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决战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位于今长武县城北的浅水原北段泾水河谷是东西往来的必经之处。浅水原地势高昂,屯兵据守,即可控制这一通道。秦王李世民歼灭薛仁杲的浅水决战,就发生在这里。
隋唐之际,群雄竞起。薛举和薛仁杲父子最初盘据于金城(今甘肃兰州市),后来逐步东迁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薛举死后不久。仁杲移其根据地于折墌城(今甘肃泾川县东北)。这样一来,其势力进至关中地区的西北大门之外。薛氏父子对关中的进攻,开初指向陇县、千阳与长武、彬县两个地区。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他们越陇山进攻凤翔,为唐王之子李世民击败。次年六月,鉴于陇县、千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加之占据关中为后盾的唐军守备严密,无隙可击,于是薛仁杲将主攻方向转向长武、彬县地区。
为了迷惑和牵制唐军主力,薛氏派了一支游击军袭扰陇县,并一度占领了陇州,确实也起到了配合主力的作用。但李世民没有改变部署.依然将主力摆在长武、彬县地区,并针对薛仁杲军需补给困难,急于速战的情况,采取深沟高垒、坚守不战、持久疲敌、后发制人的策略,屯兵长武、彬县要地,控制战略通道,等待反击时机。
在两军相持期间,李世民一度卧病在床,部将刘文静、殷开山在敌军进逼下,企图争胜立威,贸然出兵于高墌城(今长武县北2.5公里)西南的浅水原上。薛仁杲潜师袭击其后,唐军大败。薛军乘胜突破高墌城,进围马莲河河谷的宁州(今甘肃宁县),并北联突厥、梁师都,准备进取关中。是年八月,李世民复领兵进至高墌城以南地区。薛仁杲率汉、羌等族武装十万余人,于泾州赶来决战。李世民仍旧固守不出。两军相持60多天以后,李世民见薛军粮饷供应不济,军心动摇,遂命大将梁实树栅扎营于浅水原,诱敌来攻。薛仁杲见唐军出战,即令其大将宗罗*(左日右侯)率众急攻。梁实守险不出,又相持数天,薛军疲惫不堪。李世民认为反攻时机已到,即派大将庞玉乘暮布阵于浅水原之南,策应梁实。李世民则亲率大军绕到浅水原以北,出其不意,突袭薛军的后方。在唐军前后夹击下,薛军阵势大乱,四散溃逃。李世民乘胜率两千轻骑,长途追击五十多公里,直抵折墌城下。薛仁杲措手不及,被迫出城投降。
浅水原大战是唐代初年统一战争的关键一役。战后,李世民专门在宜禄城(今陕西长武县城)修建昭仁寺,并刻立碑石,以纪念死难将士。至今犹存寺院一角。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