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由长安城到西安城的变迁

责任者: 张 燕著


    唐末以后的长安显著的变化是城区大幅度地缩小。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在已被朱全忠彻底破坏了的京城废墟上,仅将原来官署所在的皇城加以整修作为新的长安,而放弃了外郭城和宫城。这也就是从唐末、五代,直到宋、元时期的长安城。它的位置就在今西安市旧城区除东部和北部一部分之外的地方。

    元代把这座缩小后的长安城称为“奉元城”。当时在这座城东北约3公里处还另修了一座新城,作为安西王,即元世祖忽必烈第三个儿子忙哥剌的王府。意大利古代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介绍说:“城外有王宫,即上述大汗子国王忙哥剌之居也。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山川湖泉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约五里。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此忙哥剌善治其国,颇受人民爱戴。军队驻扎宫之四周,游猎为乐。”②安西王府城遗址夯土堆和城基至今尚存,当地农民将其称为“鞑王殿”。

    五代至明的几百年间,长安城治的名称曾多次变化,如后梁改唐时之京兆府为大安府;后唐复为京兆府;后晋罢京兆府置晋昌军;后汉改为永兴军;后周时不变;宋代又设京兆府,改永兴军节度使为陕西路治;金代改为京兆府路;元代初年仍为京兆府,并为陕西四川行省治所所在地,后又改为安西路和陕西行省。元皇庆元年(1312年)改为奉元路;明代初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并为陕西布政使司治所。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西安”名称。清代相沿不改。

出处:古都西安·长安与丝绸之路/张 燕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