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东西秦岭与南北秦岭交汇之处,祖屋背靠着秦岭南麓的一座山峦,面对着奔流不息的嘉陵江,举目四望,山延绵青翠,一山高过一山,层层叠叠,雄伟而壮观;水流若丝,一缕缠着一缕,奔涌东去,汇成滔滔江河。
幼时,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连绵不断的秦岭,最美好的印象就是从秦岭流出的嘉陵江。因为,童年的吃穿用度全靠这沟坡山岭所产,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这河流中嬉戏浪荡。自打记事起一有机会,就沿着一条条山岭由近及远地攀爬,总想爬上山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弄清这山脉的走向;有时沿着溪流河谷,披荆斩棘去摸索,去找寻水的源头,总想弄清水源自何方。如今不管工作再忙,哪怕日子再紧,都要挤出时间,缘山穿谷从没间断,前后百余次;白天与万物生灵对话、同山水古韵唱和,夜间伴随《陕西百部历史文化丛书》《甘肃史话》和各县史志进入梦乡,至不惑之年,终于走遍了秦岭的山山水水,领悟了秦岭深邃的心灵。
山有魂魄,地有尺广,水有流香,人自禀赋,万物生灵皆有其所。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这一脉山水的历史文化与自然奥妙,2010年我在陕西省作家协会的支持下创办了涵盖秦岭五省的《秦岭印象》文学刊物,聚起了挚爱大秦岭的一批专家学者、文朋挚友,结识了一些为大美秦岭奉献的仁人志士。同时,也加深了对秦岭的认识和了解,扩充了我的胸襟,与他们同行,过昆仑达帕米尔高原的国境线上,随陕西省作家协会采风团越过俄罗斯大地,直抵阿尔卑斯山巅,引颈回望亚欧大陆走来的苍山翠岭,俯视大西洋的风花雪月,终于写下了《华夏龙脉大秦岭》这些粗糙的文字,总想呵护好这一华夏龙脉、文化圣山、人类最美家园,让秦岭走向世界,让秦岭走进更多炎黄子孙的心中,使中华父亲山与母亲河更加雄伟壮美。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著名评论家、著名作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的大力支持;中国历史文化学者叶舒宪老师还给予了指点;陕西省作家协会始终予以积极支持和帮助,主席贾平凹专门题写了书名;秦岭文化首创者王若冰老师专门为之写序;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院院长王维亚还给予了指导;陕西旅游出版社副总编韩玲、编辑部主任王建建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编辑,使我倍感欣慰。与此同时,书中还参考引用了一些秦岭研究者的成果及文友们的相关作品,在此,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愿他们的良言挚语和付出,伴随着这本《华夏龙脉大秦岭》,一起为秦岭树碑喝彩。
华夏龙脉大秦岭/周吉灵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