西土地”的封赏。周室危亡,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事实上,周室已经丧失了对关中土地的控制权,但大周原毕竟是周室祖居之地。所以,对秦的封赏只限“岐以西”。此时,秦人羽翼未丰,尚需得到周室的垂爱。经过浴血奋战,驱走盘踞关中的诸戎后,秦人获得了关中实际控制权,秦人尚能够毕恭毕敬,将岐以东土地奉还周室。秦人并没有在大周原的核心地带建都,而是将都城建在大周原的西部边缘,也就是汧河东岸的凤翔县南部。秦人牢牢控制了大周原,并在此持续经营了294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周原也是秦原。岐山、太白山,一南一北,是周人的祖山,也是秦人的祖山。
    历史进入战国时代,秦人积蓄起问鼎天下、一统华夏的实力。像周人兴起时一样,秦人将都城由周原边缘迁往关中腹地,先是栎阳,继而咸阳。这时的秦人梦,无疑是由秦国迈向大秦帝国。于是,他们以制度创新为先导,推行了一系列强国战略。他们渴望能够建立起与周武王比肩的功业,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实行县制之初,即在太白山脚下设立武功县(治所在今宝鸡市眉县槐芽镇)。
    也许是因为秦人过于崇尚武功,后世儒家并不欣赏秦人的武功,而更注重周人的德功。秦人经营周原的时间并不比周人短,而如今周原的地名多与周人发生关系,与秦人的联系却不多。在太白山文化中,也多与周人相关,与秦人鲜有联系。好在司马迁将周南山在内的莽莽大山命名为秦岭,从而还了秦人一个公道。
    明代出现了一部神魔小说,叫《封神演义》,也有《封神榜》《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等名称。《封神演义》以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一系列动人心魄的神话故事。战国初年,左思明就在《国语》中讲述了凤鸣岐山的故事:“周之兴也,鸑鷟(类似凤凰的鸟)鸣于岐山。”《封神演义》一开始描述凤鸣岐山的过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姜子牙封神的地方被定格在太白山之巅拔仙台。拔仙台是太白山的最高点,是最靠近天的地方,从而也是最能与神灵对话的地方,最适宜于封神的地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太白山就是天上诸神的殿堂。
    在拔仙台的南、西、北各有一座山峰,面向拔仙台呈拜服之势,加之拔仙台四周尽是第四纪冰川期遗迹,乱石大体分为五堆,每一颗石头都异常精灵古怪。由此,想象力丰富的人们演绎出了“三宵五阵”的故事。三座山峰分别被称作“云霄山”“碧霄山”“琼宵山”,五堆精灵古怪的乱石分别被称作“黄河阵”“万仙阵”“八卦阵”“石人阵”“风云阵”。姜子牙联合道教主、通天教主,截教主和阐教主,击败云霄、碧霄、琼宵。三宵战败后化作三座山,拜服在拔仙台周围。在拔仙台北侧,观云海景区板寺新村附近,还有一处称作拜仙台(3400米),一块巨石凌空外凸,登台远眺,云海茫茫,偶尔可见太白宝光。这无疑是太白山道教仙气的集中体现。
    有人依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演绎出太乙真人在太白山修炼的故事。其实,《汉书·地理志》的原文是:“武功太一山,古以为终南。”为何是一个“一”字?大概起因于道家鼻祖老子的一个伟大发现,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天下》云:“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大乐》曰:“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又云:“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可见,太一是道家之道,也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太白山能够被称为太一山,足见其在中国古代文人心中,特别是中国道家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一有时也写作“乙”,乙是动态的一,一是静态的乙。所以,太一山也可写作“太乙山”。但太乙山与太乙真人很难扯上关系,因为太乙真人是明代《封神演义》中创造出的一个角色,远在东汉的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不可能言及太乙真人。如果说太乙真人与太白山能扯上关系,也只有回到《封神演义》。在《封神演义》中,太乙天尊号太乙真人,本是哪吒的授业恩师,将死去的哪吒以莲花化身复活,也为姜子牙在武王伐纣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太白山的名称,当在北魏以前确立。《太白山志》转引《水经注》记载:“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许。”又云:“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其被叫太白山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终年积雪,向山顶看去,常常是白色。及至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在其代表作《录异记》中记述道:“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其精化为白石,状如美玉,时有紫气复之。”道士这么一解释,太白山之仙气增加不少。此处的金星,也即太白,合称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名二实一。太白金星,亦名启明、长庚、明星。《诗·小雅·大东》载:“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启明、长庚,皆金星也。后来,太白金星成为道教中的角色,又称白帝子。《史记·天官书》载:“察日行以处位太白。”正义引《天官书》载:“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太白金星有关的传说很多。最引人入胜的人物,当属唐代诗仙李白。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生下一男孩,于是取名李白,字太白。名字如此,人亦如此。人言“李白斗酒诗百篇”,其诗作想象力无人能及,当朝即享有诗仙之名。李白之死也颇富传奇,传说李白醉酒后看见湖水中月影,想将其捞上来。跳入水中捞月亮时溺水而亡。李太白在没有登上太白山之前,曾写下与太白山相关的诗文《蜀道难》,为后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744年,李太白来到了太白山,他再次发出了上青天之感慨。李白《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所谓“开天关”,就是太白金星为李太白打开了上天之门。如今,开天关已成为太白山的著名景区。
    论诗歌,李白第一;论散文,韩愈第一。韩愈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派使者迎佛骨,长安城掀起信佛浪潮。韩愈以为此事荒唐,上《论佛骨表》劝谏。由此惹怒了皇上,欲处韩愈以极刑。一时间,京城震动,众人以为惩处太重,极力劝谏,宪宗最终贬韩愈为潮州刺史。于是,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的侄孙湘,即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最后度韩愈入道。也许,韩愈生前未曾到太白山游玩,但韩愈在诗中写道:“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在韩愈死后,人们在太白山设庙祭祀韩愈。太白山有大文公庙和小文公庙,大文公庙祭祀韩愈,小文公庙祭祀韩湘子。
    806年,白居易授命在太白山下的周至做县尉,主管本县治安。白居易在周至不足一年,交了一位挚友王质夫。白居易在周至所做的39首诗中13首与王质夫有关,可见两人相交甚笃。王质夫是位不入仕的隐士,常与白居易一起在太白山游玩。在唐代,正是傥骆古道最兴盛的时期,繁忙程度如同现今进入汉中的高速公路一般。进出傥骆古道的北口即骆口,也正是白居易与王质夫经常游玩的地方。于是,白居易写下《祗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三韵》云:“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平生烟霞侣,此地重裴回。今日勤王意,一半为山来。”据说,后来白居易作《长恨歌》,与王质夫多次在太白山结伴而游密切相关。王质夫排行十八,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其二人多次在仙游寺游玩,既领略芒水滔滔,又欣赏风平浪息、水澄似镜。二人头顶烈日、仰观白云,沿羊肠小道攀访玉女洞,时而林间闲赋,温酒助兴,题诗为记。白居易离开周至后,时常挂念王质夫,留有诗作《寄王质夫》:“忆始识君时,爱君世缘薄。我亦吏王畿,不为名利著。春寻仙游洞,秋上云居阁。楼观水潺潺,龙潭花漠漠。吟诗石上坐,引酒泉边酌。……相忆春又深,故山花正落。”可见,白居易念念不忘的是王质夫,魂牵梦绕的是一起游历过的太白山。
    北宋嘉祐六年(1061),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凤翔府治所设在大周原上,太白山在其辖区范围。苏轼上任第一年,就遇到严重干旱。因是祈雨不是游玩,苏轼的心情自然与白居易大有不同。苏轼《太白山祈雨》:“平生闻太白,一见驻行驺。鼓角谁能试,风雷果致不。岩崖已奇绝,冰雪竟雕锼。春旱忧无麦,山灵喜有湫。蛟龙懒方睡,瓶罐小客偷。”太白山祈雨灵验后,苏轼又写了著名散文《喜雨亭记》。太白山祈雨向来灵验,以至明嘉靖年间将太白山祈雨列入国家正式祭祀礼仪。因祈雨灵验,太白山得到诸多封赐。唐天宝八载(749),唐玄宗李隆基封其为“神应公”,天宝十四载(755)加封“灵应公”。北宋仁宗封“济民侯”,后晋封“名应公”。南宋神宗封“福应王”,高宗封“济远公”,晋封“惠应王”。元世祖封太白山为“三王”:普济王、惠民王、灵应王。清乾隆封“昭灵王”“普润王”“福应王”,钦颁御书匾额“金精灵泽”,写下《太白山谢雨》诗:“麦前赐雨各称时,麦后廿余日待滋。为祷灵山立垂佑,遂施甘澍果昭奇。树碑铸铁传福地,取水凝湫自皓池。粒我蒸民布天泽,蠲诚致谢此摛词。”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避难西安。逢天旱,派随臣桂春登太白山祈雨。雨后,慈禧登太白山还愿于远门接官厅。
    在历代封赐中,北宋仁宗第一次只封太白山为“济民侯”,第二年才晋封“名应公”。这由侯到公,有个真实的故事。苏轼太白山祈雨,第一年非常顺利,喜不自禁,请求皇帝封赐,得封“济民侯”。第二年,关中又是大旱,苏轼再次来到太白山祈雨,但这次却很不顺利,祈雨活动一而再、再而三,持续半月有余,终于天降甘霖。祈雨为何变得如此困难?苏轼得出的结论是,去岁仁宗“封爵未充”,太白山神不满意。于是,请求皇帝加封太白山,仁宗天性仁孝,宽厚和善,善于纳谏,按照苏轼之意,晋封太白山为名应公。乾隆不仅敕封太白山,而且还加上了赐匾和诗句。到了慈禧的时候,她就亲自拜谢太白山了!这或许是太白山祈雨越来越难,愈加干旱的一个投射、一个侧面。现在,就连太白山上的积雪也是越来越薄,积雪的时间越来越短,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在古人心中,太白山祈雨很灵验,太白山的药物也很灵验,太白山的药是仙药、是神药。李白是在太白山祈药的名人之一。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灿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诗又云:“太白无闲草,遍地都是宝。”又云:“云海贯宏图,满山尽灵丹。”太白山动植物资源丰富,中草药种类繁多,常用中草药资源2000余种,其中植物药1478种、动物药415种、矿物药12种,加工、拣拾类药87种,列入国家《药典》的中药材266种,占《药典》收载中药总数60%。太白山独有130多种太白七药,其功效奇特,因毒副作用小,极少引起药源性疾病。太白山灵芝、太白米、太白茶,皆是世间少有的神药灵草,也是太白山富有灵气的药物。千百年来,无数草医药农踏着鸟道上山采药。李白诗中的真人,也许正是药王,就是“妙应真人”。孙思邈被这满山灵丹所吸引,长年隐居在茫茫太白山。579年至618年的40年是孙思邈第一次隐居太白山;650年至659年,他第二次隐居太白山。孙氏隐居太白山时住在药王宫一带,更多时候是住在距汤峪河谷23公里处的碓窝坪。孙思邈在医学史上树立了同太白山一样的丰碑,后世在太白山修建规模宏大的药王殿,世世代代祭祀药王。孙思邈的著作《千金要方》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唐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敕封他为“妙应真人”,明清时期被尊称为“药王”。
    从文献资料分析,登上山顶的人又不多。在古代诗词文献中,似乎找不到有关拔仙台、大爷海的只言片语。《太白山志》大事记第一次记述大爷海,已经是康熙二十年(1681)。这一年,在太白山大爷海西岸立“志神灵”铁碑。康熙、乾隆年间,多次在大爷海安置“社民安奠”铁碑、铸铁香炉、木雕像。在诸多名人登山记载中,1933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邵力子等从蒿坪一线登上拔仙绝顶,上下至少用了四天时间,写下了著名的《太白山纪游歌》。1956年4月25日中国登山队30多人登顶太白山,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宣布这一天为中国登山运动诞生日。这大概能够说明,在过去的年代,要登上太白绝顶拔仙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拔仙台南侧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佛爷池,可谓五池连珠,与拔仙台西北的大爷海合称“太白山六大天池明珠”。
    其实,人间享用的不只人工湖泊,还有凤泉神泽。太白山下的汤峪温泉,是顶级的医疗矿泉水,对各种皮肤病、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对气管炎、心血管疾病、胃病也有一定疗效,也被当地群众奉为神水,也是文人眼中的凤泉神泽。《太白山志》向我们提供了一幅皇帝沐浴图: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在汤峪温泉沐浴。公元前162年,汉文帝幸凤泉汤沐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幸凤泉汤沐浴。595年,隋文帝幸凤泉汤沐浴,敕建仙游宫(后改建仙游寺)。623年,唐高祖驾幸凤泉汤。640年、642年、643年、644年、648年,唐太宗5次幸临温泉汤。713年、714年、715年、723年、729年、730年,唐玄宗6次幸临凤泉汤,并于715年留下《幸凤泉汤》:“西狩观周俗,南山历汉宫。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益龄仙井合,愈疾醴源通。不重鸣岐凤,谁矜陈宝雄。愿将无限泽,沾沐众心同。”因白居易一首《长恨歌》,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千古名扬。“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李隆基与杨贵妃沐浴嬉戏的地方,不只有临潼的华清池,还有太白山下的汤峪。开元十二年(724)、开元十七年(729)、开元十八年(730),玄宗携贵妃三次幸临凤泉汤。皇帝一次次驾临,遥想当年的汤峪,其场面一定不小。北周保定元年(561)设立温汤县,隋义宁二年(618)设凤泉县,辖今西安周至西部,宝鸡眉县渭水南东部。
    大秦岭是中国的生态命门,太白山则是大秦岭的生态命门。太白山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垂直落差大,深入腹地极为艰难,山下繁荣的经济活动和活跃的社会、文化活动对山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度不大,加之太白山在东南方向毗邻生灵秘境地肺山,从而使太白山较好地保存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太白山是大秦岭主峰,也是大秦岭生态系统最完整、最关键的区域。1956年,国家林业部即有在太白山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向。1962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规定太白山林区为禁猎区。1965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国务院批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也是陕西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在陕西大秦岭保护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设立时间最早、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生态功能最完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保护成果最丰硕。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示范带动下,太白山山域增设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基本形成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群。1993年西安市设立老县城县级自然保护区,老县城原名佛爷坪,因曾是佛坪县治,故称老县城,今属周至县辖,但非周至老县城。2004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安市第一个国家级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01年设立湑水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2012年晋升为太白湑水河珍稀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大鲵、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水獭、多鳞铲颌鱼和秦巴北鲵等。2004年设立太白牛尾河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集体林为主,通过二郎坝和大树坪两条走廊带,与黄柏塬、太白山、老县城、佛坪、桑园等自然保护区连成一体。2006年设立黄柏塬自然保护区,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柏塬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东与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接壤,东南与佛坪自然保护区接界,南与长青自然保护区相接,西与牛尾河自然保护区毗邻,北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相连。2002年设立桑园自然保护区,2009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桑园自然保护区东邻牛尾河自然保护区,南邻摩天岭自然保护区,西与屋梁山自然保护区和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相望,是秦岭大熊猫种群向西扩散的必经之地。2002年设立摩天岭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林麝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2006年设立周至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以黑河水库为主的湿地及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
    在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带,形成了与保护相结合的生态旅游景观群,其核心形态是森林公园。与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群的老大一样,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太白山森林公园群的老大。开发时间最早、经营面积最大、景点最多、景色最美、基础设施最完善,美誉度和知名度最高。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太白风景林场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涵盖太白山北麓眉县境内的汤峪河、远门沟流域,园址范围北自汤峪口大桥,西邻红河谷森林公园,东邻太白风景林场大镇沟天然林区,南至上板寺(3511米)与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1988年始建,1991年林业部批准成立,1992年7月正式对游人开放。园区经营面积10636公顷,规划10个景区,180个景点(景物),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黑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太白山南麓,以厚畛子林场黑河上游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以黑河大峡谷、傥骆古道旅游资源为特色。经营面积4762公顷,规划4个景区,65个景点(景物)。公园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态旅游示范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黑河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翠峰山森林公园位于太白山北麓泥峪河、车峪河、强峪河流域,以永红林场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东邻骆峪,西与太白风景林场相连,经营面积3918公顷,规划青山、泥峪、石林3个景区,80个景点(景物)。红河谷森林公园位于太白山北麓霸王河(红河)流域,以营头林场和周边集体林风景资源为依托,东邻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南与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相接,经营面积5454公顷,规划十里峡、四嘴山、文公庙3个景区,60个景点(景物)。石头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石头河中上游,南起桃川镇白杨塬村南岔湾,北至石头河水库浅水区,长14.5公里,总面积1054平方公里。公园内生物资源丰富,是候鸟理想的越冬地和内陆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青峰峡森林公园位于太白山北麓,石头河上游五里峡,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省太白林业局桃川林场、桃川镇双岔子村集体林风景资源为依托,突出高山峡谷、原始森林。东至五里峡东梁,西至衙岭山,南至鳌山,北临姜眉公路,经营面积4360公顷,规划4个景区,65个景点(景物)。汉中天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太白山最南端,以汉台区武乡林场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经营面积3674公顷,分为天台、哑姑、太白、石堰四大景区,108处景点,山顶平坦如台故曰天台。《汉中府志》记载,天台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主殿供奉孙思邈,故名药王殿。汉中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也即石门栈道风景区,主要是石门水库和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遗址。除此以外,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群内开放的实验区森林景观,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大秦岭是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太白山是秦岭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如果单就某一个方面来说,太白山还不够完美,但如果整合起来放在一起综合观察,太白山无疑是顶级的生态福地、观光天堂。
    首先是看天,也就是观景象。“太白积雪六月寒”“冬夏积雪,望之皓然”“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太白山雪期长、积雪厚,巍巍高峰,银光四射,百里可见。特别是冬季,千里白雪覆盖,万树银花皆白,冰挂、冰柱、冰塔、冰瀑,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在高山区,千峰竞秀,云雾缭绕,平安云海、板寺云海、大岭云海、老君岭云海,变幻莫测。春夏之交,常伴有雾凇景观,玉树银花。每当朝阳升起,或是夕阳西下,拔仙台、文公庙、南天门、斗母宫、板寺新村、四嘴山、翠峰山,云蒸霞蔚,彩云万里,宛若海市蜃楼。在拜仙台,雨过天晴,七彩光环,瞬息万变。“山脚盛夏山上春,山麓秋艳山顶寒”,由山脚至山顶,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五大气候带垂直分布,堪称太白山奇观。
    其次是看地,也就是观地理。太白山3000米以上高峰54座,高山周遭保存有完整、清晰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在中国独一无二,全世界也难得一见,堪称古冰川遗迹博物馆。博物馆内,冰斗、槽谷、角峰、刀脊、石海、石河、石环、石裙、石柱、石塔、石佛、石猴、石熊、石骆驼、石玫瑰,姿态各异,神秘奇特,蔚为壮观。拔仙台就是一个巨大的角峰,俨然是古冰川遗迹博物馆的镇馆之宝。3000米以下中山区,山势陡峭、怪石嶙峋,悬崖峭壁、势若屏风,这就是颇具特色的太白山中山峰林景观。其地著名景点有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斗母奇峰、双狮峰、五台峰峦、三宵峰、擎天柱、八戒望月,太白山森林公园的七女峰、泼墨山、剑劈峰、铜墙铁壁、金蟾观天,黑河森林公园的药王峰、石人峰、双乳峰、象山峰、龙角峰,等等。太白山峡谷峻峭深邃、势若天门,知名峡谷如汤峪西河九九峡、红河谷十里峡、桃川五里峡、白云峡、三岔峡,尤其是黑河大峡谷,长达60公里,俗称百里大峡谷,两岸陡峭,水流湍急,曲流与直流交替,形成串珠式碧滩。太白山别有洞天,洞穴奇观也是一大亮点。拔仙绝顶千年冰洞举世无双,药王洞、观音洞、石佛洞、玉女洞、双龙洞,充满神奇传说。
    第三是看水,即水文景观。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佛爷池、三清池,6颗明珠镶嵌在高山之巅、奇峰怪石之间。高山之下,59条风景河流、峡谷、宽涧,水流跌宕起伏、蜿蜒曲折、忽急忽缓,或奔流而下,或一平如镜,间有跌水、瀑布、清潭、边潭,婀娜多姿。太白山大小瀑布40余处,一般落差10—40米,最大落差达150米。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就有三合瀑布、雪花瀑布、流云瀑布、玉皇瀑布、玉龙瀑布、古龙瀑布、潜龙瀑布、盘龙湾瀑布、圣太汉瀑布等。太白山的碧潭景观、山泉景观更是不胜枚举,特别是湑水河、褒河,及其支流碧潭成串、山泉成群。当然,太白山下的温泉景观、人工湖泊自不必说。
    第四是看灵,也就是生物、生灵。动植物是山中精灵。太白山是天然植物园,也是天然动物园。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提供的资料显示,保护区内野生植物2594种(含变种、变形),其中太白山特有植物27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1种(一级2种、二级49种)。野生动物255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一级6种、二级33种)。独叶草、红豆杉是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明星,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则是动物明星。在太白山中高山区,分布有大面积太白红杉、巴山冷松、牛皮桦、红桦原始森林。在太白山3000米以上高山,分布有低矮的灌丛草甸。太白山植被垂直分布景观显著,自下而上,分为9个林带:人工林果、栓皮栎、锐齿栎、辽东栎、红桦、牛皮桦、冷杉、太白红杉、高山灌丛。垂直分布的植被景观,其季节变化带来的季相景观更是引人入胜。
    第五是看人,即人文景观。道教文化是太白山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太白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天。然而,太白山足够大,她将各种文化流派兼容并蓄,融为一体。太白山上有周太王、周文王、姜子牙、太白金星、太乙真人、鬼谷子、伯夷、叔齐、周贲、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孙思邈、李白、韩愈、韩湘子、马丹阳、王重阳、张载、李柏,等等。南北登顶旅游线路上现有道教宫观、佛教寺庙21处,明清古建120余间,主要是蒿坪寺、观音大殿、斗母宫、文公庙、大爷海庙、太白山神祠、药王殿、药王庙、老君庙、老庙子、钟吕坪寺庙群、远门口十三宫、法王塔、关帝庙、丹阳观、黄龙寺等。现存石碑、石雕、石刻、铜铸像、木雕像、铁塔、铁碑、铁磬、铁钟、铁香炉、铁灯笼等文物3500余件。“栈道千里,通于巴蜀,使天下皆畏秦”,太白山东西两侧的褒斜古道、傥骆古道闻名中外,现在可见崖壁尚存的或方形,或圆形石孔,以及残留石梁等古道遗迹。太白山森林公园九九峡部分修复药王栈道、三国栈道,从中可也感受太白鸟道的味道。另外,还有汤峪凤泉宫、古斜峪关、三国古战场,以及诸多年久失修的寺庙遗址,从中可以感受曾经过往的那个年代。
    与自古华山一条道不同,人们可从四面八方登上太白山之巅。《太白山志》载明了登上太白山顶的6条主要线路,7条辅助路线。另外,还介绍了2条“鳌山—跑马梁—拔仙台”东西大穿越探险路线。一般游客,如果是第一次登顶太白山,最好选择汤峪河登顶路线,也就是太白山森林公园提供的旅游线路。如果是第二次登顶,可选择红河谷登顶路线,也即红河谷森林公园提供的旅游线路。如果选择从太白山南坡登顶,首选厚畛子登顶路线,即黑河森林公园提供的旅游路线;或者都督门登顶路线,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提供的旅游线路。如果对太白山生态系统感兴趣,时间又充足,可以选择当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登顶路线,也就是蒿坪登顶路线,这是由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提供的旅游线路。当然,最刺激、最具挑战意义的是鳌山—跑马梁—太白梁—拔仙台线路,即“鳌—太”探险大穿越,令无数登山爱好者心驰神往。“鳌—太”大穿越,穿越的是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不仅需要登山者一往无前的探险精神和训练有素的专业素质,更需要团队合作,并需要得到保护区的批准。
    在大秦岭中,太白山是高大、厚重、灵异、神奇、魅力无限之山。虽然我们已经进入索道缆车的时代,毕竟认识太白山需要身临其境,需要时间,需要过程。经过亲密接触,对太白山的认知必然会与日俱增。此道是:“一日太白山,只识半截脸;二日太白山,坡脚升峰巅;三日太白山,心灵强震撼;四日太白山,飘然已是仙;五日太白山,千回梦里牵。”
出处:

秦岭简史/党双忍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