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
责任者: 张 燕著
鼓楼 位于西安古城内西大街北院门南段。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清代两次重修,楼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座为长方形,全用青砖砌筑,高7.7米,长52.6米,宽38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门洞内路面和基座部分通用青条石。鼓楼通高33米,楼建于基座中心,面阔7间,进深3间,四面设回廊,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为重檐歇山庑殿顶,各层檐下增施斗拱,青绿彩绘,顶上青灰瓦覆盖。楼内上下厅堂皆极宽敞,雕梁画栋。原有“文武盛地”、“声闻于天”巨匾分悬南北,毁于“文化大革命”中。1996年拆除钟鼓楼之间房屋辟建钟鼓楼广场,进一步突出了钟鼓楼作为西安古城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出处:古都西安·长安与丝绸之路/张 燕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