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房玄龄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房玄龄(579—648年),字乔,清河郡清河县(今山东清河)人。曾祖房冀,后魏时任宋安太守,袭封庄武侯。祖房熊,历任清河、广川郡太守。父房彦谦,隋朝司隶刺史,唐朝赠徐州都督、临淄定公。
    玄龄18岁考中进士,先授羽骑尉,校仇秘书省。当时吏部尚书高孝基对裴矩说:“我观察过的人很多,但还没有见过像房玄龄这样的人才。他将来必定成为国家栋梁,只可惜条件尚不成熟!”李世民早年在渭北道时,与房玄龄一见如故,让他当记室参军。当秦王后,邀他入府,为临淄侯。当皇太子时,引为右庶子。登基称帝后,任命为中书令。在玄武门事件中,房玄龄功居第一,进封邗国公(一作邢国公),食邑3000户,实封益州1300户。不久,以本职兼太子詹事。
    房玄龄晋升为尚书右仆射后,开始监修国史。他先后主持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共四十卷;又写成晋、梁、周、齐、陈、隋六朝史书,共三百二十七卷。他“为朝作纪,巨细平分,体国推诚,鸿纤毕举”,是一位难得的宰相人才。高祖逝世后,他全权处理一切丧事,诸如寝园规模、陵园制度等,皆由他全权决定。
    贞观六年(632年),太宗决定分封功臣,遭到朝臣反对,房玄龄也拒绝封土。太宗遂改变主意,取消裂土封建制度,封他为梁国公。未几,又加太子少师。玄龄担任宰相15年,女儿贵为王妃,儿子贵为驸马,但他却累表求退。不久,进位司空,仍总揽朝政,兢兢业业,不敢稍怠。晋王为皇太子时,改为太子太傅,知门下省事。他母亲逝世,祔葬昭陵后,起复其官。唐太宗东征辽阳,仍让他留守京师,供给粮草。
    房玄龄晚年多病,唐太宗为之寝食不安。太宗夏季在玉华宫中,见他居处太热,就用肩舆抬往凉宫议事。玄龄对太宗知遇之恩十分感谢,但对于太宗兴师动众,讨伐高丽一事,并不随便苟同。当时许多大臣都不敢说话,他趁太宗把女儿高阳公主嫁与房遗爱时,上书请求罢战,言辞恳切,使太宗有所感动。临死之前,太宗亲赴床前问候,让医生伺候于傍,注意起居饮食。同时,还派皇太子前去慰问,提拔其次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长子房遗直继承他的爵位,晋官礼部尚书,三子房遗则为朝散大夫。
    房玄龄治国尽忠,治家求严。生前告诫子弟,不许胡作非为。于贞观廿二年(648年)七月廿四日逝世,享年71岁。赠太尉,并州都督,赐给东园秘器。加羽葆、鼓吹、班剑40人,葬事所需,并令优给。高宗即位后,特旨许为制碑。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