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灵是一个有实力,有才华,有潜质的青年作家。他的散文集《华夏龙脉大秦岭》,收集了他的一部分游记散文和历史考据。这些作品都是他足迹所到之处的情感记录,真实、真切、自然、明快。语言丰富、流畅、准确。思想表达清晰、顺达、简洁。读他的散文,我为他的文史知识所感动。知识性在情感的浇灌下开出了芳香扑鼻的审美之花。一部《华夏龙脉大秦岭》,可以看出周吉灵是一个求知欲望很高的作家,是一个不甘在秦岭大山中寂寞沉沦的青年,是一个在散文领域中有自己创作个性的自觉追求者。《华夏龙脉大秦岭》是一个行者无疆的精神追求者的心路历程。它宽阔、浑厚、苍郁、丰茂、朴厚。在自然的欣赏中显示人性的情感色彩,在山水的风光中折射出历史的律动。
《华夏龙脉大秦岭》和之前的《给力西部》可以证明,周吉灵的作品是陕西省中青年作家创作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他属于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勤奋的、优秀的作家。
他主办的《秦岭印象》,是他文化个性形象的纸质媒体对象化。一个秦岭腹地的青年,把一份内刊从山区转到大城市西安,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的辛酸和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有许多功夫是在“诗”外的。也许有一些人不理解他花在“诗”外功夫上的心智和心血,汗水和辛劳,忍辱和负重。但他终于使《秦岭印象》文学双月刊落脚在国际化的大都市——古城西安。
《秦岭印象》印刷精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中的许多文章和作品,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秦岭印象》与陕西省作家协会合作,是一种“凤凰栖梧桐”的文化合作形式。它有办好的前景。
我有两个祝愿:一个祝愿,愿周吉灵个人的文学创作再向前跨进一大步。目前,他的《给力西部》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我希望他在散文意蕴和审美营造中,再推敲,再探讨,再摸索,再磨砺。意蕴,是一种“境”在“象”外的艺术审美的哲学表达,它是一种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弦外之音、景外之景,用象表现、用情塑境的一种艺术表达。在此基础上,我希望他在散文语言的锤炼方面向前再跨进一步。散文的语言,要轻松、散漫、闲适、携情带韵。
第二个祝愿,就是把《秦岭印象》办成、办好、办得长久不衰,办得生机勃勃,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走向社会的各个阶层、各行各业、各个角落。目前的形象和面貌已经很不错了。在这里,我是站在理想的角度,希望它能“百尺竿头再跃一步”。对刊物栏目的设计可以再推敲,一定要新颖,贴切,准确,有读者群。例如:秦岭作家,秦岭山水,秦岭论坛,秦岭寻径,秦岭花木;要有一个作者队伍支撑,有原创稿。面对秦岭山水,要思考人与自然关系;也要结合中华传统审美精神进行思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自然恬逸闲适的田园牧歌式的文化。这种民族文化的审美特征在人类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非常重大。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思考这个刊物的定性、定位。
这两个祝愿是为了一个人,一个刊物,是针对这个人办的这个刊物而言的。这个人的修养、气度、胸怀、文化历练,决定了这个刊物的面貌、内容和形式。
(常智奇为著名评论家、原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院院长)
华夏龙脉大秦岭/周吉灵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