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匈奴遍地刘
责任者: 段双印著

“天下匈奴遍地刘”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内徙中国大地的匈奴族人中,大多都改姓刘。也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刘姓中有很大的匈奴人成份。如今,刘姓是排在王、李、张三姓后的的第四大姓,全国刘姓总人口约六七千万,除了出自祁姓和姬姓的汉人以外,匈奴后裔的大量加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自西汉初至东汉末,陕北是汉王朝安置内附的匈奴五属国和缘边八郡之一,匈奴的部落族帐散居陕北、内蒙间大片土地四五百年之久,自立为王者有之,建都称帝者有之,封疆大吏者也不乏其人,陕北刘姓自然也和匈奴脱不了干系。
历史上,匈奴人大量入居陕北主要有四次。第一次是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在霍去病大军的几次打击下,居住河西的匈奴别部休屠王和浑邪王率数万众降汉,西汉政府置天水、安定、西河、五原和陕北的上郡等五属国安置(见《通典》);第二次是西汉元帝甘露二年(前52),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曾一度被安置于内蒙西部五原郡(今包头市西北)与陕北之间;第三次是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由于北匈奴的攻击,汉光武帝准许南匈奴徙居西河郡(今府谷县西北)、美稷(今内蒙准格尔旗西北)、北地郡(东汉由甘肃庆阳移治宁夏吴中市),朔方郡(今内蒙磴口县北)、五原郡(今包头市西北),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县东北)、定襄郡(今内蒙和林格尔与呼和浩特东南)、雁门郡(今山西右玉县东南)和代郡(治今山西阳高县西北)。其中,除北地、雁门、代郡外,其余六郡都在今内蒙西部与陕北之间,这是汉代匈奴人最集中的居住地;第四次便是公元405年-431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占据陕北的时期。
魏晋十六国时期,南匈奴贵族后裔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以南匈奴单于家族与汉朝宗室世代通婚为由,自称姓刘。如前汉(又称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其祖父就是南匈奴扶罗单于。赫连勃勃之父刘卫辰,也是南匈奴单于之后而冒姓刘。还有,南北朝时,匈奴屠各部的一支独孤氏,也改姓刘,人称孤独刘。而这个屠各匈奴,曾一度盘踞在黄陵、洛川一带(见前秦《邓太尉祠碑》)。据武沐的研究,东汉以来,匈奴人由少数贵族有姓氏、普通匈奴人无姓氏,发展到大部分匈奴人都有了自己的姓氏。据不完全统计,东汉以来,匈奴汉姓大体有刘、金、王、郝、成、董、石、路、毕等二十几个(见《匈奴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3.)。由于刘姓是匈奴贵族所冒称之姓,所以也就成了匈奴汉姓的大宗,以致形成“天下匈奴遍地刘”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内徙蒙、陕、晋间的南匈奴各部与其他民族融合,组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称之为稽胡。因居晋、陕山谷间,故又称山胡。从北魏以来,晋、陕稽胡反抗统治阶级民族歧视与迫害的斗争此起彼伏,其发难首领也往往是刘姓稽胡。据《北史》、《北齐书》记载,北魏孝昌中(525-528),河东石楼吕梁山脉之中的山胡刘螽升自称天子,年号神嘉,坚持斗争十年之久。刘螽升被害后,部众又立其三子南海王为主,东魏天平二年(535),为高欢所剿灭。西魏大统七年(541),陕北夏州稽胡刘平伏又据上郡造反。北周建德五年(576),河东稽胡乘北周与北齐交兵之机,收集北齐败兵所弃甲仗为武器,拥立刘螽升之孙没铎为圣武皇帝,年号石平,遣兵驻守汾东、汾西,不久被北周派兵讨平。
隋朝末年,离石和陕北稽胡的活动仍见于记载,而黄河东岸的离石曾是刘渊的发迹地和前赵首都,陕北的匈奴与稽胡更是根深蒂固。《隋书》记载,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延安人刘迦伦举兵反,自号皇王,建元大世。”《旧唐书·屈突通传》说,刘迦伦以十万之众,据雕阴郡(今富县、甘泉县一带),年号建元,署置百官。关中稽胡刘鹞子也起兵响应。直至大业十二年(616),李世民率兵到陕西,才把这股起义军镇压下去。又据《元和郡县志》所记,参加隋末农民起义的还有丹州(今宜川)稽胡刘步禄等。
唐初武德元年(618),有北山稽胡攻富平,又发五万人攻宜君(《通鉴》卷一八五)。武德四年(621),宏化(今甘肃庆阳)稽胡帅刘成仙拥众数万,与李建成战于鄜州(今富县)。李建成诱降义军以后,屠杀六千余人。刘成仙逃脱,投奔盘踞朔方(治今靖边白城子)的割据势力梁师都,后都被唐兵剿灭。
隋末唐初,河东离石稽胡刘苗王、刘龙儿、刘季真父子起兵响应河西陕北稽胡的起义,也先后被隋唐王朝派兵镇压下去。
隋唐以后,稽胡逐渐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活动不见史载,但刘姓匈奴的有些后裔,仍可以溯其族源。如唐朝诗人刘禹锡,乃是北周时刘亮的七世孙。而刘亮的父亲刘持真,《周书》谓其为西魏的领民酋长,很显然是稽胡的部落首领(详见姚薇元《北朝胡姓考》)。
如今,有许多刘姓名人,也认同自己的匈奴人血统。如著名作家刘绍棠给《最后一个匈奴》的作者高建群捎话说,民间传说“天下匈奴遍地刘”,因此,他的祖上很可能就是匈奴。刘先生的家乡燕赵大地魏晋时期,也是内徙匈奴的聚居地之一。又如延安籍作家刘成章,也认为自己的家族和匈奴有些关系。有一次,他去罗马尼亚访问,在作协主席的家里聊天。当他说出南北匈奴的渊源与变迁历史,并说自己身上很可能有匈奴人的血脉时,从屏风后面跑出罗马尼亚作协主席的妻子。她紧紧抱住刘成章唏嘘不已。原来,这个作协主席的夫人是匈牙利人。据中国史籍《史记》、《后汉书》等文献记载和欧洲史学界的多方面研究,公元1世纪至3世纪,北匈奴受到两汉王朝的多次打击,被迫西迁,在中亚的乌孙、康居、阿兰等地活动了二三百年,于公元4世纪到了欧洲,先后征服了东哥德人、西哥德人和日耳曼人部落,以匈牙利平原为基地,在东欧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匈奴人国家,其领土东起威海,西至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意大利北部),北至波罗的海。欧洲的匈奴人帝国曾多次与东罗马帝国交锋,所向披靡。公元451~452年,匈奴国王阿拉提率五十万大军进攻西罗马,由于西罗马与哥德人的联合抵抗和匈奴军中瘟疫流行而退兵。453年,阿拉提死去,匈奴帝国也随之崩溃。阿拉提的一个弟弟率领一部分民众在多瑙河下游、匈牙利地区定居下来,并与欧洲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今天的匈牙利。这一说法,得到了西方史学界的普遍认同。
时隔两千多年以后,无论是西方的匈牙利人,还是东方的刘绍棠、刘成章先生,都不否认自己的匈奴人血统,那么,陕北刘姓和匈奴的关系又如何能避讳得了呢!
出处:陕北古事钩沉/段双印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