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如建聚宝盆
责任者: 孟学范著
汉中的林业资源极为丰富,不但有广阔的原始森林(秦巴山区),而且有着悠久的植树历史和传统的植树观与风俗。人们历来是见缝插针,利用一些可植树造林之地,绿化栽植。因之,用材林、药用林、经济林遍布全市的山山水水、田园村庄。其主要造林方式,有国营造林、集体造林和个体造林三种(荒山飞播造林在内)。除国有林场、集体林场外,最广泛的还是个体植树造林。对植树造林,从认识、栽培技艺、用材选择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世代相传。例如:“房前屋后栽上树,犹如建起清洁库”、“住房靠林,无病少吟(呻吟)”等谚语,是群众对住宅周围栽植树木的朴素认识,既实际可行,又发人深思。又如:“家栽几株柳,不往山里走”,意思是:只要栽几株柳树,就不会缺柴烧。因柳树属速生树种,每年冬天可以砍去全部枝丫,到来年春天又会发新芽长成茂密的新枝。还有“植树造林,福荫后人”,“植树如栽摇钱树,造林是建聚宝盆”等俗语,都是群众对植树造林的高度认识。
对各种树木的生长习性及栽植方法,群众中也有很多的俗语,顺口溜。如“榆撒钱(榆树籽形铜钱,群众称为榆钱),桃喜嫁,砍下柳枝河边插”,这是说,榆树的生命力很强,适应多种土壤生长,把榆钱撒到哪里都会生长成材;“桃喜嫁”,是说桃树要嫁接,否则,结的桃小而毛长还不好吃;柳树易生根,砍下的柳枝,只要插在湿润的地方,就会生长。“青松爬山头,垂柳河边走”,这是说栽植松树适宜于高山、陡坡上生长,柳树则栽植于河、沟边易活。故,这里人植树方法可分为播种育苗(后移栽)法,嫁接法、插技法等。“棕要剥、椿要板,核桃要用刀子砍”,说棕树每年要剥(割)棕片(棕片是一种工业用品、经济作物),不割,树会被棕片紧箍不长。椿(香椿)树每年可发两次芽,第一次扳掉一个芽,第二次会发几个新芽。扳下椿芽可作营养丰富的美味菜肴,又可促进椿树生长。故每年春季有大量的椿芽上市。核桃树长到成年,每年要在树的主干上砍两刀,据说树才肯结核桃。所以,我们看到的核桃树,主干上都是刀痕累累,伤疤连片。其作法只是一种传统习俗,有无科学道理,有待考证。
出处:汉中民俗/孟学范著.-北京: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