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

  张仪,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谋略家。魏惠王时前往秦国,秦惠文君以为客卿,后为秦相。往来齐、楚、魏十几年,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影响巨大。所创“事一强以攻众弱”的连横战略,成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
 
  早年落魄
  张仪是魏国人,早年穷困潦倒,于是师从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学成之后,他就开始物色主人,到诸侯王的门下做门客。一次,他陪同楚国的令尹喝酒,席间令尹丢失了一块玉,令尹的门客觉得张仪很穷,品行一定恶劣,认为是他偷了玉,于是将他拘捕并严刑拷打。但张仪始终没有承认,令尹只得释放了他并把他逐出门外。回家后,张仪的妻子很替他委屈,埋怨他说:“你要是不读书,不去谋官,老老实实在家种田,也不会有今日之辱啊。”可张仪却张开嘴给妻子看:“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很诧异,说:“在啊。”张仪笑着说:“在就好。只要有舌头在,还愁没有出头之日?”
 
  设计破解六国联盟
  公元前329年,张仪见到了秦惠王。秦惠王见张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立刻拜为客卿,参与谋划军国大事。
  当时韩、楚、魏、齐、燕、赵六国正结成同盟关系欲合纵抗秦,而秦国则谋划拆散其朕盟,于是张仪提出了一条总的战略方针:把占领魏国的城邑退还他几座,让魏国感激秦王;把秦王女儿许配给燕国太子,与燕国结成联姻关系,这样,我们秦国就不再孤立了。然后交替使用进攻与政治怀柔两手策略,集中力量打击近邻魏、韩两国。
  秦惠王觉得言之有理,便依张仪计策行事,主动将占焦、曲沃二地归还于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谋求和好。而魏国则慑于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又感谢秦国归还土地,使人通好,遂将上郡、少梁15县(今陕西东北部)献给了秦国。秦国全部占有河西之地,在战略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张仪此举,使秦国既多得了别国土地,又落了个睦邻友好的美名。同年,秦设置相国之职,张仪成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相国的人。
  公元前323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韩、魏、赵、燕、中山等国共同称王的运动,即所谓“五国相王”。依靠互相结盟以对抗秦、齐、楚。当年,楚国派兵在襄陵打败魏国,夺取魏国八个邑。张仪见有机可乘,便主动卸去相国之职,暗地前去魏国活动,意在拆散关东诸侯的合纵计划。而魏惠王则把他视为扭转乾坤的救星,拜他为魏相。张仪凭借自己巧舌利口,直说得魏惠王真伪难辨,犹豫不决。如此数年,魏国对外方针一直举棋不定。这就为秦国的发展及其分头打击关东诸侯争取了时间。
  周慎靓王二年(前319),魏国驱逐张仪,改拜公孙衍为相。公元前318年,公孙衍联合赵、韩、齐、燕、楚合纵抗秦,结果函谷关一战,秦军大败联军。然后,秦国派樗里疾率兵攻打魏、韩、赵三国,大败联军于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俘虏韩将军申差,斩首八万,“五国伐秦”之举以失败而告终。
 
  破解齐、楚联盟
  当时,除秦国以外,齐、楚两国也是大国。为了防患于秦国的吞并,齐、楚两国缔结了共同抗秦的盟约。显而易见,拆散这个同盟是秦国的当务之急。为此张仪又故技重演,建议秦王免掉自己的相国,于公元前313年跑到了楚国。
  张仪一来到楚国,用重财厚礼收买靳尚,使他感恩于己。靳尚受人之物,自然乐意效劳,极尽溢美之辞向楚怀王推荐了张仪。楚怀王听说张仪声名,特地把他安置在高级馆舍。张仪摇动三寸不烂之舌,挑拨楚国与齐国的关系。在楚怀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张仪于是说:“其实,秦王最恨的是齐王。大王如果能废除和齐王的盟约,我愿请秦王将商于之地六百里献给楚国,并使秦女做大王之妾。秦、楚结为兄弟之国,可谓一举而三利俱全。”昏庸贪婪的楚怀王一听此言,当即派将军逢丑父随张仪至秦,讨取土地。可张仪回到秦国后,假装失足坠车,一直不露面。
  这时候,楚怀王因没有讨回土地怒不可遏,遂命大将屈丐率精兵十万,向秦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进攻。公元前312年,楚、秦两国交战于丹阳,而齐国从侧翼向楚国发动猛攻。结果楚国腹背受敌,死伤八万余人,楚将屈丐被俘(一说被杀)。秦国还趁机夺取了丹阳、汉中等地。怀王且羞且恼,又举倾国之师,复战于兰田,结果又遭败绩。此时,韩、魏两国也趁火打劫,南袭楚国。楚国连遭重创,已无力再战,只好以割让两个城邑为妥协条件,忍气吞声地与秦国讲和。令秦王忧心忡忡的齐楚联盟,只凭张仪一人出使楚国一趟,就使其土崩瓦解,秦国还趁机夺取了大量楚国的土地。
 
  避祸于魏
  公元前311年,当张仪游说东方诸国大功告成,欣然返秦时,秦惠王去世,武王继位。张仪一回到秦都咸阳,便成了众矢之的。张仪的处境岌岌可危。张仪看出秦国已不宜久留,如不知难而退,迟早要招致杀身之祸。于是他陡生一计,说服秦武王让他到魏国去。目的是让仇恨张仪的齐国攻打魏国,以便使秦国乘乱而成就霸业。
  秦武王立即表示赞同,并且出动了30辆兵车,隆重地送张仪去了魏国。
  张仪一到魏国,齐国果然兴师伐魏。魏襄王惊恐不安,觉得因张仪而使魏国无端受害,实在不值得,有意让张仪离魏归秦。而张仪早已派出了家臣冯喜,让他先赴楚国。待齐国对魏发兵的时候,冯喜已经以楚国使臣的身份出现在了齐王的面前。冯喜对齐王说:“据我所知,大王甚恨张仪。但是,大王因为他在魏国就攻打魏国,这恐怕反倒救了张仪。”齐王忙问其故。冯喜便把张仪与秦王所定之计和盘托出,齐王觉得言之有理,于是罢兵而去。
  魏王忽然听说齐国偃旗息鼓,不胜惊喜,对张仪越发宠信百倍,甚至还让他担任了相国。然而,张仪任魏相仅一年,便于公元前310年死于魏国。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张仪

 

出处:

人物中国. 远古至秦/《人物中国》编委会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