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王牧村:只有站在雪上,我才是我自己



    宠物医院实习护士王牧村,已经照顾宠物狗耿耿近两周时间。他发自内心喜欢这份工作,但下班后王牧村拥有另一个自由的世界。那是在-20℃左右的雪地里,手套护掌,雪镜遮面,他双手撑杖、起跳,从垂直落差300多米的雪道乘风而下,时速达到119公里。

    在此前9年时间里,这个18岁的男孩悄无声息地构建了自己的“冰雪王国”,先后将2016年“万龙杯”国际滑雪友谊赛青少年组冠军、2016—2017精英滑雪联赛冠军、2017—2018年全国高山滑雪巡回赛亚布力站冠军等10余个奖项收入囊中。有人说,这个在宠物店打工、名不见经传的男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希望之星。

    “只有18岁”

    很少有人知道,在成为星星之前,那些艰难的跋涉和琐碎的日常。

    2017—2018全国高山滑雪巡回赛亚布力站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名男女选手在海拔1000米、落差近500米的线路上一较高下。

    撑杖、起跳,两只滑雪板呈内八字状向外推出,膝盖向前顶,上身稍向前倾,王牧村的出发很完美。他行动轻盈,转弯时身体重心转移很快,立板稳而准,加速能力一流,像游鱼一样轻松穿梭于多个旗门之间,绕出标准的“S”弯。行程过半,观战的人群里发出了“这个滑得好”的赞叹声。一位女士问:“看起来好像年纪不大吧?”等到王牧村全速冲下斜坡,在终点处甩出了一个漂亮的漂移后,他的朋友才松了口气,回了一句:“只有18岁。”

    人们在掌声中见证了冠军的加冕,可他们并不知道,王牧村并非专业运动员,他的社会身份是北京仁仁宠物医院的一名实习护士。

    为了提高专业水平,每年雪季,他都会请假外出进行3个月封闭训练,用比别人多5倍、10倍的努力,来弥补平日落下的练习。在-20℃左右的张家口万龙滑雪场,王牧村每天雷打不动地8点30分准时到场,训练近5小时,下山的时候经常觉得“脸冻得都没什么感觉了”。回家后再自行检查刀刃,修理雪板,有时候还要到健身房额外增加一些体能训练。

    中国高山滑雪退役运动员刘吉是王牧村在突破升阶时的求助对象,他对王牧村的技术和悟性赞不绝口:“他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个技术绝不是哪位教练可以给的,每滑一步需要的是身体所有感官的调动和配合,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自己的悟性。”

    但有天赋不代表就能走捷径,任何一种关乎身体体能的开发和运用,来不得半点水袖功夫。对于运动员来说,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和在训练场上摔打出来的伤病.才是有别于他人的勋章。

    9年里,王牧村受过两次比较严重的伤。去年的一次单板训练中,他脚底打滑摔倒,导致左手腕严重挫伤。另一次是在2016—2017精英滑雪联赛的前一天,他因为技术上的失误直接腾空飞出五六米,撞到赛道边缘的护栏又被弹回地上,躺在原地十多分钟都无法移动。但第二天,他还是如约参加了比赛并摘得冠军。只是,这次受伤直接导致他在雪季结束后的近半年时间里,都无法进行跑步等剧烈运动。

    千万不能闲着

    王牧村和冰雪结缘有点儿鬼使神差。

    9岁那年,他在父母工作的宠物医院门口玩滑板,个子不算高,但灵活性和平衡感很好,滑行的时候速度很快,双臂舒展,神采飞扬。父母的好友余璐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对他说:“我带你去滑雪吧。”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余璐扮演着王牧村“雪场监护人”的角色,带领他叩开了冰雪世界的大门。

    王牧村开始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滑降、转弯等基础动作,了解如何在雪板上掌握身体重心,如何合理运用、巧妙切换匀速运动和加减速运动。

    但是,生活中的事远没有雪道上“站起来、坚持住、滑下去”那么简单,随着对高山滑雪兴趣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王牧村必须面对更加现实的问题——钱从哪里来?由于纬度、气候、地形、普及率等原因,在国内,雪上运动一向以“烧钱”著称。通常一个雪季,王牧村的开销最少也要三万元。

    2014年,出于经济原因以及对儿子健康状况的担心,王牧村的母亲决定缩减他一半的滑雪开销。每个月实习工资只有2000元的王牧村只能节衣缩食,勉强供养着自己热爱的运动。

    也有身边的长辈、朋友劝过他:“这个运动在国内这么不流行,你也去不了冬奥会,随便玩玩就行了,别把自己逼太紧。”但他不甘心,他忘不了那种从高坡上加速滑行、乘风而下的刺激和成就感。“只有站在雪上,我感觉我才是我自己,”

    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开始了。

    没钱请一对一教练,王牧村就在手机里下载了很多专业运动员的比赛视频,一遍一遍看回放,修正自身动作,再和高手做对比,在细节上反复抠反复琢磨。

    专业高山滑雪计时器价格动辄上万,王牧村就干脆进行“盲训”,依靠粗略计时和对于流畅性的感觉,来评估自己的成绩。

    训练到达瓶颈期需要专业教练指导,面对每天近2000元的专业课价格,王牧村望而却步,只能练习着把脸皮磨厚一点,四处去蹭课。

    拮据状态持续了近一年。2015年,王牧村因在奥地利滑雪比赛中获得亚军而得到国际一流品牌的资助,省下了不少买装备的钱;教练刘吉知道了他在经济上的难处,也允许他免费旁听专业课。身边的人都觉得他终于柳暗花明了,可以停下来喘口气,但王牧村心里的弦反而绷得更紧了:“千万不能闲着,不能松劲儿,如果每天都有大把时间,有很好的物质条件,反要偷懒了。”

    “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替我们国家争光”

    王牧村的父亲王志永能明白儿子的“轴”是从何而来。

    他觉得,儿子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需要释放,需要爆发,而这所有的心气儿,都体现在了对自己认定的事情“不撞南墙不回头”上。

    梦想的实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年龄、机遇、金钱、时间、环境,一个齿轮的错位都可能是整个机体的掣肘。不止一个人劝过王牧村:“何必呢,让自己这么累,干这个是能赚钱还是能光宗耀祖啊?”

    但对于王牧村来说,滑雪不仅仅意味着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一个冰上运动不那么发达的国家,他的坚守还多了点“卫道士”的意味。国内缺乏顶尖的高山滑雪人才,无形中赋予了王牧村一种使命感。“我想再努力一点,想在咱们家门口的冬奥会上,替我们国家争光。”

    王志永一直记得第一次在现场看儿子比赛的情景。那天,王牧村全副武装从雪道上飞驰而下,动作干净利索、旁若无人。冲过终点线时,人群里有人大声叫好。王志永忘不了那一刻儿子的表情——那种自信、飞扬洒脱、扬扬得意的神情,他以前从来没有在儿子的脸上看到过。

    那一场比赛,王牧村获得了全国第六名,是青少组中最年轻的参赛者——11岁。

董雅婷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