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宁西青木川

责任者: 梅欣荣


    青木川镇西与四川省青川县连界,东北与甘肃武都县为邻。是一脚踏三省的边陲地带。民国13年(1924),魏辅唐杀死青木川民团团总魏征先,取而代之,爬上统治地位。用金钱和鸦片做交易,广交社会权贵,口定王法,私设公堂,滥用酷刑,兼并土地,扩建武装,大兴土木,建有各式房屋200多间。娶妻纳妾六人,人称“土皇帝”,为本县第一巨霸。他也曾征调农民兴修水利,开堰抬田,修桥筑路,组建戏班,兴办教育,创办私立辅仁中学,维持地方治安,稳定社会秩序,客观上对当时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我们从镇政府出来向左拐,观览了近几年开辟的新街,水泥路面,绿树成荫,路灯成行,两边是规整的楼房建筑。正是逢场,人来人往,买卖兴旺。我们从人群中挤过建筑奇特的飞凤桥,下为石柱,上有桥坊,翘檐雕梁,风采依旧。
    过了桥左走几步,我与同行八十高龄的王中达老前辈走进一家小店铺,同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老者隔柜抱拳寒喧,久别之情显而易见。那老者头发花白,浓眉亮眼,精神矍铄,背微弓,但刚正之气不减。柜面摆放了文房四宝和一些刚写好的字幅……我眼睛一亮,判断他一定正是我多年想见而未能谋面的徐种德老先生,便赶紧上前自我介绍,表达敬意。
    我们看了魏辅唐对外接待、从事经济外交的辅友社,又看了魏氏弟兄们在老街的多处房舍,深感其势力之大。尤其那个过去曾是烟馆的船形建筑,院内进不了雨,像船舱式分上中下三层,根据来客品级调整安排。回廊四通八达,据说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属罕见。想当年,暗红灯笼下,门口有烟花女子迎客,是何等的气派。只是进门便见地面有青天白日图案依稀可见,甚是怪异别扭。其它房舍多为四水合一、全木结构的四合院楼,处处精巧,十分讲究,滴檐宪好,门扇依旧。有几处门扇窗格中戏文图谱早已被损,这些文化遗产,大概正是在那个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惨遭祸殃的吧。历史的玩笑开得过于荒唐。辅友社是支撑魏辅唐为霸、政治经济往来的重要机关。魏辅唐曾在这里接待过胡宗南等军政各界要人。天井中用于防火的“太平池”幸而完好,上有“辅唐制”字样,并有诗文在上。
    随后我们又观览了魏辅唐兴办教育所创立的辅仁中学。那宽敞独特的大礼堂,是当年学校集会之所,也是魏辅唐为巩固统治地位进行精神宣讲的地方。那精巧别致的旧房舍,曾活动过许多军政要人,也藏匿过创建新中国的中共地下党人,此时又有教师在其中为当代学子们批改作业,人物时空交混,让人生出许多难以言说的感慨。徐种德老先生就在我身边。魏辅唐是当年“宁西人民自卫总队”总队长,而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的徐种德老先生,当时便是“宁西人民自卫总队”少校参谋主任。他又是解放后本县多届政协委员。他向我们展示了兰州军区为他颁发的红皮布面《投诚人员证明书》。我敬重徐老先生,见他现在思想解放,精神开朗,于是便请他谈谈他个人对魏辅唐一生的评价。他略作沉思后,在我递给他的笔记本上工工整写下了这样一些字:“才能亢宗,功能补过,武以卫乡,文以辅仁。”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魏辅唐日常生活的两处宅院,还看到了魏辅唐最终未能带在身边至今还苟活在病床上的五姨太,88岁高龄,怎样也看不出当年的妖艳……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心理上承载了更多无法释解的重量。历史终归为历史,云依然高,天依然蓝,天地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原载《衮雪》,2005年第5期)
    【作者简介】
    梅欣荣,宁强县大安镇人。宁强《金牛道》总编辑。

出处:羌州古镇青木川/孙启祥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