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古色香

  《易经》里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记载: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太极图是河洛交汇的自然现象,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和地理形势。河洛之汇,正是秦头楚尾之地,秦岭到此终止,川原河谷的千万变化才有文明启示,才能通过自然现象触发灵感,人祖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河洛地区是文字产生的源头之一。

  河洛地区的夏商王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早期王国。在当今中国历史上,还没有比夏商王国对以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影响更大、更为重要的王国。寻找直接产生夏商王国文明的考古学文化,是实施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大量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区河南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体文化,也是河洛地区“土生土长”的考古学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纪》),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根据古环境学的研究,在距今大约8500年~3000年之间,在地球上最后一个冰期结束后,出现了世界性气候回暖,称为“全球温暖期”。1972年,我国著名学者竺可桢先生在研究中国近5000年气候变迁时就指出:“在近5000年中最初2000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份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到5℃。”当时黄河中游的河洛地区温暖湿润,洛阳皂角树遗址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古环境资料表明,距今约4000年~3600年,河洛地区降水量近1000毫米,以其疏松易耕而富含肥力的黄土、充足的日照以及全新的温暖期所带来的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湿度等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农业起源与发展的中心区域。在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粟、黍、大豆、小麦、稻等农作物籽实,证明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河洛地区已经栽培多种农作物。

  而在7800年前的西秦岭天水大地湾遗址中已经发现了粟的种子和长达3000年连续不断的人类文明的遗存。在距此不远的卦台山,传说伏羲已经在两河交汇河滩中发现了龙马负图而出的河图,并据此画卦演易。在关中蓝田也有古华胥国,有大量伏羲女娲的遗迹。

  由此不难看出西秦岭的文明伴随着全球气候冰期到来,已经沿秦岭和黄河一线一步步迁徙传播到东秦岭河洛地区,这更进一步印证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黄河乃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从此,人类文明的中心由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在西秦岭渭河与黄河的上游和西汉水上游,逐步迁移到河洛地区。河洛地区温润的气候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亦为河洛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古代文献记载夏代以丝绸为衣饰,如《管子·轻重篇》说:“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在二里头遗址里发现的麻和丝制品一般都附着在玉戈、玉刀、铜铃、铜表面。据观测,这些麻制品每平方厘米经纬线为8~10根;丝制品每平方厘米的经纬线为32~36根,最细的可织到50×50根。在二里头遗址的南部发现铜渣、熔炉碎块、陶范等青铜冶铸作坊遗物。其中在遗址东南部的冶铸作坊遗址,估计面积近万平方米。根据二里头出土铜器成分的测定数据,当时铸造的青铜器主要是铜、锡合金(铅占微量),也有铜、铅合金(锡占微量)和铜、锡、铅三元合金。

  这些说明夏代河洛地区的文化科技已经达到非常惊人的水平,既种桑采麻,耕织传家,又开矿冶铁,大兴工贸。

  居河洛中心的洛阳四周环山,地势险要。北踞邙山,南望伊阙,伊洛水横贯其中,背负邙山,东踞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南眺龙门,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处在东秦岭的三山拱卫之中的洛阳,江河淮汉环绕四周,犹如东汉班固《东都赋》所描述的:“被昆仑之洪流,据伊洛之双川。挟成皋之严阴,扶二崤之崇山。”在当时人们所知道的地理概念中,洛阳地处崤(崤山)函(函谷关)古道,为东西之中;位黄河、淮河之间的交通要冲,居南北之中。夏人北过黄河可到河北平原和唐尧汾河谷地发展,南经伊阙、轩辕关可下南阳以致三苗、江汉平原,西过崤山、函谷关可通后稷关中盆地和甘青地区,东出虎牢关可抵东夷江淮平原乃至太湖流域。洛阳居中央而应四方,可谓“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刘熙注:“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正因为此,《史记·封神书》载:洛阳作为王朝理想的建都之地,夏代为之都,商、周袭之,以至于“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源头看,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从夏王朝以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自夏代开始,河洛文化长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京都文化、王畿文化,是我国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泉与主脉。

  曹植在《洛神赋》中,借宓妃之容,赞河洛之美,留下了千秋佳话。如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已经成为河洛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和名片,正在散发着郁郁馨香和诱人的魅力。

出处:

华夏龙脉大秦岭/周吉灵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