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丝路凿空赞张班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的我国新疆、中亚细亚以及更远的地方,统称为西域。而古都咸阳,是由长安西出阳关丝绸之路的第一站。
    汉朝与匈奴争夺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了西域,并以此为据点,不断向西汉发动进攻。汉武帝时,为了截断匈奴的右臂,乃募智勇之人出使大月氏,准备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前138年,今汉中城固人张骞应募出使。张骞一行刚出陇西,就被匈奴扣留,拘禁了十年。后来他乘机西逃,经过姑师、龟兹等地,越过葱岭,再经大宛、康居等国,最终到达大月氏。这时,大月氏已经征服了大夏,定居在今阿姆河一带,不愿再和匈奴打仗。张骞得不到结果,只好东返。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趁匈奴内乱,于前126年逃回长安。张骞这次出使,虽未达到原来的政治目的,但却使汉朝增加了对西域的了解,并沟通了汉与西域各族的联系。
    此后,汉朝通过多次战争,把匈奴赶到漠北,夺取了河西走廊。但匈奴还控制着西域的部分地区。张骞遂建议汉武帝联络乌孙,同时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联系,共同对付匈奴。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带领三百多随员,并携带大量金帛货物及上万头牛羊,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乌孙时,正遇上其国内乱,乌孙无意东归。原定的目的虽未达到,但他派副使分别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大夏等国,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乌孙还派了数十名使者携带礼物到长安答谢,“大夏之属者颇与其人俱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连接亚欧两大陆的丝绸之路,此后中西往来畅通,贸易大盛,往西域去的“使者相望于道”;往东来的“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天山南北成为中西交通的桥梁,西域各地和中原内地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东汉明帝时,为了反击匈奴,又派安陵(今咸阳市渭城区白庙村附近)人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足足经营了30年,“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丝绸之路重新畅通无阻。其间,班超还派部下甘英西行考察,甘英直抵地中海东岸大秦(罗马帝国)而还。班超死后,其子班勇继承父亲遗志,继续致力于西域开发。这就进一步增进了我国对中亚、西亚和欧洲罗马帝国的了解,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谱写了新篇章。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代丝绸之路自京师长安出发,穿河西走廊,出阳关,然后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楼兰经且末、于阗、莎车等地,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西南至身毒(今印度、巴基斯坦),或西行到条支(今伊拉克)、犁靬(罗马)等国。北路自车师经焉耆、龟兹、疏勒等地,越葱岭,到大宛,经安息,西达犁靬。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不断地从这两条商道大量运往西方,故称此路为“丝绸之路”。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