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
责任者: 刘歌
青木川果然是名不虚传,几可算得是宁西山地中一颗奇异的明珠。从战略上看,北靠大山,物产非常丰饶,北望甘南,南通四川,据说距时下的旅游胜地九寨沟,只有200余公里路程。纵横百里之内,又是七十二道脚不干的深沟小河,极易封锁割据。从小的一面看,与其他地方也是大异其趣。首先是它的开阔。这里是一个相当开阔平坦的川道,全是良田美地,盛产稻米,主川道向几条沟里投射,又有了几条较小的川道,附近山间又有几个大坝子,均是物产丰饶的地利。川道周围大山都远,有一些山丘外形浑圆,前后错落,大多植以柏树和松树,黑漆漆的。川道中间奔流着一道河水,两边筑有河堤,沿河堤一字儿修筑的民居,从一架木拱桥上走过去,进入民居里去,原来是一条很长的街道。这大概算得上是宁西地面最具规模、也最漂亮的街道了。街道仍保留着魏辅唐时代的格局,两面都是门面,木板的墙壁,皆是两层楼房,门楼口挂着缝纫、饭店、录像放映室等招牌,令人想起电影里那些武打场面的背景。就是在这里,一代匪首魏辅唐,曾经招兵买马,打家劫舍,叱咤风云几十年,建立起一个类似封建王朝、名闻三省的土匪王国。
魏辅唐,原名魏元贵,祖居青木川魏家坝,弟兄三人,魏辅唐排行老三,祖上并不是当地的名门富户,也说不上有权有势,其父除种庄稼外,还挑着油担在街上卖油以维持生计。魏辅唐自幼不喜读书,最爱玩枪弄棒,只念过两三年书,结识一伙无赖子弟,成天在茶坊酒肆、赌场上鬼混。稍长,和老二一起加入团防,在名为“团总”实为匪首的魏征先手下背枪办事。后来,一个当了排长,一个当上管带,两弟兄内当家外管事,广结党羽,形成了强大的势力集团。1926年腊月,魏乘机发难,借别人的手枪杀“团总”爬上团总宝座,从此扩充势力,诛杀异己,招兵买马,广置田产。出则高头大马,侍从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入则妻妾成群,平素有专人为其讲解治世方略,言必子曰诗云。外拒民国政府于崇山峻岭之外,苛捐杂税不入;内纳广坪、阳平关乃至临近的甘肃、四川等地众股匪首为一统,立法度,办学堂,修道路,建桥梁,处讼断狱,生杀予夺,称霸陕甘川之间广大地区,人称“土皇帝”。
据说魏辅唐中等身材,体态微胖,长得膀圆腰粗,紧扎结实,惯常穿一身黄呢军装,外罩黑麂皮大衣,腰系一条宽皮带,登一双黑牛皮长统带刺的马靴,大胖脸,隆椎鼻,一对门牙外露,两边镶有金牙,眼深眉长,看起人来虎视鹰顾,冷光射人,两眉间一条直线肉纹,恰是“银针破印”之相。魏辅唐当年并不住在街上,最初住在老家魏家坝,夺取统治权后,认为前有沈赵两大姓,后有瞿罗两望族,腹背受敌,即在大女人罗家所在的水槽沟选了一个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势,修了一座两院相连的高楼,四面高厚的土墙上布满了枪眼,门口建有碉堡,屋后竖有岗楼,楼下设有土牢,专人饲养着一批猎犬和一匹黑骡子。春冬季节带上团丁,或乘骑,或步行,往来驰骋于高冈茂林之间,既是打猎,也是练兵。每到逢场,即骑上黑骡子,前呼后拥,上街理事,百姓一听见骡铃声,即知是“团长”来了。团长一般在下街口关帝庙内升堂理事,相当于法庭,曾经在那里枪毙过许多人,也处理一般的民事纠纷。街外大山脚下还有一座三院三层楼的高大洋房,街道有十多间的门面房,连同各处土地上的庄户院落,统共有二百多间房子。在那座远近闻名的大洋房内,牌匾四挂,金字闪光。根据魏辅唐自立石缸记载,此房1944年前后建成,在当时整个宁强县境内,都属最讲究的建筑。魏辅唐后期交往广泛,应酬频繁,凡是接待官府人员,外地来宾,洋房和街上的“辅友社”就成了招待住宿的重要地方。屋宇各处所悬匾额,均系数十年间来宾赠送,计有匾额:“国栋家干”、“履道宗仁”、“复兴之声”、“望重乡里”、“崇文尚武”、“功在桑邦”;诗联:“唐虞之世斯为盛,凤凰在乡有好音”、“忠厚留有余步地,和平无限养天机”、“爱国常起早,居家夜眠迟”、“深院风和,燕雀相贺;高斋日丽,麟凤时来”;七绝:“山外青山楼外楼,行人往复任勾留;那管中日战争事,闲居乐土度春秋。”除此,在魏辅唐自制的两口大石缸上,其一前刻:“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上堂问起居,父母兄弟不蹙咨,帝力于我何有哉。”另刻:“鱼龙变化;鸟语花香。”又刻:“洋洋乎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屋内陈设齐全,特意在重庆购置了新式家具,计有沙发、藤椅、窗帘、悬帐、穿衣镜,与雕梁画栋相辉映,更显得金碧辉煌。每遇宴客请酒,招待来宾,都是山珍海味,飞壶引觞,满座喧阗,侍从进出,门庭若市。吃喝完毕,即打麻将消遣,或叫来打花鼓的,拉弦独唱的,尽情寻欢取乐。
魏辅唐于1941年开始修建一所学校,地点选在后街的高冈上,规模宏大,工程艰巨,后来又办成私立辅仁中学。此外自统治边地以来,东至广坪河,西至秦家垭,历年都要发动民工将道路整修一次,遇水要搭桥,逢山要开路,同时在路边植树,也砍开近旁密林大树,使其展豁明亮,最危险的悬崖深沟阎王砭、望乡台,也因此开拓一过,方便行人。还修过济川桥等三座石拱桥,最大的济川桥横跨青木川河,三柱四孔,长十余丈,两旁还带有石栏,“济川桥”三个大字匀称地摆在桥墩间,至今尚完好无损。辅仁中学成立于1947年,建成之日,在青木川街上举办了提灯会,街上来了好多骑马坐滑竿的人,有的送金字大匾,有的送巨幅贺联,或赐旌旗锦标,成千上万的人,住满了青木川的街前街后楼上楼下。文县县长送匾:“厦庇群英”,陕西省府有人送来:“乐育英才”。还有联道:“天上麒麟原有种,门前桃李自成荫。”校舍建筑为一长方形,正厅五间两层楼,两旁各有三座教室,校门是一笔架式的高大砖墙,周围筑起高大围墙,形成一个长方形的院落,院落正中,又建起一座宏伟的大礼堂,廊外有十根砖砌方柱环绕,礼堂内有舞台,专供开会演戏,两边有联曰:“英才萃一堂,振翼培成鸿鹄志;广厦连三省,和声如听凤凰鸣。”另一门有联曰:“文德治中华,初基先兆文明象;武功平外侮,远略应将武备修。”正厅上的明柱和大礼堂的抬梁都是百年古树,高达数丈,粗可数围,浑圆端正,可见全是从深山老林几十个人抬回。现在这里仍然是学校,不过已改名“青木川中学”。
1949年底解放军兵临广坪,在地下党动员感召下,魏辅唐自感日暮途穷,率众缴械投诚,随后被镇压,从此结束了宁西政令不至、自古盗匪蜂起的年代,但这无疑是边地的一段真实历史,只可惜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不能好好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当晚我没有住在街上的任何一家旅店,却住进了魏辅唐孤零零坐落在大山脚下的大洋房——那座洋房现在是青木川乡政府所在地。据说我住的那个房间,正是魏辅唐的一个小老婆当年的卧室。热心的女干部向我指点:一门内是手枪班,二门内是高参幕僚居住,有客厅、餐厅等,三门内的大院,楼上为丫环、长工住宿,楼下东西两面厢房皆为魏辅唐大小女人住室,上房三间正屋住魏本人,靠左后部的大院为厨房班。穿过这个大院,出一后门,有一眼深井,水源旺盛,水色清冽。由于整整一个下午的长途跋涉,又由于天黑以后的广泛观光浏览已感疲乏。在电影院又随某干部喝了一小碗甘美醇厚的枸杞子酒,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沉沉地醉了。依稀记得电影散场,跟着同伴高一脚低一脚回房,也不漱洗,就倒在床上睡着了。
当夜无梦。次日凌晨醒来,万籁俱寂,一轮圆月照进百叶窗,在床前洒下一片清冷的银光,头脑却格外清醒。
【作者简介】
刘歌,原名刘树之,1956年生,陕西洋县人。现为汉中市文联干部。出版有诗集《愤怒》和散文集《在命运里旅行》。
出处:羌州古镇青木川/孙启祥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