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物馆概况
佛坪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旨在“探索秦岭奥秘,展示神奇内涵,领略原始神韵,关爱地球家园,人与自然共存,同谋持续发展。”博物馆位于佛坪县城,紧挨108国道,由模拟生境馆、动植物标本馆、多媒体影视厅等馆组成。中心展馆楼两层,面积为800多平方米,12块展板和一处模拟生境馆,展示着300余种动植物标本,500多幅代表秦岭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图片。
整个展室图文并茂,格局协调,陈列有全世界唯一的棕色大熊猫“丹丹”的标本,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兽类标本百余种,朱鹮、金雕、红腹锦鸡等鸟类标本200余件,两栖爬行类标本30余件,以及众多的昆虫、植物标本。同时陈列有数百幅精美的自然生态图片,建有植物花卉长廊,科研科普和自然保护专区,以及以保护秦岭大熊猫为主题的国际少儿绘画展,基本展现了秦岭地区地上自然资源的特点,是秦岭地区生物资源的缩影。
这是一座全面展示秦岭多样化的自然生态博物馆,被外界称为是“西北动物标本展览第一馆”和“自然资源的博物馆”。
(二)博物馆标本简介
首先要介绍的是镇馆之宝——棕色大熊猫“丹丹”,它像个可爱的孩童坐在博物馆门口,迎接游人。丹丹,是个永远让人们想念的宝贝。1985年3月28日,世界上首次在佛坪发现棕色大熊猫,因它毛色棕色起名丹丹,它是轰动世界的大明星。丹丹被人们发现时已奄奄一息,约13岁,送到保护区管理局后,有关人员全力投入抢救,给它吃土霉素及胃蛋白酶酸、葡萄糖果味VC,经过精心护理恢复了健康,体重增加了40公斤,毛色又光又亮,被称为“金色女郎”。2000年丹丹被癌症夺去了生命,时年28岁,在大熊猫家族中算得上高寿。为了不让丹丹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佛坪自然保护区将其做成标本放置在博物馆门口,供人们参观纪念。
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秦岭地区卫星图。秦岭在中国大陆腹地横亘东西,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上,长800多公里,是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成为我国东西承接、南北过渡、区系交错、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库”和“生物基因库”。沙盘模型立体地展示了秦岭中段佛坪自然保护区29240公顷地貌,和以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佛坪自然保护区北有周至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周至老县城省级自然保护区,西北有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有观音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西有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西南有洋县朱鹮国家自然保护区。每个保护区都是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和精华所在。多个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被分割成5块的大熊猫嬉戏地,重新连成一个整体,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在这里能够自由迁徙,有利于避免近亲繁殖,这里就真正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展馆里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和似真似幻的风景,让游客乐不可支。模拟生境中,五彩缤纷的鸟类和兽类标本各具形态:金鸡独立,血雉觅食,长嘴鹬回首凝视,纵纹腹小鸮鸟敛翅俯瞰,金雕和赤腹鹰展翅欲飞,白冠长尾雉蓦然止步。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林海中安然觅食,高大健壮的羚牛在高山草甸悠闲散步,树上毛色艳丽的金丝猴跃跃欲跳,箭刺倒竖的豪猪杀气腾腾,栩栩如生的虎、黑熊、野猪、豪猪、猪獾、花面狸、豹猫、林麝、毛冠鹿、小鹿、青羊、鼠羚、豺、白腹巨鬣等悠然自得。羚牛、大熊猫的骨架,展示着大型古老动物形体演化的奥秘。
如果说珍稀野生动物是秦岭宠儿,树木和奇花异草就是大自然的七彩霓裳。展厅里展出了独叶草、红豆杉、冷杉、太白红杉、青香树、水青树、桃儿七等500多幅色彩绚丽的图片。许多珍稀植物你会在这里得到了解。在奇花异草之间,罕见的中华虎凤蝶展翅飞舞,华丽的太阳鸟、红嘴相思鸟……它们仿佛还在自由歌唱。在展馆中,这里陈列的全国唯一的秋沙鸭标本,仿佛仍在怨诉着他们逝去的岁月。国际少儿绘画魂牵梦萦着大熊猫。
(三)多媒体影视厅
110平方米多媒体影视厅,充分利用声、光、电、机械等高科技手段,营造了仿真的自然空间,呈现出的生景,能让参观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向社会各界展示了秦岭地区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保护区拍摄的《秦岭瑰宝》《秦岭羚牛》《秦岭大熊猫野外繁殖》等10多部录像,在这里播放,使游人尽情欣赏秦岭大自然的独特魅力,有助于游人了解整个秦岭的生态资源、大自然珍稀野生植物的保护发展现状,有助于增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从而感悟到生态保护的真谛及生态保护的神圣使命。
汉中文化之旅/来文基,魏素娟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