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玠
作者: 《秦岭四库全书》编写组
吴玠(1093-1139),字晋卿,兴国州废水兴(今湖北阳新)人,南宋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扶使。由于长期鞍马之劳,病卒于防地仙人关,年仅47岁。
吴玠性格沉毅,知晓兵法,善于骑射。靖康初年,西夏犯边,吴玠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晋升为第二副将,在军中初露锋芒。建炎初,凭借战功多次升迁至泾原路副总管。
1128年,金兵西路军出大庆关(今陕西大荔县东),进犯陕西,直趋泾原。吴玠受陕西制置史曲端之命率军迎击,一举击退金兵于秦岭之青溪岭,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吴玠因此被任命为统制。
1130年秋,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江淮形势异常紧张,张浚为牵制金军,集结熙河路经略使刘锡、秦凤路经略使孙偓、泾原路经略使刘琦、环庆路经略使赵哲以及统制吴玠等“五路一师”于陕西富平,令刘锡为统帅,与入陕金军决战。吴玠、刘琦身先士卒,奋勇冲杀。但因诸将意见不合,使吴玠、刘琦腹背受敌而败阵。
富平之战后,吴玠受命为都统制,退至凤翔地区,与弟璘扼守秦岭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和尚原位于宝鸡西南20千米处,是从渭水流域越秦岭进入汉中地区的重要关口之一,在大散关之东,属川陕之首要门户,其地势之险要与大散关不相上下。吴玠、吴璘奉张浚之命,收集几千散兵,担任保卫和尚原的任务。
1131年5月,金军分两路进攻和尚原,吴玠利用有利地形,与金军展开激战。因路多狭隘、怪石壁立,金军骑兵寸步难行。宋军在吴玠统领下英勇善战,大败金将乌鲁、折合所率金军。这次战役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
金统治者不甘失败,元帅兀术亲自出马,纠集各地兵力10余万,架设浮桥,跨过渭水,从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与吴玠所部宋军夹涧对峙,准备与宋军决战。10月,金军对扼守和尚原的宋军发起攻击。
吴玠命诸将选硬弓强弩与战,分番迭射,金军不利,丢弃武器退却。吴玠乘机派奇军从小道绕至敌后,阻断金军运粮通道,使金军陷入困境,金兀术夺路逃遁。吴玠派弟吴璘引骑兵3000设伏于原北的神岔沟。金军因粮道被袭,退军至神岔沟,遭吴璘军夜袭,金兀术身中流矢,仅以身免。
和尚原一战,俘获金军头目300余人,甲士800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宋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军主力,扭转了富平战败的局势。《宋史·吴玠传》记载:“玠在原上,凤翔民感其遗惠。相与夜输刍粟助之。玠偿以银帛,民益喜,输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杀之,且令保伍连坐,民冒禁如故,数年然后止。”
1132年,金将撒离喝派军自商州入侵,威胁秦岭南麓之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牵制吴玠,自率主力抄小道涉险东来,进袭金州(今陕西安康)。宋军因防御不力,金州失守,金军乘胜进逼汉中。情急之下,吴玠奉命领兵自河池出发,连夜奔袭300里,至饶风关投入战斗。吴玠亲自指挥宋军,弓弩、大石兼用,坚持六昼夜,固守关隘。后因金将以重金召募死士5000人,环绕关后,轻兵夜袭,使宋军腹背受敌,吴玠不得已退保西县,后又与刘子羽在三泉会合,助其固守三泉。在此期间,吴玠多次用游骑袭扰金营,金军因远离后方,饷运不济,只得退兵。吴玠因功勋卓著,封检校少保。
1134年秋,金帅兀术与大将撒离喝再次率师10万长驱南下。吴玠命弟吴璘放弃和尚原,退守仙人关,并于关右置寨扎营,分守要隘,互为犄角。由于宋军拒险死守,金兵始终不能破关。金军连年累战,反损兵折将,于是退至凤翔。吴氏兄弟因屡胜金军,声威大震,名扬陇蜀。朝廷诏授吴玠为检校少师、川陕宣抚副使,皇家马德里吴璘为定国军承宣使。
仙人关之战,再次粉碎了金军由陕窥蜀的企图,给金军以沉重打击,迫使金军改主动进攻为防守。吴玠相继收复凤州、秦州、陇州三地,川陕形势最终稳定。
吴玠尽其毕生精力,长期扼守秦凤要塞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深得陇蜀民众的拥戴。1139年,守高宗因吴玠功高,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抚使。由于长期鞍马之劳,损害了健康,吴玠病卒于防地仙人关,年仅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出处:秦岭四库全书.智库:文明春秋/陈正奇主编.--西安:西安出版社,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