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淝水之战”前的孝义湾古城

责任者: 陈君铎

    桓温三次北伐,其第二次即公元356年打败了西晋姚襄,取得了重大胜利,占领了西晋国都洛阳。他建议穆帝由建康还都洛阳。可是穆帝安于江南的享受,没有听取桓温的建议,丧失了机会。这中间前秦不断强大。前秦王苻坚先后灭掉了胡人建立的一批小国,占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的广大地区。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八月,苻坚违背了谋士王猛不要与东晋打仗的遗嘱,征九十万大军,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东晋以八万水军败苻坚于淝水。苻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逃至淮北,一路收集散兵败卒十余万人,经洛阳于同年十二月遁还长安。从此一蹶不振。
    东晋当时同前秦对比起来属于弱国,可是弱国能够战胜强大的前秦,从东晋太守在商洛的备战就可反映出原因来。
    淝水之战前18年,也就是兴宁末年(公元365年),《商州志》上记载了一条关于“故城”的信息。“晋兴宁(东晋年号)末,东晋王糜之改筑”。改筑是原有一城,或因残破,或因不合需要,在原有的城上加固或改变建设之举。说明基础是原有的,加固是备战动作。《康熙续修商州志》对这座故城的地形描述是“濒丹水之阴,系兴宁末上洛太守王糜之改筑。城北半据水中。左右夹溪,春夏水涨,望若孤舟”。丹水流域古城很多,但“濒丹水之阴”者,唯有孝义湾古城和紫荊城两处。这两处古城中,符合“城北半据水中,左右夹溪,春夏水涨,望若孤舟”者,唯孝义湾古城一处。看来东晋上洛太守王糜之改筑的城池,是孝义湾古城无疑了。
    观孝义湾古城,正处在丹江河谷的商山路咽喉地带。其地两边山锁,中有一城,易守难攻。真正是一处关卡。其地在汉代就是兵来将往的古战场。虽然前秦发起淝水之战,没有选中商山路,但可以发现东晋在商山路提前作了防备,他的防守是严密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弱国虽小,但只要密切配合,战胜大国是有可能的。

出处:商洛史话/陈君铎.—商洛:商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