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恩其人其事
责任者: 王正云
民国年间,在榆林城内有一位被乡人称为“李大善士”的著名边商和社会活动家,他叫李天恩,榆林城人。
李天恩生于1876年,早年在“大有当铺”当店员,后与胞弟经营蒙汉贸易,往返于榆林和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之间。在交易中,他重视信誉,公平交易,深得广大农牧民的信赖。在与蒙古牧民不断的交往中,认识到发展畜牧业,是牧民致富、自己生意兴隆的根本。他利用在蒙古牧民中的良好信誉,采取赊买方式,在伊克昭盟的乌审旗、鄂托克旗等地建立起牧场。由于经营有方,牧场骡马成群、牛羊满圈,兴旺发达。以后又在鄂托克旗建立了两个比较大的牧场,发放大量的“苏鲁克”(蒙语“代人放牧”之意),使牧民不断生财致富。
李天恩初时经营的商号叫“天成永”,以后发展为八家分号,均名“天成”,分布于榆林、伊克昭盟到宁夏陶乐的辽阔草原内,为繁荣蒙汉经济,增进民族友好往来,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被榆林边商同仁推举为“三十六边行”代表。
李天恩仗义轻财,扶危济贫,造福桑梓,竭尽全力。民国18年(1929年),陕北遭灾,饥殍遍野,他在榆林南门外等处设立粥场,为时3月,耗粮20石,乡亲赖以存活者,不计其数。30年代维修榆林普济桥,他捐银洋500元。修建北桥时,又捐银洋1000元。以后在维修榆阳桥、修建大坝头滚水坝等处工程时,多次捐款资助。抗日战争期间,榆林大军云集,难民充塞,他除了承担头等粮秣外,还举办粥场拯救难民。为了抗日,他向榆林抗日后援会献金5万银元。向榆林救济院捐款4万银元,被推选为院长。育婴堂经费困难,自愿年年捐款,群众公议,更名其为“天恩育幼院”,并被聘为名誉院长。新楼巷小学遭日本飞机轰炸,他捐助300银元维修。晚年多次在家门前散粮济贫,总数达数十石。他对乡邻亲友“好施予,不望报,举凡乡里戚党有援急,或婚丧,周恤不少吝”。
李天恩一生为地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为贫民乡亲,不惜钱财。榆林百姓呈请地方政府嘉奖其“解推风高”、“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等匾额多块。乡人尊称其为“李大善士”。
1945年病逝。
出处:老榆林史话/王正云著.—榆林:榆林健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