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是东汉文学家、史学家。东汉建武八年(32),出生于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的一个书香著史之家,字孟坚。班固治学不拘于章句,积二十余年心血撰写《汉书》。史称:专笃志于儒学,以著述为业。为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立志著史书
据史书记载,班固的父亲班彪,是一位史学家,继《史记》之后,撰著有《后传》65篇。班固幼年聪颖,能文善赋。早年在洛阳太学读书。建武三十年(54),班彪去世。班固返乡居忧,并继承了父志,也从事起著史的事业。班彪去世后,家庭重担就落在了作为长子的班固肩上,赡养老母,帮扶妹妹班昭和弟弟班超。生活的重担,并没有消磨班固立志著史书的意志。班固开始整理班彪留下的手稿,撰写《汉书》。
明帝永平五年(62),是班固著史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是年,班固撰写史书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不幸被人告发说私改国史,被投入大狱。弟弟班超为替哥哥申冤,冒死上书汉明帝,班固才得以解罪。此事,使明帝知道了班固著史的事迹与行为,也十分赏识班固的才学,遂征召为兰台令史,职掌文书奏章。为班固继续著史大业创造了机会。
班固任兰台令史没有多久,又转迁为郎官,任典校秘书。奉诏继续完成父亲所著之书,班固在其父班彪65篇的基础上,另成体系,再加组织,前后历时20余年,至汉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修成《汉书》。由于班固才能出众,汉章帝为政时,多次被召入宫侍读,并随驾出巡。班固也常奉命发表一些对朝廷大事的意见和见解,并与公卿大臣一起讨论商议。
和帝永元元年(89)班固以中护军身份,随大将军窦宪远征匈奴,随行参预谋议。此后几年,班固都在窦宪幕中,二人关系亲密。窦宪大败北单于后,班固还撰写了著名的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铭文,刻石记功而还。后窦宪在政治争斗中失败自杀,班固也因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班固生前所撰《汉书》中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完成,分由妹妹班昭和马续撰写。《汉书》共100卷,详尽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至平帝、王莽前后约230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也是史传文学的名著。
创设《汉书》十志
班固的《汉书》是经过了潜心积思而完成的历史名著,由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体例基本上继承《史记》而略有变更,改《史记》中的《书》为《志》,创《食货志》、《艺文志》、设《地理志》、《刑法志》等志。
在《汉书》的《表》、《志》中,班固有不少的创建,总结了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成果,创立了《古今人表》,反映了当时社会士人对古今人物的看法和评价。最体现《汉书》详赡的是班固创设的十志。《艺文志》详细著录了西汉末年皇家的藏书情况,且综述了各学术流派源流及特征。《食货志》是对有汉一代农业、农政、货币和财政的记述。《刑法志》展现了军制及刑法的历史变化。《地理志》当属班固所创十志中最有特色的一章,不仅开创了正史地理志的先河,也是第一篇以“地理”二字命名的地理文献。为后代正史开创了一个新的门类,为后人保留了大量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
《地理志》记载有153个重要山岳和139处工矿物产位置分布情况;有屯田的记录;有水利渠道的建设;有各郡国及首都长安、少数重要郡国治所及县的户数和人口数统计资料113个,是我国最早的人口分布记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人口统计资料。书中记有陵邑、祖宗庙、神祠的分布;记有古国、古城及其他古迹;记有重要的关、塞、亭、障的分布以及交通塞外道路的内容等。
《地理志》开创了政区地理志的体例,以疆域政区为框架,将西汉一代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分系于相关的政区之下。《地理志》也开沿革地理之始。从中注重地理沿革的做法和模式被以后的正史地理志、全国地理总志和大量的地方志所沿用,使后世的沿革地理著作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部分。
创设人物传记
班固倾20多年心血著作的汉书,废《史记》的《世家》并入《列传》,所撰成的七十《列传》是全书的主要部分,除了记载匈奴、西域等的历史外,主要叙述了西汉一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经学家、隐士、说客、游侠、酷吏、商人等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类型人物的活动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最著名的《苏武传》塑造了苏武出使匈奴18年,在艰苦卓绝的情况下,刚强不屈、视死如归,保持民族气节的形象,所述人物鲜明生动,事迹感人至深。尤其是苏武归汉,李陵送别的场景写的是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摧人泪下。李陵把酒当歌:经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把恩兮将安归!这样的描述既富有文学色彩,也是一曲专制社会无耐的悲歌。
《朱买臣传》刻画了一个士人在贫贱与富贵两个不同处境下的精神状态。所记载的人物传记绘声绘色、形象鲜明,可与《史记》媲美。文章内容叙事周详,结构严密,语言典雅繁富,富于文采,对后世传记文学的影响很大。
辞赋经学大家
班固还是一位善作辞赋的文学家。有《两都赋》、《幽通赋》等。以《两都赋》最著名。两都指汉代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文中用西都宾与东都主人对话的形式,对东汉新建都城的问题进行了辩论。从西都宾口中,条分缕析地阐述了汉建都长安的功业,记载了形胜、建都、城市、近郊等情况,对宫室的壮丽、离宫园囿、田猎水嬉都尽情描写。
以东都赋作为全文的主要内容,东都主人阐述建都洛阳的理由,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称赞了建都洛阳的时代性和正确性,反映了东汉初期繁荣昌盛之景象。
《两都赋》在结构风格上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开拓了散体大赋的新题材。另有《答宾戏》、《幽通赋》皆为述志之作,文辞丰足,多拟他人,但仍不失其风。《咏史诗》是写汉文帝时缇萦救父的叙事诗,也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之一。
另外著名的《白虎通义》也是班固留给后人的一部研究中国经学历史发展的重要著作。建初四年(79),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名儒讨论五经异同,并亲自裁决。其目的是广泛动员今古经文学派的力量,促进儒家思想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加强儒家思想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记录编纂整理成《白虎通义》,又名《白虎通德论》或《白虎通》,流传下来。
永元四年(92)班固去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典引、诗赋、铭、颂等众多的文学作品,是汉晋魏六朝骈体文的先声。范晔撰《后汉书》时尚存41篇,现在除《后汉书》中保留的3篇外,大多散失。《隋书·经籍志》著录《班固集》17卷,已佚。明人辑有《班兰台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收录了班固的辞赋杂著。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
人物中国.两汉魏晋南北朝/《人物中国》编委会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