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清华“轮椅侠”:身处果壳,仰望星空

清华校园,课间15分钟,是矣晓沅闻名全校的飙车时间。 人流和一辆辆自行车中,还有一架轮椅,被驾驶者灵活地控制,穿梭其中。眼镜后那双眼睛,寻找着稍纵即逝的缝隙,赶在电梯门关闭前,险险驶入了电梯间,这堂课,看来不会迟到了。 这是清华“轮椅侠”矣晓沅大学时期的日常。他身困轮椅,却去全国各地参加辩论,组织远征军考察队去腾冲,推进无障碍环境改善,还搞了一个人工智能,1秒钟写一首诗,对决北大才女。 他用幽默和乐观、努力与智慧,消解着这具身躯带来的“沉重感”。 轮椅困不住我 如果不是6岁时突如其来的疾病,矣晓沅可能就是你我身边,一个普普通通的二十多岁的青年。 6岁那年,矣晓沅突然发现自己和小伙伴比起来,跳得没他们高,跑得也没他们快。 学医的母亲,带晓沅奔波于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来,随着病情恶化,11岁的矣晓沅坐上了轮椅,一直到现在。 他登上央视《朗读者》的舞台时,董卿问,你还记得最后一次奔跑是什么时候吗?他说:“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能够感觉到速度,能够感觉到心跳。每一步踏在大地上,仿佛是大地心跳的旋律。” 风湿性关节炎,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不会一瞬间击倒一个人,却会在喝水、吃饭、握笔这样的细节中,缓缓摧毁他的意志力。 中学时代,由于父母是双职工,矣晓沅常常一人在家中做功课。以身体为圆心,半径一米,这是他全部的活动范围。然而那一次,一本需要用到的参考书,被收在一米之外的书包中。普通人迈一步的距离,对矣晓沅来说如同天堑。 他用尽手头能找到的一切工具,40分钟后,书终于拿到了,父母的开门声也传过来。他筋疲力尽地躺在椅子上,好像40分钟是一场空忙。 这种事让他有挫败感。然而面对疾病,他已不是一无所知的少年。“如果有一颗奔跑的心,轮椅也困不住我们。” 他渐渐了解这个对手,并在病痛“中场休息”的时间,用尽一切办法,找回身体和头脑的主动权。左手打着点滴,右手关节仍隐隐作痛,他努力握住笔,完成作业的书写。“还好我是学理科的,要写的字不太多。”他自嘲。 除了学业,还有另一个病痛无法侵入的空间,那就是属于自己的、广阔的精神世界。这扇门,是他自己开启的。 那是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矣晓沅去了一家书店,驾着轮椅,从一个书架走向另一个书架,足足逛了一个下午。 从那时候起,他就喜欢上了书,而书也延展了他的生命。他喜欢古诗词,尤其偏好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闲时,把一张纸摊平在书桌上,他握笔写一首小诗。那个时刻,他身体不在轮椅中,仿佛身在盛唐,或是宋时的一间茶馆,对面坐着他喜欢的词人柳永。 怎样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矣晓沅一直说,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人。他的父母,从未放弃他;他的同学朋友,从未歧视他,在高中做物理实验时,实验楼没有电梯,一群人忙上忙下,把矣晓沅的轮椅搬进实验室。 高考分数下来时,一家人喜忧参半。喜的是,矣晓沅如常发挥,考得不错,然而他这样的身体条件,会有学校愿意接收吗?清华招生办的老师告诉他,不用担心,来我们清华。 从此以后,矣晓沅驾着轮椅穿梭于人群,母亲帮忙把矣晓沅从轮椅移到课桌椅边,就成了清华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因为考虑到计算机工作对身体素质的需求最小,矣晓沅进入了计算机系。 大一时,他连打字都困难,就在宿舍里一练几个小时。渐渐地,打字跟得上速度了,这却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大一的成绩下来,矣晓沅的名字出现在学院的末端。 他不服输,他可是和“不死的癌症”对抗了十多年的人。拿着编程的题目,他对着做,一做就是5个小时。到了大二,他跳到第31名;大三,他成为全院第9名;大四时,拿到了清华学子的至高荣誉“特等奖学金”。邱勇校长为他颁奖,知道他爱好诗词,送了他一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身处计算机系的矣晓沅,从本科中期开始,便没有再写诗词,而是一心扑在编程上。那么还有没有另一种办法,去接近唐风宋魂呢?一个由他参与的项目“九歌”,给了他答案。 表面上看,“九歌”是一位会写诗的人工智能,但究其核心,是研究如何理解人类的语言。而理解人类的语言,是人工智能造福于人类至关重要的一步。 “九歌”曾在和一位北大才女的对决中,骗过裁判,获得了胜利。矣晓沅说,希望可以让九歌和微软小冰一决雌雄,看看谁才是现代诗人工智能的头号诗人。 他开玩笑说,开发人工智能就像是养女儿,“我希望我的宝宝能够通过深度学习,最大化地实现她的潜力,就像我一样,摆脱物理限制,成为一个有知觉、可以享受美妙诗歌的机器。” 无限宇宙之王 一天24小时,除了日常作息、投身到“九歌”的科研,早中晚,矣晓沅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来锻炼肌肉,努力恢复行走。他希望自己的身体快一点,跟上灵魂的步伐。 高中时,身为语文课代表的他,被派去参加辩论赛。没想到,这一番唇枪舌剑电光火石,让矣晓沅爱上了辩论。筹备和讨论选题的过程,像一场剧烈的头脑风暴,给矣晓沅带来很多乐趣。 他还组织了中国远征军遗址考察队。他们拜访了一位幸存的老兵,老兵是自愿参军,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却在“文革”时被批斗,矣晓沅去拜访时,这位老兵谈起坎坷一生,对参军仍是无怨无悔。如今,矣晓沅想起他,仍被他的执着、勇气和宽容所打动。 矣晓沅乐意让周围人快乐。身处轮椅,他知道很多生活比他更困难的人,更需要环境的改善。所以希望为清华和整个社会的无障碍环境做出贡献。他和同学们调研,制作校园无障碍地图,为清华无障碍研究院提供建议。他希望像自己这样身体条件的人,不会再为坡道、盲道被占用而烦恼,也可以有一天去爬一爬自己向往已久的黄山。 社会一面是把残疾人看得低人一等,认定他们在很多工作上不能胜任。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塑造典型和标杆”。矣晓沅希望得到客观和合理的评价,“一件事做到80分,我们既不希望被贬得不及格,也不希望被吹捧成满分”。他希望别人评价他的时候,可以抛开身体的因素。 身处轮椅之上,矣晓沅用思维的触角去探索古今中外,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社会的改变。就像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所说一样,虽然躯体还不能奔跑,但是他的灵魂,一刻也没有停下:对于我这样的跑者,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 “很多东西是命运给你的束缚,但不代表你不应该克服它。”矣晓沅说。就像霍金喜欢的那句名言:即使身处果壳之中,我仍是无限宇宙之王!

有束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