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主宰世界的最大力量,科学界认为地球上最早的人类,一是起源于非洲坦桑尼亚距今380万年左右人类的共同祖先古猿人,从距今约20万年前后进化成现代人后,发散到世界各地;二是世界各地多中心起源说,认为世界各地的现代人是从当地更早的原始人类演化而来的。我国最早的古猿人是从颇具争议的距今110万年至170万年前的巫山人和元谋人发端的。而秦岭地区古人类是从距今120万年前汉中龙岗和距今110万年至115万年前蓝田猿人发端,至陕西洛南猿人、湖北郧县人、河南洛阳人、甘肃武山人以及甘肃大地湾新石器文化,一直到有史记载以来人类发展从没有中断过,形成源远流长的中国最丰富的人类进化衍生图。
龙岗的曙光
从坐落在汉江北岸的汉中市一伸腿,跨过汉江上的龙岗大桥到达汉江南岸南郑县地界,一座不到200米高的缓坡山岗就映入人的眼帘,半山坡上一丛古柏掩映着的古建筑格外显眼,这就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的龙岗寺旧石器遗址。
自汉江河南岸百米左右平缓的一级台地起步,厚厚的黄土地上铺就的水泥路面显得格外生硬,这对于现代人来说行走十分方便,但想想120万年前生存在这里的猿人没有皮鞋,他们光着脚板行走在黄土地里去汉江取水是多么的艰难。
据《人民日报》1992年2月10日报道:“龙岗寺旧石器在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距今绝对年代120万年以上”,是陕西最早的旧石器文化。1943年在汉水南岸的龙岗寺遗址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旧石器,还有大熊猫、剑齿象、羚羊等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伴生。1984年底,陕西省考古工作者还挖掘清理出人面壶、彩陶罐、兽头尖底瓶、船形壶等文物3000余件,并证明了7500年前龙岗寺人最早培育豆科植物。2014年5月1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又在对汉中龙岗寺古人类遗址的勘探发掘中,发现了三具人类遗骸和一件黑色陶器。经初步判断,三具遗骸下葬方式为“屈肢葬”。专家介绍,黑色陶器按照它的器形应该叫樽,是一种礼器,对研究当地巴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龙岗寺遗址位于汉中市南郑县梁山镇境内,与历史文化名城汉中隔江相望。该遗址包括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汉代墓葬群、寺院建筑和近现代革命旧址五部分。可以说是秦岭地区最全面的人类发展博物馆,也是全国罕见的比较完整的人类活动遗址,更是我国长江以北最早的人类遗址。
《水经注》载:西周末郑桓公死于犬戎,其民由原郑地(今陕西华阴市)南奔至此,故称南郑。这也说明不管是在远古还是有史以来,这里都是人类理想的投奔和生存之地。
长期生活于此的著名作家王蓬则说:“龙岗是华夏民族的根基,美曰天汉,应倍加珍惜。”
站立龙岗,汉水东去,水清鱼跃,逶迤秀美,田园环绕,山明水静,一派祥和。
蓝田的祖母
1963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在秦岭北麓,距蓝田县城西北大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发现了一块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第二年5月又在公王岭地层中发现一个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
同时,在公王岭及其附近出土了一些石器,其中,有过去一直被世界考古学家认为只有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的石英岩打制的一件手斧,最引人注目。与蓝田人共存的还有哺乳动物如大熊猫、剑齿象、剑齿虎、鬣狗、猎豹、野猪、马、巨貘、野牛、丽牛和多种鹿类化石。据考证,蓝田人生活在距今11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那时候气候温和湿润,山林里有很多动物可供人们狩猎,林间有很多干鲜野果可供人们采集食用。并且距此不远还有大荔人、洛阳人、伏羲、女娲遗迹与半坡、姜寨古人类遗址。
从秦岭以南汉江边的龙岗到秦岭以北灞水上的蓝田公王岭,两个相距约200公里的古人类遗迹及渭河北岸距今20万年的“大荔人”可以看出,我国的古人类就曾密集生存于秦岭山中,就如一把火种,一下点燃了人类文明的星星之火。
洛南人与郧县人
洛南县与蓝田县分别居于秦岭南北分流的两条流域里,而且洛河与灞河两条流域是源头对源头,都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的木岔沟村,中间仅隔秦岭主脊剑峪岭,两县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在蓝田人发现后不到10年时间里,考古工作者就又在洛南县尖角乡东河村洛河岸边一处洞穴中,发现了约100万年前的洛南猿人居住地。在20平方米的洞穴里,有多达3万件以上旧石器,并发现了洛南猿人牙齿化石。1997年,“洛南猿人”居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行榜之首。经十多个国家专家学者多年考古论证,“洛南猿人”与“蓝田猿人”同宗同源。史学家认为“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群”考古发现,“其意义不亚于兵马俑的发现”,故洛南被誉为“华夏人根之地”。经专家们认定,“洛南猿人”的牙齿化石代表的猿人属直立人范畴,这种直立人类化石目前在秦岭山区的分布,洛南是最西的一个点;在黄河流域的分布,洛南属最南的一个点。这不仅填补了东秦岭旧石器时期研究的空白,而且为研究东南亚旧石器及秦岭地区和黄河流域古人类生活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是早期人类聚落形态与南北文化交流演化的见证。
与此同时,在洛南以南仅一山之隔的丹江流域湖北郧县,1975年和1989年又先后发现了距今80万年至100万年的古人类牙齿化石与头骨化石,其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其中两具头骨化石都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简称“郧县人”,并出土了两面似手斧及石锤等石器241件。
1976年,又在相邻的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也发现了距今50万年至100万年的“郧西猿人”。
从汉中龙岗寺旧石器遗址、蓝田人到洛南人、郧县人、郧西县猿人遗址,可以推断出秦岭是中国古猿人最适宜的生存栖息地和源头,与元谋人、巫山人、北京人单独点相比,对中国人类衍生更具有重要意义。
洛阳人与世纪曙猿
此后,在苍茫的秦岭中人类开始向伊洛河流域东秦岭的河南洛阳发散。1978年前后,先后在洛阳周边的伊洛河流域发现了以北窑旧石器遗址命名的“洛阳人”、栾川县栾川乡孙家洞遗址、西工区凯旋路东端南侧、涧西区亚世广场旧石器遗址及文化遗存,这些人类遗址都在距今约20万年至3万年间。
目前,人类起源是学术上的一个热点问题,而距今20万年至3万年为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期。这对国际上关于人类在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的中心起源说产生了质疑,从而印证了另一种学说,即认为世界各地的现代人是从当地更早的原始人类演化而来的。洛阳北窑遗址及周边旧石器遗址的发现更说明了这一问题,可能会对现代人起源理论提供新的证据。
洛阳处于伊、洛、瀍、涧四河交汇之中,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早在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便停留在此长期生活。他们到林边草地猎取鹿、马,还可以在灌木丛中猎取大象、犀牛和水牛,甚至可以到水边捕捞鱼、蚌,到林中采集植物的根、茎、果等,他们过着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悠然自得。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北部的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进行考古发掘时,意外获得了与人类起源有关的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在库区北侧发现了距今4000万年的古猿化石,定名为“世纪曙猿”。发现地点位于与洛阳市新安县峪里乡相邻的山西省帝舜故里垣曲县。“世纪曙猿”和同时代江苏溧阳发现的“中华曙猿”,使不少学者提出了人类起源于中国的论断,它向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并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从世纪曙猿开始,人类又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最早的人即直立人才在黄河流域出现。在与洛阳相邻地市也发现早期直立人的文化遗存,如山西芮城县西侯度发现了早更新世晚期的人类文化遗存。
晚期直立人也被称为猿人,与洛阳相邻的南召县还发现了“南召猿人”,这种旧石器早期文化,正是人类发源多元说的一个有力证明。
在洛阳周边地区,人们还发现了大量与人类起源密切相关的哺乳动物化石。如新安县南李村乡高村南王家山腰,发现了距今约800万年属于中上新世时期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区,这与云南省禄丰县腊玛古猿化石处于同一时期;同时,在卢氏县三门岭化石区发现了距今约300万年的犀牛、虎等大型动物化石,这些正是古猿向猿人进化的前夜。卢氏县铁炉沟化石区、锄钩峪刘家岭化石区、王家坡化石区、东坪化石区、新安县仓头乡大章村化石区、嵩县张家湾化石区、后场化石区、石家坡化石区、渐水沟化石区等化石年代从二三百万年到数十万年,它们都见证了人类进化的历史。在这些化石区中还发现有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化石,有些化石区还伴有旧石器发现,在洛阳北部黄河南岸的渑池县任村和青山村也发现了距今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这些丰富的历史遗迹,更说明洛阳地区也是中国古人类发展的一元,故秦岭乃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武山人与大地湾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个距今38000年的人头骨化石在西秦岭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神秘出土,专家们将这两个人头骨化石命名为“武山人”。众所周知,天水是羲皇故里,在距今约9800年时,人文始祖伏羲和他的子民就曾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距此不远更有距今7000年至20000年左右的大地湾新石器遗址。
这些遗址的发现,印证了我国古人类以秦岭为中心开始向东西秦岭及周边发散繁衍,以至于连续出现的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文化、西安半坡文化、河南渑池县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等新石器时代一脉相承的人类发展路线图。
自此,秦岭猿人慢慢向现代人过渡,向四处发散繁衍,写下了人类文明的辉煌篇章。
华夏龙脉大秦岭/周吉灵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