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武关、秦楚长城、烽火台

责任者: 陈君铎


    秦楚争霸天下时间之长,战争的频繁远非一个两个事件所能表现的。如今千百年过去,战争的遗迹还历历在目。在武关以东的四条岭上还依稀可见当地人叫“秦楚分界墙”的遗址。这个分界墙就是当年秦楚长期交战的历史见证。分界墙蜿蜒几座山头,至今还有3.5公里状若鸡冠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所谓分界墙,实际上就是长城,不过因地取材,用石块砌成而已。其南端还可见到一高一低两座烽火台。一个地方设两座烽火台,正说明此地报警的重要性。《康熙续修商州志》记载,与此台相联系的是无数个烽火台组成的报警线。由东向西顺序是武关新开岭、寺底铺北、铁峪铺西桃花铺东、资峪铺东、龙驹寨东、龙驹寨西、老君店东、商洛镇南、棣花铺南、夜村铺南、白杨店东、张村铺北、府君庙东、爬楼山北、说法洞铺后寨、白土岭、胭脂关、邵家岭、仙人沟、仙人铺北、段家山北、麻涧小沟岭街后、干沟岭、崔家岭、泥峪口、新开岭、洪门河口、大商塬、小南沟岭、苏家南台、秦岭铺东、秦岭铺西北山、郭家店南、韩文公庙、牧护关铺南山,直向当时秦都所在的关中。可以想象,当武关外的楚国一有动静,这些连成线的烽火台将是处处冒烟,烽火成线,一直向秦国心腹关中报警,其反应速度是多么的迅速。
    武关这个战国时秦国所建的的关城,也是秦国向南耀武扬威的军事象征,初名叫武胜关。它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都多次出现在紧要关头,史称它的形象为武关雄风。它同秦楚长城、烽火台组成了完整的战国文化风景线。成为历史赠给商洛人民的丰厚遗产。如能站在武关城头、秦楚长城、烽火台上,领略历史,则战国风云尽收眼底。无怪在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毛泽东书法作品中,就有《再宿武关》(唐李涉诗,图见28页)一作。足见武关在伟人心目中印象之重!
    注:照片,察楚长城(当地名为秦楚分界墙)摄影郝臣杰(1999年6月摄)。

出处:商洛史话/陈君铎.—商洛:商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