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延安保卫战
第三章 彭德怀设计青化砭,敌整编31旅被全歼/1
陈冰
第三章 彭德怀设计青化砭,敌整编31旅被全歼
胡宗南急着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
一个营的兵力牵着国民党军主力去了安塞。
彭德怀青化砭设伏。战士们雪地里潜伏一整天,敌人并没有来,
敌人会听从彭总的指挥吗?
31旅告急,刘戡按兵不动。
青化砭一战,全歼敌整编第31旅,活捉旅长李纪云等三名将官。
彭德怀说:“如果不是在陕北,这一仗是很难打胜的。”
1.运筹帷幄,彭德怀巧布口袋阵
彭德怀从延安撤出后,于20日中午到达青化砭西北的梁村。从3月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把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组成西北野战兵团,统归彭德怀和习仲勋指挥以来,还没有正式组成西北野战兵团的指挥机构。现在大家都到齐了,一个50多人的司令部建立起来,彭德怀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和张宗逊任副政委,张文舟任参谋长,王政柱任副参谋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野战兵团后勤司令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刘景范兼任。从此,在广阔的大西北,彭德怀率领着这个精明强干的指挥机构,高效率地运转起来。他不仅指挥着2万余人的子弟兵,同时也牵引着20多万国民党军队,上演了一出轰轰烈烈的陕北万里转战的活剧。
我人民解放军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勿庸置疑的,可是怎么才能让胡宗南的军队也听指挥,按照我军事先设定好的路线行动呢?
早在延安撤退的时候,彭德怀就安排好了伏笔。
当教导旅完成抗击敌人的任务撤退时,彭德怀就指示他们先向北撤,给胡宗南造成我军主力退到延安以北地区的假象。
彭德怀估计到,胡宗南一定会北上追我主力,同时为了“攻守自如”,确保外围,必然要安排警戒部队,向延安东北的蟠龙一带延伸。胡宗南再愚蠢也是个陆军上将,他一定会按正常作战的规律,让自己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主力来对付我军主力,而把战斗力比较弱的部队放在警戒的位置上。这样,我军正好集中优势兵力打击他孤立弱小的部分。青化砭地形险要,又是去蟠龙的必经之地,彭德怀决定就在这里打一场漂漂亮亮的伏击战,给占领延安、气焰嚣张的胡宗南一个当头棒喝。
胡宗南这时正在着急,进了延安,却是空城一座,没有发生战斗,他天天空中地下大搜索,就想找到解放军的主力部队进行决战。
彭德怀投其所好,把1纵独1旅2团2营派出去,让他们伪装成我军主力,在安塞附近佯动,把胡宗南的主力吸引出来。只要引开了敌军主力,剩下的敌人就好收拾啦。可是要用一个营的兵力“变”成我军主力部队,不但不能让敌人识破,还得让敌人乖乖地跟着自己走,这可不容易呀。2营营长张济堂把部队集合起来,按照惯例让各班、排组织战士们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商量怎么才能完成彭总交给的任务,牵住胡宗南的“牛鼻子”,让他老老实实地到安塞去。
经过战士们的一番讨论,营连干部们再一起集思广益。胡宗南的牛鼻子到底在哪?怎么才能牵住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胡宗南的牛鼻子,就是他骄傲自大,尾巴翘上了天。”
“胡宗南现在狂得很,我们就抓住他这个弱点。”
“胡宗南天天心急火燎地就想找咱主力决战,咱们就给他个主力的样儿看看。”
……
张营长坐在一边慢悠悠地抽着旱烟,听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最后总结道:
“胡宗南得意忘形,我们就装熊逃跑,跟1纵、2纵要点臂章啊,破军装啊什么的,一路跑一路扔。咱们把部队放到延塞大道的山坡上,摆开队形,打着旗子山上山下,沟里沟外多钻几回,让敌人摸不清底细,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人,谅他们也不敢贸然上前,只能在屁股后面跟着我们走。他们要是走得不快,我们就去骚扰一下,用鞭子抽牛屁股,一直把他们牵到安塞。”
于是,2营于3月21日到了安塞附近就大张旗鼓地围着一个山头转圈,远远看去,就好像行军的部队源源不断,半天都过不完。董钊的搜索部队正发愁找不到共军呢,现在看见了,激动得“共军共军”大叫不停,赶快给胡宗南报告:“共军主力在安塞!”
胡宗南听到这个消息大喜,可转念一想又冷静下来,生怕情报不准确,自己又要空欢喜一场。为了保险起见,他又派空军加强对安塞的侦察,命令董钊继续搜索。
很快,空军就报告说:在延安和安塞之间的公路上,一股共军正在撤退,人数不明。这时地面侦察队的报告也来了,发现了共军营地,共军刚刚过去不久,炉灶的火还没来得及熄灭,从炉灶的数量上看起码有一个旅的兵力。共军已经被我们的强大攻势吓怕了,撤退的时候毫无章法,被服、文件扔了一路。胡宗南欣喜若狂,看来共军真的撤退到了安塞。从空中和地面的情报看,在延安周围20公里都没有共军了,那么我的部队还留在延安附近干什么?按兵不动只能坐失良机。他下决心攥紧拳头出击安塞,看这回共军主力还能藏到哪里去。
胡宗南立即给整编第1军第1师和第90师发电报,命令他们出动5个旅的兵力,向安塞方向迅速追赶。又命令整编第1军第27师第31旅向青化砭方向前进,24日一定到达,担任警戒,保障第1师和第90师的侧翼安全。
当这个命令通过电台发给整编第1师和第90师的时候,彭德怀也看到了这份电报,敌人完全按我们预先为他安排的路线行动了!
为了不贻误战机,彭德怀、习仲勋、张文舟等人,夜半更深都来到作战室查看地图,分析敌情。
青化砭位于延安东北25公里外,是20多公里长南北走向的蟠龙川的一部分。咸榆公路从中穿过,顺着大川蜿蜒而北上。公路两侧都是山地,连绵起伏,便于伏击部队居高临下进行攻击。彭德怀用红笔把这里重重地圈了起来。“就是这里,布个口袋阵,让敌人钻进口袋就出不来!”
第二天一早,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个作战方案。彭德怀带着大家,来到青化砭进行实地勘察。看到这里险要的地势,大家都很佩服彭总的布阵,一致认为只要敌31旅进了青化砭,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彭德怀就地铺开作战地图,一边指点着,一边部署兵力:
“1纵埋伏在公路西边,2纵和教导旅埋伏在公路东边,前面青化砭东北的山坡由新4旅把守,后面由358旅在房家桥附近断尾。等敌人进入伏击圈,一声令下,立即扎紧口袋,不让一个敌人跑出去。”
为了确保这撤离延安后第一仗的胜利,彭德怀强调说,
“打胜这一仗有两个关键:一是要严格封锁消息,坚决杜绝任何人员外出,绝不能让敌人发现我们在这里设伏;二是攻击命令发出后,动作要快,气势要猛,不等敌人反应过来,就干脆利落地歼灭他们。”
彭德怀说到这里,显得有些兴奋,他停了停,接着说,
“这是我们撤离延安后的第一仗,毛主席给我们制定了八字方针:‘慎重初战,打则必胜’。这一仗打赢打不赢对陕北战局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彭德怀回到司令部后,马上发布了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务必于3月24日6时30分前部署完毕。
战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情绪高涨,这是撤离延安后第一次跟敌人正面交手,一定要打胜。就这样,在胡宗南的大部队都开往安塞去追击我军“主力”的时候,我军真正的主力5个旅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伏在了青化砭,就等着敌第31旅来送死了。
第31旅旅长李纪云还毫不知情。
3月24日,李纪云按照胡宗南的命令,带着第92团和旅部近3,000人从李家渠出发,一路直奔青化砭而来。他暗暗庆幸自己躲过了跟共军主力决战这一劫,可以保存实力了。可是他还是有点心里不踏实,共军一向神出鬼没,说不定就从哪里冒出来。于是他“聪明”地派出一个连在前面侦察开路。这些侦察兵们也是胆小如鼠,只是咋咋呼呼地给自己壮胆,走两步就放几枪,居然一路平安地到达了拐峁镇。李纪云下令,就地宿营。反正是配合主力作战,就是打胜了,自己也没有什么功劳,保住自己的实力才是上策。李纪云的策略是:走走停停,谨慎行动。
我军从24日凌晨就开始隐蔽在青化砭,天寒地冻,北风嗖嗖,青化砭的山坡上光秃秃的,只有一片白茫茫的冰雪,对我军隐蔽十分不利。为了隐蔽,战士们把白布单披在身上,有的在山沟里挖了掩体,连观察哨都是在陡峭的山坡上挖了洞,人钻进洞里再从洞壁上挖穿小洞向外了望。饿了吃干粮,渴了抓把雪,不要人送饭送水,连部队进来的脚印都用树枝扫掉,整个青化砭没有一个人影,也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山坡上静悄悄的,谁也想不到这里埋伏着上万人的军队。
战士们的眼睛都死死盯着山下的咸榆公路,天上虽然飞着胡宗南的侦察机,大家都紧紧贴住地面一动不动。到中午时分,还是不见胡军的影子。这时,有的战士沉不住气了,心里打起了小鼓:
“敌人怎么还不来呀?”
“敌人到底还来不来了?”
“彭总真能像诸葛亮那样算得那么准吗?”
“敌人真的会听彭总的指挥吗?”
……
战士们心里嘀咕是嘀咕,却还是一声不响地继续等待。
到了傍晚,敌军还是没来。
这时,我侦察部队传来了消息:敌军在拐峁镇停留不前了。
彭德怀听到这个消息,想到战士们在冷风里趴了一天,也没正经吃什么东西,饥寒交迫。于是就命令各部队暂回原驻地待命。一听到撤退的消息,战士们都忍不住议论起来:
“敌人是不是不来了?”
“是不是我们走漏了消息?敌人察觉了?”
“会不会有人向敌人告密了?”
“敌人不来,我们不就白挨冻了吗?”有的连,营干部也沉不住气了,总觉得打仗还是说打就打,驳壳枪一挥过瘾。
彭德怀了解战士们的这些情绪,回到驻地就打电话通知各部队首长,要求睡觉之前加强教育,稳定部队的情绪。给战士们分析情况,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讲明白。首先,我们的情报是准确的,敌军要去保障侧翼安全,只有咸榆公路可走;第二,这是老革命根据地,群众条件好,老百姓对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会守口如瓶的;第三,敌军有可能是在拐峁镇补充粮食,今天不来,明天一定会来的。明日凌晨之前部队还要照样设伏。之后,彭德怀便与习仲勋联名向中央军委、毛主席报告:
“敌第31旅24日到拐峁镇,停止前进,疑为待补粮食,我明日仍按计划部署待伏。……”
2纵的王震司令员跟彭总通过电话后,马上安排部队以连为单位做一次讲评。最后总结时他信心百倍地说:
“彭老总一向料事如神,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打日本鬼子的时候,小鬼子也被他调得滴溜乱转。我军105个团在他的手里指挥着,都安排得条理清晰,指哪儿打哪儿,说打眼睛就不打鼻子。同志们都把心放宽,李纪云今天不来,明天一定来,躲过初一他也躲不过十五。听彭总的就不会错。大家回去都好好休息,明早给我精精神神地上阵,到时候就看谁抓的俘虏多喽!”
夜深了,就在我军休息的时候,安塞街头有一个人正在散步,心乱脚步也乱,茫然不知该往哪里去。这就是国民党整编第1军军长董钊。浩浩荡荡5个旅追着独1旅2团2营跑了一整天,人困马乏,部队已是行不成行,列不成列,可愣是没追上。现在人马进了安塞,共军主力却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这换了谁能不心烦意乱呢?他有心立即向胡宗南汇报,可是转念一想:这安塞有共军的消息,是自己部队侦察出来的,现在自己又说这里没有共军,胡长官被蒋总统催得天天着急上火,见谁都恨不得咬一口,自己这样一报告正触了他的霉头,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于是董钊决定先侦察侦察再说。
他一面派出小股部队继续在安塞附近侦察,一面叫人抓来几个老百姓审问,可都说没见过解放军。只有一个胡子拉茬的老头说是见过,董钊来了兴趣,来到老头跟前满脸堆笑:
“老乡,向你打听点事啊,你见过共匪没有啊?”
老汉说:“共产党啊,见过,早就跑没影了。”
“跑哪去了?”董钊的警卫排长粗声大气地嚷着。
“听说跑到延安打胡宗南去了。”老汉木讷地说。
听到老汉对自己上司直呼其名,警卫排长伸手就给老汉一个耳光:
“混蛋,共产党给了你什么好处?”
董钊看他问话不得其法,知道再问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瞪了警卫一眼,挥挥手让人把老汉带下去了。
董钊一夜也没合眼,越想越不对劲。自己带着5个旅跋山涉水大游行,弄得一身黄土,还是什么建树也没有,回去后少不得让人耻笑。这共军主力去了哪儿呢?突然好似灵光一闪,一个念头从他脑中窜出来:“不好,李纪云!快,快……快让部队火速返回延安!”他激动得心跳突然加快了。
天亮了,李纪云的第31旅吃饱喝足又上路了。还是老规矩,侦察连先行,部队随后跟上,顺着咸榆公路,走进了蟠龙川。看着两侧连绵不断的山岭,李纪云不由得心里发毛,这地形一看就是险象环生,我31旅孤军深入,没有共军便罢,真要是有共军埋伏,那后果不堪设想啊!李纪云真想马上调头回去。他想起昨天在拐峁镇自己给绥署前进指挥所发的电报,声称自己“势单力孤,恐有不测”。可是胡宗南早已料定共军主力在延安西北的安塞方向,这青化砭在东北哪里有什么“不测”。于是回电训斥:
“贪生怕死,畏缩不前,非军人气魄。绝对要按命令北进,迅速占领青化砭,否则以军法处置!”看着这样的回电,李纪云傻眼了,今天这一路上心里都好像是悬着颗定时炸弹似的,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国民党整编第1军军长董钊
陕西长安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在河南国民军胡景翼部任连长、营长等职。1931年后,出任国民党军第28师参谋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被擢升为第16军军长兼28师师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8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整编第1军军长,第十八“绥靖”区司令等职。
延安保卫战延/陈冰编著.—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