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线资源

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李忠全 马广荣 马朝琦

  斯大林说:“同群众联系,巩固这种联系,下决心倾听群众的呼声——这就是布尔什维克领导之力量强大及其不可战胜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非常重视党与群众的联系,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条正确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对此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他曾多次指示全党:在一切工作中要采取群众路线,而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群众路线。他说:“我们共产党人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他要全党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并希望同志们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毛泽东还批评说:“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又说:“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因此,中国共产党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毛泽东曾多次给有关方面及同志题词,勉励他们“与民众在一道,一刻也不脱离民众,中国革命就一定能够胜利”,②要“面向群众”,③;要“为群众服务”。④刘少奇在《论党》中,也对群众观点作了论述,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以及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上述这些论述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真正要实行起来还相当困难。因而,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以及党的高级干部,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深入群众,始终能与群众在一起,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树立了光辉榜样。领袖们还在百忙中还抽出时间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去接近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征求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比如: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我们党的领袖,但他又是我们党的一个普通党员。他是在党的支配下,并以最谨慎的态度来遵守党的一切纪律的。他是人民的领袖,但他的一切都根据人民群众的意志。他在人民面前是最忠实的勤务员和最恭谨的小学生。他终生关注的一点,就是如何使全体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牢固树立人民勤务员的观念,如何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可以说,延安时期在上述几方面都做得是比较好的,特别是在处理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成为党的历史上光辉的典范。首先毛泽东做出了榜样。他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1939年春,毛泽东在工作之余同杨家岭农民杨再忠、郭方成等谈话时,详细询问他们的吃穿住行,庄稼长势及受旱没有等情况。1943年迁到枣园后,当他得知当地群众吃菜有困难,就动员中央机关干部帮助群众修了裴庄水渠,全长10华里,可灌溉1200亩土地,解决了群众吃菜问题,给枣园人民带来了幸福。当地群众为了表达对党中央关怀的感激之情,给这条水渠起名叫“幸福渠”。据当年曾任延安市枣园乡乡长杨成福的回忆,1945年农历正月初一,毛主席带了两个警卫员,端着一盘菜、两壶酒,一大清早就来到乡政府要给群众拜年。我们机关有的人还没起床,主席就走进来,问大家新年好,身体好,工作好。毛主席随即向乡政府领导提出,他要给枣园村的群众拜年。我们解释说,主席不用去了,群众居住分散,这山一家,那洼里一户,我们代替你去。主席不答应,说他一定要和群众见面。最后,我们就把群众请到乡政府里来,一家一位代表,和主席进行了座谈。主席问大家新年好,粮食够吃不够吃,生活有无困难?大家说,丰衣足食了,吃的家家都有,还有余粮。枣园村24户人家,这一年过年杀了19头猪。主席说,这很好,但还不够,明年争取每户杀一头。座谈时,区长的9岁女儿李治安也在场,主席摸着孩子的头问:娃娃同志,你上学了没有?回答说没有。主席给区乡领导说:陕北文化落后,要办学校,中央不能长在延安,将来走了,地方工作就靠你们。后来毛主席还专门为枣园村派来一位女教师,办起了学校,解决群众孩子上学问题。
  毛泽东作为共产党中央的主席,人民的领袖,始终把革命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过着同甘共苦的生活。他和大家一样吃粗粮,穿补丁衣,住着土窑洞,晚上凭借着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辛勤操劳。同时,毛泽东时刻牵挂着群众的疾苦。1944年的一天,当时担任中共延安市委书记的张汉武,忽然接到中央办公厅的通知,说毛主席有紧急事要找他谈话。张汉武以为是有关战争或大生产运动的大事或别的什么急事,于是急急忙忙来到枣园毛泽东的住处,见面第一句话就问:主席,有什么任务?毛泽东让他坐下,请他喝茶,吸烟,然后问他是否知道侯家沟有两个村庄的妇女不生孩子?张汉武回答说:情况是知道一些,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毛泽东说:是不是水的问题呢?请中央医院去把水检验一下好不好?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人民的疾苦绝非小事。谈话后不几天,张汉武正准备派人去侯家沟调查,中央医院的医生和负责同志也来了。原来,毛泽东又亲自给中央医院讲了这事,让他们到侯家沟验水。化验结果表明,果然那里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于是,中央医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帮助群众对饮水进行了处理,使这两个村的妇女开始有了孩子。
  朱德总司令,他始终保持着普通农民的本色。在延安,他密切联系群众的事迹是举不胜举的。朱总司令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他除经常深入田间与群众交谈,帮助农民锄草,了解情况之外,每逢过年过节时,他都把当地老乡代表请到自己的住处与他们畅谈,王家坪周围的许多老人都成为他的座上客。有一次,他从白仲杰口中了解到,王家坪因上一年秋庄稼受旱,村里有3户农民(曹应生、刘贤云、姜灾存)口粮接不上,他立即派警卫员给这3个困难户每家送了3斗米,使他们渡过饥荒,此事使周围群众很感动,有事就都去找总司令反映。1941年秋,朱总司令在南泥湾视察部队生产时,在与农民谈话中了解到当地深山密林中有一只凶猛的大金钱豹,几年来一直危害群众。吃掉猪羊等牲畜,有时群众正在生产,这只豹子还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的生产,搞得人心惶惶。当地群众想除掉它,但都没有成功。朱总司令听到后便组织了一个除豹小组,将这只豹子打掉,为民除了一大害,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其他领导人,他们不管外出,或是回到延安,也都是非常注意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其事迹不再赘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也同样,时刻保持与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这里要特别论述的是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与群众心连心的事迹。据边府政策室研究员吴良珂回忆,林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边区人民服务,他德高望重,最受边区人民爱戴,他也最爱边区人民。他说:“边区政府各厅处院的工作以什么为对象?就是以边区150万人民为对象,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为他们并依靠他们做好事。真理的标准是革命的实践,这个实践就是帮助人民把事情办好。”⑤林老自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年岁已高,但他始终坚持下农村调查。第二届一次参议会刚开完,1941年12月17日,林老率边区政府考察团赴富县、甘泉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在山沟里,在田埂上,在农舍中,他与农民促膝谈心,参加劳动,并向农民请教农学经验。有一回,林老约曹永胜老汉谈话。曹老汉说道:“你老管政府的事听这些干啥?”对此,林老曾说:“为什么我们不应向他们学习呢?人类的智慧、血汗,不是埋藏在劳动中吗?我们政府号召生产,要大家丰衣足食,就必须每个人向好的劳动者看齐,成为新的英雄啊!”⑥1941年冬,林老亲自率领工作团去甘泉、富县一带,针对两县民主、机构、干部及人民负担等问题作实地考察。过去各县区都设置专职工会干部来管理农村雇农工作,这次调查发现,雇农已经不多,没有再普遍设置工会干部的必要,于是就请各有关部门研究,撤销了这一级工会干部,从而精简了基层脱产人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甘泉县,林老除检查日常工作外还亲临民家,多方抚慰。一天中午,正值一个小学的师生吃饭,林老突然来到他们面前,大家赶忙起来招呼,林老说:“不要客气,你们快吃饭,我来看看。”他抚摸着一个学生的头问:“你一顿吃几碗?”又到厨房与伙夫谈话,并把锅里的黄米饭尝了两口,点头称赞:“煮得很好很好。”最后,又到教室和操场看了一下。林老的这些行动,被刚从国民党统治区来的一个教员的亲属看见,他感慨地说:“林主席真好,亲自下农村,又来巡视小学,态度是那样和蔼可亲、洒脱、大方!”他并告诉周围的人们,在国统区,一个联保主任出门还得跟着一群带枪的人;又说国民党某司令,经过他们县上时,曾警戒3天,路断行人。而林主席却是这样平易近人,关心群众,令他永远不能忘记。
  1943年3月,为了贯彻边区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集中力量解决农业生产的决定,林老又到志丹、安塞两县农村进行调查,了解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对政府的意见和要求,并同他们讨论开荒、种植、制订家庭生产计划等问题,对群众的鼓舞很大。林老先后对西河口6乡、安塞2区6乡、志丹1区,麻家坪等地进行考察。他说:“我在志丹米家砭就遇到一个叫尚经宽的农民,他把自己的生产情形告诉我后,反过来问我:主席,你看我够得上够不上一个劳动英雄?最使老百姓高兴的,是到处都把二流子抓紧了,强迫他们去生产,他们认为这是政府办的一件好事。农贷也给老百姓解决了不少问题,在安塞2区就解决了约1/10的需要,老百姓再自己凑上一些就够了。”⑦林老说:他在芦草沟马锡五专员家住了一夜,马福泰(马专员的儿子)在家种庄稼,并任自卫军连长。去冬马专员回任路过时,曾召开了家庭会议,给每个人分配了任务,通过了生产计划,并声明明年底回家时要检查工作。此举影响甚大。林老的举动使当地农民很受感动,他们说:“边区政府主席下来帮助我们订生产计划,我们还能不好好生产吗?”回来后他写了《农村十日》调查记,说:“这次农村小住十日,觉得实际的内容太丰富了,需要虚心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直接影响下,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艰苦险恶的环境中,从中央到地方,不论是党政军民的领导机关中,还是社会团体中,都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身作则,能够与人民同甘共苦、艰苦奋斗,敢于真抓实干、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都能自觉地团结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身先士卒,事事做出表率,模范地完成各自战线上的艰巨任务,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这些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作风良好的为人民信任、爱戴的干部,成为真正的人民公仆,而不是人民的老爷。
  ①《斯大林文选(1934—1952)》,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47页。
  ②1939年2月2日给杨海泉题词,《毛泽东题词墨迹选》,人民美术出版社、档案出版社1984年版,第14页。
  ③1943年1月给生产模范李丕福题词,《毛泽东题词墨迹选》,人民美术出版社、档案出版社1984年版,第62页。
  ④1943年为延安枣园中央俱乐部题词,《毛泽东题词墨迹选》,人民美术出版社、档案出版社1984年版,第68页。
  ⑤《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485—486页。
  ⑥王维运:《人民的公仆》,1981年8月24日《光明日报》。
  ⑦林伯渠:《农村十日》,1943年5月30日《解放日报》。